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全球今亮点!这位明代外交家重新踏上丝绸之路,留下《西域行程记》等传世著作
2022-10-09 06:42:00 来源: 腾讯网

明朝前期,陈诚五次出使西域,在撒马尔罕等中亚古城“留下了来自东方的足迹”,为稳固西北边防、促进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维护陆上丝绸之路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获历史学者评价“其功不减于郑和”。

「天下虽大,而疆理有定」


(资料图片)

日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撒马尔罕成功举行。“明代外交家陈诚”登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媒体,引发海内外人士的关注。

伟大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国和中亚各国源远流长的互动往来。西汉张骞、唐代玄奘、明代陈诚都曾行走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上,与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友好交往的璀璨篇章。

陈诚,字子鲁,元末明初人。其父亲陈同早年弃文经商、“壮游数千里”,对年少的陈诚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诚幼读经书,专攻《礼记》,以同进士出身选官任职。此后,他以行人司(明朝官署,掌传旨、册封诸事)行人的身份长期游历各方,“南逾岭海、北抵幽并、东至闽越、西自关陕至于秦陇河湟”。

洪武二十九年,为缓解西域紧张局势,31岁的陈诚前往撒里畏兀儿建置安定、曲先、阿端等卫,稳固明朝西部疆域。

翌年,陈诚奉诏前往安南,解决侵占土地的纠纷。他直言“天下虽大,而疆理有定;民心不齐,而纪纲有法”,规劝安南国王顺应民心、平息争端,尽快归还土地,展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永乐十一年,陈诚护送哈烈、撒马尔罕等国使臣归国。史书记载,此次路线起始于酒泉郡,出玉门关,道敦煌、月氏,经高昌、车师之故地,达蒙古、回鹘之部落,最后抵达哈烈城,“所历凡十七国”。

陈诚沿途考察山川物产、风俗服食,并根据亲身经历撰写了《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为后世研究陆上丝绸之路提供了一手史料。

永乐十四年,哈烈、失刺思、撒马尔罕、俺都淮等遣使来朝进贡。距离上次返程不过8个月时间,陈诚又奉命第三次出使西域。在递给帖木儿帝国的国书中,明朝表达了与其“心心相印,如镜对照”的愿景,以及与各国“共享安福太平”的和平期望。

永乐十六年,西域诸国遣使贡马。朝廷遵从传统,厚赐各国彩币等,并遣使护送朝贡使臣回国。这是陈诚第四次出使西域。

永乐二十二年,年近花甲之年的陈诚第五次出使西域。但行至中途得知明成祖驾崩,明仁宗“停止四夷差使”,此次出使活动遂告中止。

「乃穷绝域,乃扣边城」

陈诚在出使时留心沿途风物,“图其山川城郭,志其风俗物产”,留下《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等传世著作,成为明清时期官修史志以及后世了解西域历史、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

《西域行程记》主要记述了陈诚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经过,即从肃州卫(今甘肃酒泉)出发,行程万余里,最后抵达哈烈。

该书记载,使团由河西走廊出嘉峪关,经赤斤、斡鲁海牙到哈密城,又经火焰山、流沙河等至吐鲁番城,沿天山南麓西行经塔里木盆地,过撒马尔罕城、俺都淮城等到达哈烈。书中还逐日记录天气情况、行经里程、行进方向、住宿地点及地名地貌等。

《西域番国志》侧重关注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政治制度,多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讲解。其记述顺序恰与《西域行程记》相反,大致呈现自西向东的顺序。

陈诚四次出使的目的地都是哈烈,因此相关记述最为详尽。他介绍,哈烈国主的居所以砖石为屋,“墙壁窗牖妆绘金碧琉璃,门扉雕刻花纹,嵌以骨角”,屋内不设椅凳,地铺毛毯,席地而坐;国主的衣着是“衣窄袖衣及贯头衫,戴小罩剌帽,以白布缠头”;饮食不设勺筷,“肉饭以手取食,羹汤则多以小木瓢汲饮,多嗜甜酸油腻之味”,饭中喜欢混合脂油。

陈诚还记录了撒马尔罕的情况:其地理方位“在哈烈之东北,东去陕西行都司肃州卫嘉峪关九千九百余里,西南去哈烈二千八百余里”。同时,还特别提及该城的文字书写情况:“经文皆用羊皮包裹,文字书以泥金。”

陈诚在世时刊行的《竹山文集》,收录了他写的更多诗文。如《蔷薇露之说》载,四月初正值哈烈蔷薇花盛开之际,“花色鲜红、香气甚重”,当地人会采摘蔷薇花用于摆放观赏,还用其酿酒、浸染衣物,香味经久不散,是当地最奇妙的香品。

《狮子赋》中记载,哈烈国王沙哈鲁氏仰慕华夏之风,遂召猛士“捕获巨兽”。此物“非虎非貔……晶晶瑶首,濯濯金衣,锯牙凿齿,秀目长眉,咆哮雷动,迅走电驰”,用金绳捆绑,贡献明朝。

有的诗文中,也诉说了出使期间的思乡之情,如《沙鹿海牙城》“蒹葭两岸风潇瑟,又送寒声报早秋”、《塞蓝城》“向晚砧声敲月下,忽惊乡梦思难堪”……

尽管有千难万险,陈诚仍然坚持“书生不惮驱驰苦,愿效微劳答圣朝”的初衷,“乃穷绝域,乃扣边城”。

「千年国史有辉光」

15世纪上半叶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活跃期。在郑和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以陈诚为代表的中国使节重新踏上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场域。

作为中西交通要道的陆上丝绸之路,兴起于汉代,繁荣于隋唐,萧条于两宋,在元末明初战争等因素影响下陷于停滞。

相较于元、清两朝对西域的大型军事征讨,有明一代的态度相对温和,基本推行“守备为先,征伐次之”的政策。

陈诚的出使活动,不仅拓展了与西域的友好关系,还重新激活了陆上丝绸之路。根据《明实录》的相关记载统计,“永乐二十二年间,西域国家向明朝进贡127次”,且前来朝贡的国家和地区有逐渐扩大之势。

在第二次出使中,陈诚率领的南路使团并未沿着汉唐丝路北道继续前行,而是翻越天山山脉,开辟了一条新的交通路线,为中西交通与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

近30年间,陈诚屡屡行经大漠之上、横跨雪域冰川,为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倾注满腔热血。他以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甘于劳苦的奉献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可谓“千年国史有辉光”。

(作者: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阳,上海大学历史系 纪雪枫)

责任编辑:zN_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