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快讯:胡惟庸死的虽不算冤,但其通倭罪行却疑点重重
2022-10-04 08:47:56 来源: 腾讯网

张廷玉曾言:“然小人世所恒有,不容概被以奸名。必其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有明一代,巨奸大恶,多出于寺人内竖,求之外廷诸臣,盖亦鲜矣。当太祖开国之初,胡惟庸凶狡自肆,竟坐叛逆诛死”,胡惟庸为相7年是坏事做尽,挟势弄权、贪污受贿、屠害忠良、祸乱朝政等奸臣所具备的特性,胡惟庸都具备,他就是一个奸臣。

“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自杨宪被诛杀后,朱元璋认为胡惟庸有相才,因此朝中大权悉数交由胡惟庸一人做主。但胡惟庸这人私欲太重,有了权力不是先想着为国家办事,而是先为自己做事,他借着独揽朝政的便利,将内外诸司送达朱元璋的奏章全部先行扣留,对自己不利的奏章就扣下不上呈。

“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因他独揽朝政,所以很多热衷于功名的,以及失去了职位的罪臣,是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不可胜计的金帛、名马,以及古玩,而胡惟庸是一一照收,并也同时将这些本来就是贪官污吏的人员给一一安排进朝廷的各个岗位。


(资料图)

单单看这两件事,胡惟庸的死就不冤。蒙蔽圣听,企图架空朱元璋,让朱元璋只知于他有利的事情,不知于他无利的事情,这般作为与秦时之赵高有何区别?与此同时,胡惟庸还将那些贿赂他的人员一一安排进明廷的各个角落。想想看,这些靠贿赂上位的官员,他们要想继续升官,得靠谁?当然是胡惟庸,由此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成为胡党一员,而历朝历代的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官员结党营私,一旦朝堂上有党派出现,则皇权势必就会受到威胁,因此历代结党营私的权臣都不会有啥好下场。如此,在那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胡惟庸必死。

胡惟庸

当然,胡惟庸虽死的的确是不算冤枉。但朱元璋为了杀胡惟庸,给他安上的那些罪名,却多多少少是有些冤枉他了。

以“胡惟庸通倭”为例。

《明史·胡惟庸列传》载:“十九年十月,林贤狱成,惟庸通倭事始著”。洪武十九年(1386年),宁波卫指挥使林贤供出已被处死七年的胡惟庸曾经欲联合日本一起暗杀朱元璋。据他所说:“居三年,惟庸暗差私往日本取回,就借日本国王兵,假作进贡来朝,意在作乱。其来者正使如瑶藏主、左副使左门尉、右副使右门尉,率精兵倭人带甲者四百余名,倭僧在外。比至,胡惟庸已被诛戮,其日本精兵,就发云南守御。”这些在《明史》中只是一带而过,具体记载还是在《大诰三编》里。

以上就是林贤在被告发后,所揭露的胡惟庸通倭事件的全部经过。而这件有关胡惟庸通倭之事以及刺杀计划的事件,也被明明白白地记载在官方史书中,似乎是一件铁证如山,让人不容置疑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去详加探查的话,就会发生,这件事情是处处透露着诡异之处,可谓是疑点重重:

朱元璋

第一、林贤通倭时间模糊不清。无论是《大诰三编》,还是《明实录》、《明史》等史书,都未曾明确地给出林贤通倭事件中一些重要事件的时间,甚至是连年份都没有,林贤到底是何时打劫日本使节归廷用品的,是何时被贬日本的,又是何时被胡惟庸通过上奏朱元璋将其召回的?胡惟庸又是何时让心腹前往日本联系林贤的?这些重要事件的时间,史书从未有过任何的记载,不说具体的时间,就连年份都没有,这不免让人有些怀疑。

第二、林贤为何要被贬日本?明初,明廷却有将本国的一些罪人流放到与自己关系亲密的藩属国中,如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就曾将陈友谅之子陈理、明玉珍之子明升流放到高丽。但是,我们要知道被流放到藩属国的罪人皆是早年间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起义军首领的子嗣,朱元璋之所以会将他们流放到藩属国,是因为害怕这些人的旧部会利用故主的儿子行造反之事,因此才将他们流放到异国。

可是,林贤根本就不是什么早年间争夺天下的起义军首领的儿子,他只是朱元璋麾下的将领,试问朱元璋有何必要将他流放日本?再者,朱元璋在位期间可是反复下诏禁止臣民与海外交通,如此,他怎会自己打自己的脸,将自己的将领流放到孤悬海外的日本呢?

同时,要知道明初的中日关系,绝非明朝与高丽的关系可比的,就在日本使节归廷用回国所持的诏书中,朱元璋还在斥责倭寇,警告日本政府:“今方吾与日本,止隔沧溟,顺风扬帆,止五日夜耳。王务修仁政,以格天心,以免国中之内祸”。由此,可以看出,在洪武朝中日两国的关系是不和睦的,日本不但没有臣服于明朝,更是时常侵扰明朝沿海地区。如此,试问就是这样对明朝不臣服的日本,朱元璋会将自己的臣子流放到日本吗?

而且,要知道林贤可是海防将领,他的主要职责就是防范倭寇,试问朱元璋是糊涂了,还是发疯了?把自己防范倭寇的海防将领给流放到日本,这不是在说“我朱元璋认输了,这对你们不敬的防倭将领,我交给你们处理了”?这置大明威严于何地呢?置朱元璋脸面于何在?

第三、如瑶率使团入南京朝贡,欲行刺之事本身就是问题重重。首先,据《明实录》所载:“洪武十四年七月戊戌,日本国王怀良遣僧如瑶等贡方物及马十匹,上命却其贡,仍命礼部移书责其国王”,由此可知如瑶是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入南京朝贡的(这是如瑶唯一一次出使明朝)。若真按《大诰》所说,如瑶使团入南京朝贡,是因与胡惟庸密谋好的要一起刺杀朱元璋的,那为何要在胡惟庸死后才入京行刺呢?想想看,胡惟庸都死了,日本使团又何必冒着被灭国的风险去刺杀朱元璋呢?

当然,有人会说,当时信息闭塞,所以日本使团在入京后才知道胡惟庸已死,也才放弃了刺杀的机会。但是,实际上,就算当时信息如何的闭塞,日本方面在入南京朝贡前,也绝对不可能不知道胡惟庸已死的消息,因为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日本国王怀良还曾派僧庆有来明朝贡,而依据洪武二年(1369年),明廷所定的朝贡礼仪,当时来京朝贡的外国使节,他们除要拜见皇帝外,还要去朝拜皇太子、中书省丞相以及其他部门长官,因此良怀的使臣庆有肯定知道胡惟庸已死的消息。如此,在明知盟友胡惟庸已死的情况下,日本又有什么必要再去冒险刺杀朱元璋呢?这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当然,即使日本为了自己,想让中国内乱,从而在胡惟庸死后,还在准备刺杀朱元璋,他也不会那么傻地将兵器藏在大蜡烛中啊!要知道先不说在面见朱元璋时,日本使团的贡品并不直接呈给朱元璋,而是由礼部的官员负责接收,因此这些兵器到最后,日本使团的成员根本就接触不到,而且更别说,明廷在接受这些贡品前,都会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这点对于经常来朝贡的日本来说,他们绝对是知道的。如此,试问他们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吗?

第四、日本国王怀良根本就没有帮助胡惟庸刺杀朱元璋的必要。400兵士对于中国来说,实在不算什么,但对于怀良来说,却是保命的存在。因为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前后,怀良自己都朝不保夕,被北朝打得四处逃窜,他怎么可能派400兵士去明朝帮助胡惟庸刺杀朱元璋?

再者,即使怀良忍痛派遣400兵士去,但这对怀良有何好处?根本就没有任何好处,想让明朝内乱?但明朝内乱跟日本没啥关系,日本得不到任何好处,且一旦让明朝知道刺杀朱元璋与怀良有关,明朝必定大怒,一定会发兵攻打南朝,即使不攻打,也会扶持北朝,这样南朝只会加速灭亡,这绝对是怀良所不能承受的。

综上所述,可以说,从种种迹象表明,胡惟庸通倭一事绝对是朱元璋强加给胡惟庸的罪名,根本就是莫须有的事情。

那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朱元璋要给胡惟庸安上通倭的罪名,而且所选的倭寇对象是怀良和如瑶呢?

首先,朱元璋给胡惟庸安上通倭的罪名,其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让自己杀胡惟庸更加的名正言顺,更是想让他遗臭万年。众所周知,明初,明朝面临的外患无非就是北元和倭寇,因此当时朱元璋不但给胡惟庸安上通倭的罪名,还有通北元的罪名,而朱元璋这么做,不言而喻,就是要让天下百姓知道,胡惟庸不但有罪于君,而且还里通外国,也有罪于民,有罪于国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罪不可赦的卖国贼。

再者,朱元璋为何会选择怀良来作为胡惟庸联系的对象,这个原因更简单,因为当时日本都是以“日本国王怀良”前来明朝朝贡的。而朱元璋为何要选择如瑶所率领的这个使团来作为“刺杀”的执行者呢?究其原因就在于如瑶曾经惹怒过朱元璋。

洪武十四年(1381年),如瑶入京朝贡,此时朱元璋质问他,为何倭寇还始终侵袭大明疆土,而后日本征夷将军又对大明出言不逊,可这时如瑶不但没有向大明道歉,反而是为本国极力开脱,如此,朱元璋对这位极其不上道的如瑶自然是恨之入骨。因此,这也就不难理解,朱元璋为何要选择如瑶所率领的朝贡使团来作为“行刺”的执行者啦,纯属泄恨而已。

总的说,胡惟庸死得不冤枉,但朱元璋给他安的多数罪名都是莫须有的事情,这对于胡惟庸来说,却是有些冤枉的。

责任编辑:zN_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