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播报: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为何选择五丈原扎营?
2022-10-04 05:46:42 来源: 腾讯网

本文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至此五篇全部写完,希望大家喜欢。

第四次北伐没有成功,并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后方出了问题。李严欺上瞒下也只是问题的表面,蜀汉真正的问题还是进攻时需要面对的劣势地理环境,以及庞大的军需开支。《后出师表》中,“今民穷兵疲”和“事不可息(北伐不可终止)”的矛盾,就是诸葛亮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蜀汉的主要耕种区在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这里物产丰饶,土地肥沃。蜀汉人口一直有争议,现在很多观点认为蜀汉人口不止史书上的94万,而应该在数百万。东汉时的益州人口约有700万,在没有大规模战乱的情况下,人口不可能出现塌方式的下降。几百万人要吃饭,这是维护统治的基础。在减去老百姓口粮的情况下,再筹粮北伐,确实难为了诸葛亮。再说连续几年的北伐,士兵无论是体力还是精神,都已非常疲惫。

从公元231年到公元234年,三年时间里,诸葛亮没有再出兵北伐。蛰伏期间,诸葛亮重点做了两件事。一、休士,让士兵进行休整,把疲惫的精神放松一下。二、劝农,民以食为天,没吃饭就要翻天。除此之事,诸葛亮还要练兵讲武,将士不能久疏战阵。

蜀汉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诸葛亮觉得时机已至,把大批粮食运送到斜谷(褒斜道)邸阁,这里是他第五次北伐的起点。子午道、傥骆道非常难走,运粮不便,陈仓有魏军重兵把守,祁山走了两回,可以走褒斜道瞧瞧新奇。

一年后,诸葛亮正式开始了第五次北伐。这次出兵褒斜道,诸葛亮用上了运粮工具流马。流马其实是小船,褒斜道中有褒水和斜水,用小船运粮可节省人力成本,如果遇到没有水的地形上,装上大车就可以了。

吴蜀联合抗魏,诸葛亮要出兵,就不能让孙十万闲下来在内部惹事生非乱杀人。诸葛亮请孙权出兵伐魏,尽可能拖住魏军主力。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孙权也确实配合,出兵十万大举北进,陆逊、诸葛瑾主攻襄阳,孙韶等人攻淮河东段。

盟友给足了面子,诸葛亮率蜀军十万之众,兵出褒斜道。褒斜道基本都在蜀境,蜀军很快就到了褒斜道北口的郿县,诸葛亮把驻地放在了郿县以西的五丈原。五丈原北有渭水,东有斜水,往西不远就是曾让诸葛亮铩羽而归的陈仓。五丈原是块台地,又紧紧贴着秦岭,诸葛亮先立足防守。诸葛亮还在五丈原上屯田,就是《孙子兵法·作战篇》说的“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以解决蜀军运粮困难的问题。不然蜀军主力吃粮,以及运粮队的人吃马嚼,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蜀汉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在此屯田有了民心基础。

这还是诸葛亮的用兵风格,用“正”兵不用“奇”兵,非常谨慎。眉县距离西安只有120多公里,还是平坦易行的关中平原,有利于部队进行阵地战。关中平原越往东的南北间距越宽,水源和粮草都可以资蜀军所用。

蜀军在渭水南岸,引起魏明帝的警觉,立刻让征蜀护军秦朗率两万精锐归司马懿调遣。司马懿拒绝了诸将驻渭水北岸的建议,说关中百姓财富都在渭南,驻在渭北,首先自己就示弱于敌,于军心不利。魏军渡过渭水后,背水与蜀军对峙。司马懿认为自己已摸清诸葛亮的底牌,“诸葛亮在五丈原,我们都不必害怕,除非他出武功向东。”司马懿是站在长安城安危的角度来看问题的,长安不丢,自己就能向魏明帝有所交代。

郭淮没司马懿那么多心眼,他只考虑如何打退诸葛亮。郭淮认为蜀军有可能渡过渭水占领北岸的北原(也称积石原),割断魏关中和陇西的通道,同时赖在关西不走。北原往北,就是凤翔、岐山、扶风等县区,郭淮看出了诸葛亮的意图。司马懿当然也能看得出来,绝不能让诸葛亮得逞。司马懿派郭淮去北原作准备,果然等到了蜀军,被魏军击退。

诸葛亮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盟友孙权已被魏军打退,曹魏可以把主要的战略力量投到西线。和争北原、断陇秦通道相比,歼灭司马懿主力,才是诸葛亮最想做的。诸葛亮几次前来挑战,司马懿坚守不战。为了激怒司马懿,诸葛亮派人送来妇人衣服,司马懿“怒”,但还是不咬钩。当然这个“怒”,司马懿更像是装给部下看的,自己堂堂大都督这么怂,以后还怎么指挥部下?

司马懿请魏明帝派卫尉辛毗坐镇,以示诸军不能作战。《三国志·辛毗传》说是司马懿几次想出战,被魏明帝拒绝,估计是陈寿在给司马懿洗白。毕竟祖父当了缩头乌龟,晋朝皇帝司马炎的脸面不好看。

蜀将姜维看出了司马懿的心思,对诸葛亮说:“辛毗这一来,魏军是不会和我们交战了。”诸葛亮岂能看不出来?可司马懿铁了心当缩头乌龟,蜀军只能坐吃有限的粮食,苦苦等待战机。

历史并没有给诸葛亮太多的时间。诸葛亮操心过度,大事小情都要过问,身体非常差。司马懿问过蜀使之后,说:“诸葛亮吃得少管得多,没几天活了。”

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54岁的蜀相诸葛亮卒于五丈原,遗命埋葬在汉中定军山。诗圣杜甫有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北伐最终无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地形限制太大了。如果刘备在江东建立了“吴汉”,平坦的地势和充足的江东粮草,可以节省诸葛亮大量精力。这几次北伐,诸葛亮把很多精力都用在了作战之外的因素上,尤其是运粮。如果诸葛亮是“吴汉”丞相,参考和东吴类似的东晋北伐,效果会好得多。

责任编辑:zN_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