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即时焦点:黑衣宰相到底是谁
2022-10-03 06:30:47 来源: 腾讯网

★每天一篇原创,今天是第1957


(资料图片)

《管见参考》

全国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绍兴市网上文化家园示范项目

绍兴市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绍兴市最美领读者

文/管见 主播/张彬

公元1398年,北平,大明燕王府。

燕王朱棣,愁容满面。因为他的几个兄弟——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岷王朱楩,都被他的侄儿——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以“莫须有”的罪名拿下了。

屠刀的下一个目标显然就是——燕王朱棣

朱棣打算认命,因为他认为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有一个人却不这么认为,这个人名叫姚广孝,他说:

“大王,机会终于到了千万不能错过,动手吧,我全力以赴一定能给您戴上一顶白帽子。”

朱棣是燕王“王”字上面戴个“白”字,那就是“皇”!

姚广孝当时的身份,还只是北平庆寿寺的住持,法名道衍,他针对朱棣担心的民心所向,断然说:

“我只知天道,不管民心!”

作为一个和尚,为何能在燕王朱棣面前如此口出狂言,且让我从头说来。

姚广孝,江苏苏州人,“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人。

姚广孝出身杏林世家,按照家族的既定规划,他本来应该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但他不愿按规则出牌,十四岁就剃度出家,法名道衍。

后来,他又拜一个道士为师,学习阴阳术,由此精通了儒、佛、道三教。

1382年,朱元璋的那个大脚马皇后去世,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机缘巧合,道衍和尚由此见到了燕王朱棣,并且一见如故。

朱棣带他来到北平后,道衍当了庆寿寺的住持,出入燕王府,就像出入外婆家一样,来了不是为吃饭,而是密谈

密谈了些什么?史书没有记载,但你我其实都明白,绝对不会谈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会谈风花雪月的艳事。

有人说,姚广孝天生脑后有反骨,当时有一个百看百准的相士袁珙,见了姚广孝后大吃一惊,说他有病虎之相,天生好杀。作为和尚,本来应该有好生之德,但姚广孝听了这个“好杀”的评价后却很高兴,觉得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他还因此写下了两句诗:

“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意思是说梁武帝萧衍的帝业,我才不放在眼里呢。你有没有因此想到黄巢当年的两句“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口气是基本一样的大。

但是,尽管姚广孝的口气很大,想以“天道”说服朱棣造反,但朱棣依然没有下定决心。

姚广孝于是又想出一招,邀请了当年为他看相的袁珙来面见朱棣。

当时袁珙并不认识朱棣朱棣,为了考验袁珙,朱棣第一次约见他是在皇宫之外的一个酒店,并且朱棣故意和其他侍从混在一起。

谁知道袁珙一见朱棣,便从人群中把他认了出来,扑通一声跪下说,大王,你怎么能来到这种危险的地方呢?

并且他一口咬定:

朱棣“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

意思是说朱棣40岁后,胡须的长度过了肚脐眼,就一定能当上皇帝。

有人说,这第一次见面是姚广孝精心安排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朱棣想,既然这个从未看走眼的著名相士都这么说,看来真是天意了,若不顺从“天道”,那就是与天作对了,我的大侄子,可别怪叔叔不客气了,说干就干!

朱棣起兵之时,突有暴风雨来临,将王府的檐瓦吹落在地。风吹落瓦在当时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朱棣不禁变色。姚广孝却说:“这是吉兆啊!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从。王府的青瓦堕地,这预示着殿下将要用上皇帝的黄瓦了。”

朱棣起兵后,姚广孝留守北平,开始战争并不顺利,后来他建议领兵的朱棣不要去打沿路的城池,而是绕过城池直取首都南京,朱棣果然一路势如破竹,不久就渡江进入南京。

1402年,用了不到四年时间,朱棣夺取了侄儿建文帝的皇帝位,姚广孝在朱棣的“王”字上,终于戴上了一顶“白”帽子——成了“皇”,没有食言。

论功行赏,姚广孝功居第一,被封为太子少师,位极人臣。

明成祖朱棣曾命姚广孝蓄发还俗,被姚广孝拒绝。明成祖又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庙中,上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因此被称为黑衣宰相(因为僧衣是黑的)

姚广孝死后,还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耀——皇帝亲自为他写神道碑,还入了明太庙,明朝二百七十多年历史,文臣配享太庙,这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

可是,如此厉害的一个人物,在他的家乡却不待见。

他到家乡苏州赈灾时,曾去拜见姐姐,姐姐却闭门不见。他去拜访老朋友王宾,王宾也不肯相见,并且让人传话说:“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这说明在当时的民间,对朱棣篡位还是有不同的看法,并因此迁怒于姚广孝,在姐姐和好友眼里,他不是慈悲为怀的僧人,而是助纣为虐,让生灵涂炭的凶手。

明末的大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对姚广孝的评价很高:“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朱棣)与姚少师(姚广孝)之力也。”

这样的评价,在我看来,是非常中肯的。

你怎么看?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责任编辑:zN_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