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今日讯!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或家庭不和睦,看大禹是如何解决难题的?
2022-10-18 09:37:04 来源: 腾讯网

大禹治水兼治天下

上古时期,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成灾,虽然尧和舜都是非常圣明的君主,用人也很知晓知人善任,但是多年过去了,洪水不但没有退去,反而愈加严重了。

有一个叫鲧的人因为很有才干,所以被派去治理洪水,不过他在这方面似乎有些捉襟见肘,抑或人类自从开天辟地以来还没有过治水的成功经验。总之,面对滔天的洪水,鲧虽然很努力,经常卖力地组织许多人力物力对洪水进行围堵,但是毫无疑问,每一次都失败了。


(资料图片)

舜虽然非常宽厚仁慈,但是洪水泛滥成灾,却连续治理无功,不得已最后还是杀了鲧,接着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洪水。和舜一样,禹也是一个宽厚仁慈又十分有信义的人,也是年纪轻轻就已经备受周围人拥戴了,这一点从后来禹荣登君位就可以看出来了。

虽然舜杀了他的父亲,但是禹一点也不记恨舜。禹决定代父重整,将功补过,下决心治好洪水,为天下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大实事,让人们以后不再为洪水所困。禹吸取父亲围堵失利的深刻教训,尝试采用疏导的办法,因势利导,把洪水从一个个豁口引导开来,最终让百川流入大海,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洪水的冲击力,减弱了对于人们的危害。

禹做事以身作则,勤勤勉勉,在外面风雨无阻十三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的儿子出世都没有进去看一眼。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分工明确,治理有方,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这十三年中,禹带领大家跑遍了天下很多地方,了解了各地的水文水系,地理地貌和风土人情,并一一做了记载。他们一起吃住,一起劳作,一起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风雨同舟,共同为天下治理水患,共解黎民百姓之忧。每到一地,当地人基本上都是箪食壶浆相迎。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洪水祸,不足惧。

我们都知道,后来舜把君位禅让给了禹。禹潜心治理水患,治理天下,功德无量,当之无愧。同尧舜一样,禹后来也成了一位伟大的圣贤的君主。此前,在他治水的同时,禹便根据实地考察,把天下划分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兖州、冀州、雍州、梁州九个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九州。和轩辕一样,九州也是古代中国的代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更有“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名句。

地理称谓为什么叫做州呢?州,象形文字,看起来便是涓涓细流的形状。从这一点来看,禹真是太伟大了,后人之所以称他为大禹似乎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他从伟大的治水实践当中悟到了治理天下的道理。

除了把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大禹还带领人们治理了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等九大山脉,疏通了山脉之间的各条水道,不至于水流堵塞,从根源上减少了水患,造福了河流沿岸的百姓,河水用来灌溉农田,为后来的农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禹治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非但没有骄傲,反而为人处事更加谦逊、积极。大禹常常和其他大臣共同讨论治理天下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出谋划策,几年下来,天下各地基本上都已经归顺。天下太平,连鸟兽都欢快地起舞,人们更是团结一心。

舜觉得大禹的确是一个大贤之才,于是就想把君位传给他。其实,舜有一个儿子可以接受君位,但是和尧当初一样,舜觉得自己的儿子不能担当大任,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误了天下,所以最终决定把君位禅让给了大禹。和舜当初一样,大禹起初也是把君位推让给别人,但是人们还是愿意归顺大禹。

大禹继位后,继续为天下兢兢业业做实事,推行德政,教化人们,也为天下物色了一个卓越的继承人。和尧舜一样,大禹也没有把君位让给自己的儿子。不过,这个继承人死得早。后来的人们在大禹死后去朝见大禹的儿子启,于是启便登上了君位。由此,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开始建立。禅让制也被世袭制取代。

大家觉得,大禹治水兼治天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成功启示呢?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比较好?欢迎留言讨论。

责任编辑:zN_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