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今日聚焦!明史:郏县之战,孙传庭输给了“粮食”
2022-10-13 16:45:40 来源: 腾讯网

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局势危急。崇祯派人去狱中,释放被关押3年之久的孙传庭,让他督师西北。孙传庭:“只需要五千兵马,足以荡平闯军”,但孙传庭输给了“粮食”。


(相关资料图)

孙传庭,山西代县人,足智多谋,用兵以狡黠、多谋、果断著称。孙传庭是文官出身,却是一代名将,是崇祯守住祖宗基业的希望所在。

黑水峪之战,是孙传庭的首秀,却打破了后人对魏延“子午谷奇谋”的疑虑。农民军最强的高迎祥被孙传庭擒拿,押送京师凌迟处死,“子午谷奇谋”行不通。

起义军“十五路兵马”,也被孙传庭剿灭殆尽。若非崇祯要求“招抚”,孙传庭将会在灵宝全歼罗汝才、马进忠、贺一龙、左金王数十万兵马,明朝也许可以延续国祚。

孙传庭善于用兵,为人持重,不轻易出击,一旦进攻,则必求获胜。1639年,孙传庭率兵抵御清军,替代卢象升督师,连续五次击败对手,多尔衮不愿意跟孙传庭过招。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传庭了解明军、清军之间的差距,也知道明军比较畏惧清军。明军畏惧,除了清军战斗力强,崇祯的“犹豫不决”是关键;卢象升阵亡沙场,是崇祯战和不定导致。

没有得到崇祯表态之前,孙传庭主张以火器兵、步兵、车兵作战,固守城池,不轻易交战,以免重蹈卢象升的覆辙。对付清军,以袭扰后路为主,将对手拖在关内,各路兵马到齐后,待机决战。

孙传庭精明,不想重蹈卢象升的覆辙,跟兵部尚书杨嗣昌闹矛盾。杨嗣昌害怕失去兵部尚书,其职位被孙传庭取代,便弹劾他“迁延不前”,错失战机。

崇祯不分对错,清军撤退后,将孙传庭逮捕入狱,关押了3年。孙传庭在监狱关押,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再次闹腾,明朝缺乏粮食,无法安置广大农民军,招抚宣告失败。

1642年,明军在松锦之战中惨败,阵亡数万人,洪承畴投降,明朝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此时,皇太极派阿巴泰率10万兵马入关,劫掠中原;李自成纵横西北,明朝两面受敌,处境危险。

江山社稷遭遇危险,崇祯想起了孙传庭,于是派人去监狱“请”他出来,让他督师河南,解救开封。孙传庭很自信,直言:“只需五千精兵,可以荡平闯军”。

孙传庭表态,崇祯有了信心,授予他尚方宝剑,率京师兵马出征。孙传庭很快就发现,李自成今非昔比,麾下兵马数十万,能战斗不少于十万,不容易对付。

此前,孙传庭编练的“秦军”2万余人,已经被洪承畴等人挥霍殆尽,京师兵马腐朽不堪,战斗力太低。为此,孙传庭上奏崇祯:“编练兵马2万,打造火器,饷银六十万两。”

孙传庭要钱、要粮,崇祯很不高兴,却还批准了。崇祯表示,只能给60万两银子,其余所需的粮食、饷银,需要自筹,因为朝廷实在没钱了。

崇祯的“困境”,孙传庭也理解。孙传庭比较狠,在陕西收拾“大户”,清理“屯田”,从士绅中得到饷银,补充给养,却得罪了不少人。

兵马尚未训练完毕,河南告急,崇祯连续催促出兵。起初,孙传庭拒绝,希望崇祯持重,不要轻易出战,无奈,崇祯不同意,圣旨接二连三下达,孙传庭只能出关迎击。

孙传庭可用的兵马不多,堪称精锐的也就白广恩的“火车”兵,以及高杰的数千骑兵。即便如此,孙传庭依然取得胜利,他在郏县设下埋伏,派牛成虎前去引诱李自成。

李自成中计,亲自率兵追击,遭遇高杰、白广恩、左勷、郑嘉栋埋伏,阵亡一万余人,狼狈而逃。无奈,明军粮食不足,被迫采摘未成熟的柿子充饥,士兵疲惫不堪,无法深入追击。

没有粮食,士兵干脆抢夺农民军的辎重,以及战利品。李自成返回冲杀,双方再次激战,打得非常激烈。明军即将获胜之际,罗汝才等赶来增援,孙传庭腹背受敌,败退潼关。

第一次郏县之战,明军输给了“粮食”,孙传庭能打,但苦于没有粮食,也是力不从心。此战,明朝损失不少,但主力尚存,关中还在手中,还有底气。罗汝才帮了李自成的忙,但两人很快就闹矛盾,李自成将其处死,吞并所部。

回到关中,孙传庭休养生息,打造兵器、火器、战车,训练士卒,并再次对地主、士绅“筹款”,充当军队的饷银。如此,明军逐步恢复元气,李自成也不敢轻易进攻京师。

孙传庭刚有起色,崇祯又催促出兵,让他担任兵部尚书,节制七省军务,赶紧出关讨伐李自成。孙传庭拒绝,认为粮食还没筹集足够,士兵也尚未训练好,不应该浪战。

孙传庭需要“时间”与“粮食”,崇祯则等不及了,又派来几批使者。孙传庭害怕再次被关押,只能硬着头皮答应出兵,私底下则说:“不欲速战,见上意及朝论之急,不得已誓师。”

即便答应出兵,孙传庭还是很持重,他先派三千兵马出击,试探李自成。与此同时,孙传庭上奏朝廷,让左良玉等部北上增援,三面夹击李自成。可惜,左良玉并不配合,这是孙传庭惨败的关键原因之一。

孙传庭是个猛人,明军出征后,连续夺取宝丰、唐县,还招降了李自成麾下猛将李养纯。1643年8月,孙传庭攻打郏县,李自成率主力从襄城赶来增援,双方在城郊对决,李自成再次惨败。

高杰的骑兵冲锋,白广恩以火器掩护,李自成差点成为俘虏,狼狈逃回襄城。可惜,明军再次被“粮食”拖累了,孙传庭欲哭无泪。

出关之前,明军就没有多少粮食,孙传庭希望速战速决,或“以战养战”,维持士兵的补给。谁知,明军攻破郏县后,得到的是一座“空城”,而随身携带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士兵开始动摇。

明军包围襄城,李自成坚守待援,岌岌可危。农民军将士很害怕孙传庭,许多人跑出城去投降。此时,如果孙传庭拥有足够多的粮食,擒拿李自成不在话下。

明军粮食不足,补给线过长,刘宗敏联合各路起义军,截断了明军粮道。没有粮食吃,左良玉屯兵九江,也不配合作战,局势对明军非常不利。为此,孙传庭留下陈永福围城,自己率兵去打通粮食运输线。

孙传庭离开,陈永福约束不了部下,明军纷纷逃离,也跟着返回陕西。李自成乘势追击,明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抵达南阳,高杰、白广恩闹矛盾,对是否迎战李自成,吵得不可开交。

高杰主张决战,白广恩主张继续撤退,孙传庭采纳高杰的意见。李自成部署五重战阵:饥民、步兵、骑兵、重甲骑兵、老营,正面与明军决战。

高杰率三千骑兵打头阵,连续突破李自成的饥民、步兵、骑兵,所向披靡。可惜的是,白广恩并不配合,而高杰所部骑兵并不多。李自成投入重甲骑兵,高杰遭遇合围,白广恩干脆丢下“战车”,自己跑回潼关。

白广恩临阵脱逃,见死不救,高杰只能奋力厮杀,突围而出。此时,白广恩丢弃的“战车”遍地都是,挡住了明军的撤退之路,高杰所部损失惨重,与孙传庭一起败逃回来。

抵达潼关后,孙传庭仅剩两千残兵败将,元气大伤,回天乏力。此次明军出击李自成,也是始于郏县,故而称之“第二次郏县之战”。此战,明军缺乏 “粮食”,左良玉又按兵不动,不配合孙传庭,岂能不败。

从两次郏县之战中可以看出,李自成的战斗力很一般,其获胜的关键是明军没有粮食,以及将领拥兵自重,互不配合。后来,李自成迎战清军,就没这么幸运了。

参考书目:《明史》

责任编辑:zN_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