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全球通讯!即墨有个郭家疃
2022-10-07 15:38:09 来源: 腾讯网

走遍即墨村庄,寻找即墨精彩

在即墨的西北洼,有个既有历史,又蕴含着文化故事的村庄。这个村就像大隐的世外高人,因远离繁华的都城,所以它深藏的沧桑过往多不被外人知晓,只是默默地守望一方热土,让一代又一代的郭家疃人在这里繁衍,并顽强生存着。至今大概已有几个世纪时间,并养育了二十多代的后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就是笔者的家乡郭家疃。

郭家疃村距即墨城约五十里。它北边一村之隔就是即墨的北缘边界,与莱西为邻。郭家疃村北依景致峻丽的绵延高埠,南临清流潺潺、闲可观鱼的蒙沙河,所以这里自古就是一方天然的宜居风水宝地。

那么郭家疃村的先人们是如何卜居此地的呢?这世代相传的岁月,又有哪些历史文化滋养了这个至今有二百多户人家的秀美村庄呢?因限于篇幅,笔者只能把其中的一些梗概略做解说。

目前纵观即墨的各类史料,无论是官牍文献,还是家乘谱牒,即墨在明朝时,虽然经过几次移民充籍,但到万历年间人口依然相当稀少,故有所谓“鲜林木,罕庐舍”之说。从县志看,过去即墨的西北地域,更是人迹罕见。所以郭家疃村的先祖原本也挟裹在历史的洪流中,因迁移而新晋为一方土地的主人。这在《郭氏族谱》一书中的记载,也清晰地印证了这一说法。

在清光绪二十六(1900)年修成的《郭氏族谱》中,其序言记载“吾氏祖自青州信哥庄之来居即墨也。”可见郭家疃村是因移民而成。唯一遗憾的是,史料中没有记录迁移的时间。这也给今天的郭氏后人留下了莫大的惆怅,为家族来龙去脉的细节留 下了未解谜团。

既然这个村是以郭姓姓氏命名,是不是郭氏人就是最先占籍者呢?答案看上去似乎很明确。但实际并非如此。

郭家疃村目前有郭、李、王、刘、孙五姓。其中郭,李两姓几乎各占半壁江山,其余三姓都是近几十年陆续迁来的小门户。而郭李两姓中,郭姓人口又要多于李姓。并且这两个姓都是地道的村中“土著”。不过郭姓目前虽然户口众多,但真正先占籍的却是李姓人。

村‍中‍天齐庙

在村中,老一辈人口口相传一个故事:原来最早移民此地的是李姓先祖,后来不多久,郭姓始祖也因缘到此,并比邻而居。在筚路蓝缕的陌生环境下,同舟共济是最好的不二选择,而联姻则是共存与强大的首选,也是最好的共度时艰的明智之举。所以李家有女,郭氏有丁,两姓人的姻亲结合,也诞生了一个新的家庭。当初的村名的起源今天已不可考,想来是或有或无的。因为从目前史料看,当初很多村的村名似乎是因势而导,或临时起意而成的。所以不知是谦让,还是后来者居上之故,今天的郭家疃这个村名,不是以先占为“王”的李姓命名,反而成就了郭姓人,以郭姓命村名。

当然历史有时候也会被误读。关于郭家疃村的建村时间与来历,同样也避免不了被一些史料误记误传,所以厘清头绪,尽可能的把真相告诉后人十分重要。

在研究即墨的村庄历史文化时,地方学者经常会用到《山东省即墨县地名志》这本1986年出版的志书。书中收列了即墨各村庄的有关历史沿革,建村时间,村庄命名由来等知识。其中在郭家疃村的条目下有如此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郭姓迁来此地建村,称郭家疃。其实上述的记载,是站不住脚的。第一,目前村中所传的三个旧版本的《郭氏族谱》和《李姓族谱》中,都没有明确记载郭家疃村的立村时间或移民迁来时间是永乐二年。第二,目前没有发现更早期的史料有佐证或支持1404年建村之说。第三,村中前辈,只是口口相传先人是永乐年间搬来此地,但并无具体年份之说。第四,上述志书,已被有关研究者考证出相当多的错误问题,所载史料的漏洞百出,故引用时需要多加鉴别。综合以上四点,上述志中所谓的郭家疃村1404年建村说和郭姓立村命名说都值得商榷,也可直接判为就是错误的史料。

郭家疃村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它的身上沉定。它有着比肩马山庙会的盛况和传奇;它记忆着即墨城两广总督郭琇来村认亲的传说;它见证过辛酉年间烽火连天的捻军之乱;它也目睹过在集王疃溃败后,鬼子兵一路经村北伐,进行报复的残暴之状;当然它也好客的接待过最终解放即墨,进而挺进青岛的解放大军!

郭家疃村的历史跌宕起伏,充满传奇,如今村名的起因早已没有郭李之争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他的乡愁和文化让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为之追忆和留恋,并为之自豪和传承!

作者:郭天若,即墨文史爱好者,即墨区地方志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zN_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