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新动态:雍正上位后,其兄弟多没好下场,唯独他能好一点
2022-10-11 15:38:10 来源: 腾讯网

关于胤禵的本名,有两种主要说法:

一说原名“胤禵”,后改“胤祯”,在雍正帝即位后改用先改回“胤禵”、再改“允禵”;

一说原名“胤祯”,雍正帝即位后改“允禵”,且雍正帝为掩盖事实,还篡改玉牒,使人误以为其本名就是“胤禵”。


【资料图】

从史料来看,胤禵、胤祯、允禵这三个名字,在史料中都有出现。

上回讲到,乌雅氏因雍正与胤禵手足相残,郁郁而终。

不过,野史中流传着截然不同的说法,称乌雅氏之死并不是雍正所宣布的那样是病死的,而是自尽身亡。

据说,卧病在床的乌雅氏想见自己的小儿子胤禵,但雍正却一再阻拦,不让母子相见。乌雅氏一怒之下,爬起身撞向了宫中的柱子,一命呜呼了。

在此,我们不妨结合有限的史料,对乌雅氏的死亡做出分析。

我们知道,德妃,也就是乌雅氏是一个非常贤德的女人,她几乎不可能在雍正属于合法继承的前提下,还会偏心于小儿子胤禵,更不可能在违背祖制的情况下让雍正难堪。不过,乌雅氏的贤德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下的,那就是雍正的皇位是合法继承。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乌雅氏在成为皇太后以后性情大变,也就能够理解了。

雍正元年三月,在为康熙发丧时,雍正、乌雅氏、胤禵全部前往景陵。四月初,雍正将十四弟胤禵留在了景陵。这也就代表着,乌雅氏患病期间,胤禵未能在皇太后身旁尽孝。这是正史和野史都公认的说法,也为野史中乌雅氏因见不到胤禵而性情大变提供了背景。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如果历史真的像正史记载的那样,雍正合法继承皇位,而胤禵又真的“平日素为圣祖皇考所轻贱”,那么,雍正为何会如此忌惮胤褪?是什么驱使雍正甘愿冒着大不孝的罪名、不顾及母亲的颜面也要将胤禵软禁在景陵?以乌雅氏的立场来说,如果雍正是合法继承,就算她已卧病在床,也必须要顾及新皇的威仪,为何要一再要求胤禵返京探望自己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起码不像史官记载的那样名正言顺。

作为一个母亲,乌雅氏了解到本来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雍正坐上龙椅,合法继承人胤禵却无法继承大统,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而失去皇位的十四子,又被上位后的另一个儿子雍正迫害,这让一个母亲如何不愤怒?

还有就是几乎所有史料中都提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乌雅氏“素称康健”,她的身体素质不错,为什么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过世了?

《清世宗实录》中的记载模糊不清,《清史稿》也是一笔带过,倒是九阿哥、八阿哥的贴身太监提到:

“太后要见胤禵,皇上大怒,太后于铁柱上撞死。”

不过,由于九阿哥、八阿哥都是雍正的死对头,史学界认为这种说法有诽谤的嫌疑,可信度不高。

不过千万别忘了,胤禟、胤禊二人在雍正登基后遭到了清算,他们身边的亲信、太监不可能善终。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他们还有必要栽赃雍正吗?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至少他们的话不是空穴来风。

我们再来看看康熙生前,乌雅氏有哪些反常之举:

康熙六十一年,乌雅氏曾公开表示:

“钦命予子缵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这句话出自《雍正起居录》,其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从这里就能看出,在乌雅氏的心中,雍正并不是“梦想所期”。

乌雅氏之死,毕竟是过去的糊涂账,我们虽然能对正史提出质疑,但也无法拿出更详实的证据。

总而言之,乌雅氏一命呜呼,对胤禵的打击是最大的。先是父皇驾崩,又是疼爱自己的额娘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让胤禵这个曾纵横沙场的男儿泪如雨下。

在此期间,雍正的表现非常微妙,他打着“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封十四弟为郡王,但并没有赐下封号,注名黄册上胤禵仍是贝子。对于胤禵来说,这份恩宠反倒是一种侮辱,所以“并无感恩之意,反有愤怒之色”。

这件事过后,雍正偶尔会前往景陵祭拜先皇,同时羞辱一下胤禵。胤禵恨雍正恨得牙根直痒痒,平时连正眼都不看一眼雍正。雍正笑眯眯地坐在院子里,对弟弟说道:

“胤禵,虽说你自诩才华横溢,深得先皇宠信。可你最后还不是败在朕的手里?”

胤禵仍一语不发,雍正继续说道:

“其实你也没必要与朕争,我们本来就是一奶同胞。朕得到了江山,这江山也有你的一份,你为什么不理解皇兄的心意呢?”

胤禵沉默着,并未做出回应。

从这以后,胤禵的势力被雍正逐步瓦解,彻底失去了与雍正抗衡的实力。

过了一段时间,胤禵的福晋染病离世,雍正为了展现气度,批了一块风水不佳的土地作为弟妹的葬地。胤禵听说这件事后,立即跑到皇宫面见雍正,问雍正为何如此安排。

雍正表示:

“十四弟,不必多言,你的福晋过世,朕也非常痛心,这块地就算聊表心意了。”

这番无关痛痒的场面话,让胤禵无所适从。胤禵本来就对雍正颇多微词,但他毕竟已贵为一国之君,自己无法太造次。胤禵跪在地上请求道:

“感谢皇上为臣的福晋选墓址,不过那块地的风水不怎么样,还请万岁收回成命,臣会自行为福晋选择墓址。”

胤禵的口气非常强硬,他已处于崩溃的边缘。雍正不以为意道: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跪安吧。”

普天之下,谁能拒绝皇帝的“美意”呢?胤禵自讨了个没趣,只能悻悻而归。

随着雍正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他对其他兄弟的打压力度也越来越大。雍正二年,有探子向雍正汇报胤禵的家中正在修建木塔,雍正当即命令当地总兵对胤禵府邸展开清查。胤禵气得“在住处狂哭大叫,厉声径闻于外,半夜方止”。

雍正三年,在雍正的授意下,宗人府对胤禵进行了弹劾,以“违背圣祖仁皇帝训示,任意妄为,哭累兵丁,侵扰地方,军需帑银,徇情靡费”的名义将胤禵定了罪。雍正再次剥夺了胤禵的爵位,将其贬为贝子。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由于胤禵的名声较好,许多八旗贵族都希望由胤禵来继承大统。当时有个名叫蔡怀玺的旗人前往景陵,想要与胤禵共襄盛举。此时的胤禵已心灰意冷,不愿与皇兄争权,拒绝接见此人。谁知蔡怀玺竟往胤禵住的院子里丢了一张写有“二七便为主,贵人守宗山,以九王之母为太后”字样的字条。

胤禵接到字条后,将字条交给马兰峪总兵,并表示:“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所以我不想奏报到皇上那。为了自证清白,所以我把字条交给总兵,希望总兵能证我清白。”胤禵没想到,总兵竟将这份字条奏报给雍正。雍正见到字条后,对此事十分重视,当即派人前往马兰峪,对胤禵展开审讯。

雍正认为,之所以发生这种事,社会上一定有一股反对自己的势力,他们想要通过胤禵推翻自己。为了永绝后患,雍正命人将胤禵带回京城囚禁。胤禵百口莫辩,但他心里清楚,这起事件刚好给了雍正处死自己的把柄,雍正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此时的胤禵十分孤独,他的至亲均已离世,胤禵感觉世界上似乎只剩他一人,沮丧不已。被带到京城的胤禵,不止一次地向雍正告饶,表明自己并无反心,他对雍正说:

“皇上,如今我的身边已无亲人,我的生命也已失去意义。希望皇上念在手足之情,给我一条生路,我不会与你争权的。”

同年九月,雍正除掉了胤禩、胤禟后,诸王大臣再次奏议,希望将胤禵正法。雍正派人威胁胤禵道:

“阿其那在皇考之时,尔原欲与之同死,今伊身故,尔若欲往看。若欲同死,悉听尔意。”

胤禵服了软,对来人说道:

“我向来为阿其那所愚,今伊既伏冥诛,我不愿往看。”

或许是胤禵先前的一番话打动了雍正,亦或是雍正的地位已无可撼动,打算饶过弟弟一命。总而言之,雍正并未将胤禵赶尽杀绝,而是下令:

“暂缓其诛,以徐观其后,若竟不悛改,仍蹈罪愆,再行正法。”

从这以后,身陷囹圄的胤禵销声匿迹,被皇兄囚禁了九年。

乾隆登基后,为了缓和政治上的紧张气氛,释放了自己的十四皇叔胤禵。后来,乾隆又将胤禵封为辅国公,恢复了他的贝勒身份,晋封多罗恂郡王。不过,这时的胤禵已垂暮老矣,在政治场上已无建树,不可能再有一番大的作为了。

乾隆二十年正月,命运多舛的胤禵咽了气,终年六十八岁。在其死后,乾隆赏了一万两丧葬费,并赐谥号“勤”。至此,胤禵风风雨雨的一生被画上了句号。

在康熙的所有皇子中,胤禵的下场算是比较好的。反观其他皇子,他们或被雍正迫害致死,或被贬为庶民郁郁而终。说起原因,可能是因为胤禵与雍正属一奶同胞,雍正才未对胤禵痛下杀手。

从雍正、胤禵、乌雅氏的故事我们能看出,在皇权面前,亲情究竟有多淡薄。

参考资料:

【《清史稿·后妃列传》、《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责任编辑:zN_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