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环球时讯:【散文】管益农|这里一眼望三国——东北笔记之七
2022-10-08 07:41:30 来源: 腾讯网

这里一眼望三国

——东北笔记之七

作者 管益农


(资料图)

吉林延边,是朝鲜族聚集的地区,也是满族及其祖先肃慎人的发祥地、清朝的“龙兴之地”。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边境线总长768.5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522.5公里,中俄边境线246公里。

那年我下榻在政府的招待所——延边宾馆。第二天,朋友知道我当兵多年,特意安排我去参观珲春边境“国门卫士连”的哨所。从延吉市出发,乘上部队专程来接我们的军车,疾驶两个小时才到珲春市,又沿着图们江跑了近一个小时,便到了珲春所辖的敬信镇防川村,“国门卫士连”就驻扎在这里。我们享受了一点“特权”,车子直接开进营区(一般游客是不得入内的),迎面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江泽民1995年第二次来珲春视察给防川官兵留下的题词:“当好国门卫士,固我中华边关”。驻守在这里的是北部战区陆军边防329旅四营十一连二排的官兵。排长先将我们引入营房二楼的展览室内,指着一幅幅图版介绍了防川一带的历史地理以及守卫部队多年来执勤的情况,然后就将我们领上楼顶平台,让我们亲身体验“一眼望三国”的视觉感受。

边塞小村防川是我国唯一与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处,东南与俄罗斯的小镇包得哥尔那亚毗邻,西南与朝鲜的豆满江市隔江相望,沿图们江顺流而下,约15公里即可进入日本海。就地理距离而言,这里是中国到俄罗斯、朝鲜的东海岸、日本的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在这里,果然可以体验到“鸡鸣闻三国,笑语传三邦”的感受,俄罗斯、朝鲜的国土近在咫尺,手机随便就可清晰地拍下来。

防川本是一个无名小村庄,即使是地理位置如此特殊,也很少被人注意到。最近几年随着珲春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初见成效,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着旅游知名度的提升。2015年10月吉珲高铁开通,让边疆不再那么遥远,北京到珲春也只需10小时,来此的游客大增。

从珲春通往防川的路上有一段称为中国最窄的领土——“洋馆坪大堤”,大堤宽仅8米,长约888米。路的左侧隔着铁丝网的另一边是俄国;路的右侧是图门江,江的对面是朝鲜。但就是这么窄窄的一段,1957年还被图门江的大水给冲毁了。防川由此成了一片中国的“飞地”,中国人进出防川只得借道苏联。直到1983年我国在图门江中重新筑了堤,这段窄窄的国土才又回到了中国的版图。1992年中国政府为了守住这一领土,又投巨资将堤坝加固,并铺了柏油路。

往前数公里便是1886年由清政府钦差大臣吴大澄会同沙俄代表巴拉诺夫监立的“土”字界碑。二排长介绍说,1858年到1860年,中俄先后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使黑龙江口至图们江口大约100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划归俄国,从而使中国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1886年,中国官员吴大澄受命与俄国重新勘定边界,抱着“一寸土地尽寸心”的决心,与俄国展开长达三个月针锋相对的谈判,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约》,争回了一些失地,设立了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的“土字牌”,即中俄边境线上第一座界碑,为中国争取到由图们江进入日本海的出海权。条约签订后,中国沿江的各族人民利用此出海航行权,到海参崴和摩阔崴(今俄罗斯波塞图港)进行贸易,还曾开辟由珲春到日本海沿岸各国的航线,广泛开展对俄(苏)、日、朝的贸易,进行繁忙的海上经济活动。1938年,日苏爆发张鼓峰战役,日本战败封锁了图们江口,中国被迫停止出海航行贸易。1886年至1938年,中国共行使出海航行权52年。我国一位领导人在视察防川时感叹:“图们江水向东流,土字牌前路断头,登上哨所望沧海,旧事不堪再回首。”

珲春来自女真语,意思是指“边地”,如果把中国版图比作一只昂首啼鸣的雄鸡,珲春恰位于尖尖的鸡嘴处。而防川则是“边地”之边,故有“东方第一村”之誉。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防川是举世闻名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如今,这个“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花开香四邻,笑语传三邦”小村庄,已成为边境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防川村所有居民都是朝鲜族,韩式风情浓郁,被当地政府打造成“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进了村庄大门的入口处,一个硕大的黄牛雕塑引人瞩目,上面镌刻着“岂知农者,天下之大本,衣食材用之所从出,非牛无以成其事耶。”此语出自南宋陈旉所撰《农书·牛说》,道出了农业是国家社会的根本的真谛以及农耕时代耕牛的重要意义。过去我只知道东北大米好吃,这次来防川,我才了解到东北水稻的种植技术,其实是19世纪由朝鲜族先民们带过来的,他们不但改变了东北以旱田种植为主的单一农业模式,还传播了种植水稻的技术与经验,为东北地区推广普及水稻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这座黄牛雕塑,在某种意义上说,不也是勤劳智慧的朝鲜族劳动者的形象写照吗!

防川之行,虽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我觉得还是颇有收获的。此行不仅满足了我对“一地望三国”的好奇心,而且加深了我对边境问题的复杂性、重要性以及处理边界问题的策略的了解。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许多见识其实就是通过足下形成的,处处留心皆学问,旅途处处长知识啊!

作者简介:管益农,从军23载,转业后办报28年,在城市金融报任职多年,资深编辑、记者,曾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金奖。专著有《兵法谋略辞典》等,散文、小小说多篇见诸国内报刊。退休至今仍活跃在采访写作第一线。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zN_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