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天最资讯丨河南出土一块汉碑,内容填补史料空白,难怪张角能发动黄巾起义
2022-10-01 08:40:14 来源: 腾讯网

汉灵帝(168年—189年在位)初,河北巨鹿人张角利用太平道笼络人心、组织百姓。在传道过程中,张角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信众,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他亲自统帅各方渠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西元184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号“天公将军”,率领数十万百姓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根据史书记载,黄巾起义爆发之后,短短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显然,黄巾起义是大规模、有组织、有策划的集体起义。

多地百姓近乎同时起义,展现了张角的组织能力,东汉官员的昏庸无能,但问题在于,张角从开始传道到发动起义,中间只有20余年,如何能够深入人心,组织起数十万信徒?上个世纪,河南出土一件石碑,上面记载的内容填补了这段历史空白。

1991年,在河南洛阳偃师南蔡庄的一座东汉墓内,考古专家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512个字,主要记述了方士肥致的生平和传奇事迹,被称之为“肥致碑”。

肥致,这是史料中没有记载的一个“神仙”,河南梁县人(属如今汝州),生卒不详,活跃于汉章帝、汉和帝时期,师从魏郡张吴学道,与齐之晏子、海上黄渊、赤松子等人为友。

根据“肥致碑”的记载,肥致是仙道中人,自幼亲近大道,曾在枣树建造屋居住,三年不下来而“与道逍遥”,后来道行越来越高深,就像玄幻小说里的道人那样神奇,朝碧海而暮苍梧,瞬息万里,遨游于四海逍遥于天地,于是“群士钦仰,来集如云”,周边聚集了大量信徒,乃至名声都传到了皇帝耳中。

碑文记载了一件神奇之事,隆冬腊月时,皇帝想吃新鲜的葵菜,就问肥致有没有办法,只见肥致走进房间,片刻就抱出两束生葵,说从蜀郡太守处取得。后来,皇帝派人快马询问蜀郡太守,结果太守回报“以十一月十五日平旦,赤车使者来发生葵两束。”

需要说明的是,肥致取葵之事,后来被道士屡屡沿用,比如左慈曾为曹操表演空盘钓鱼之术,还表演了从蜀地取生姜之术。

总之,肥致是一个本领高深的得道之人,江湖声望很高。

肥致有一个叫许幼的徒弟,对肥致非常恭敬,肥致因感其诚,就住在他家亲传授道,肥致羽化升仙之后若干年,许幼也去世了。

许幼之子许建,出于对父亲的孝心和对道人肥致的崇敬,于西元169年特地在许幼神位旁边,给肥致立了一个神位,四时祭飨,晨夕入室叩拜,不敢稍有懈怠。

最后,碑文提到“大伍公从弟子五人:田伛、全(缺1字)中、宋直忌公、毕先风、许先生,皆食石脂仙而去”。考古报告指出,肥致、许幼死时,“大伍公从弟子五人”一起食石脂而升仙,他们极有可能同葬一墓。可见,肥致这个团体的信仰可能非常坚定。

让人不解的是,肥致碑上的称谓有些奇特,称呼肥致时称为“君”,称呼许幼时直呼其名,称呼许建时却称呼其字,为什么?

谈及许幼时说,“功臣五大夫雒阳东乡许幼仙。”谈及许建时说,“幼子男建,字孝苌。孝苌为君(肥致)设便坐。”

我们都知道,一般长辈或地位较高之人,才会直呼他人之姓名,否则就是不尊敬某人。因此,碑文中直呼许幼姓名,明显是不尊重许幼。况且,对于仙去之父,怎么说都会在称谓后面加上一个“君”吧。因此,立碑之人必然不是许建。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刘昭瑞认为,立碑之人或是肥致弟子或再传弟子,对许幼不熟悉,对许建有一定了解,极有可能是在许建不知道的情况下立碑,故而才不知道许幼的字,最终目的是宣传肥致神迹、及其与皇帝的关系,表彰许幼、许建敬道之精神,以此忽悠更多的人加入。

通过肥致碑不难看到,早在张角之前,在东汉中前期时,民间已有很多人在传道,已经存在信仰坚定的道教小团体,乃至可能弟子随师一起死,而这应该是太平道、五斗米教的前奏,或者说肥致等人的传道,为后来张角传教打下了基础。

其实,无论是太平道、还是五斗米教,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成熟,之前必然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肥致碑就填补了这个空白。换言之,肥致等人的传播,让道教逐渐被更多的百姓接受,同时也探索了组织方式等,张角在此基础上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最终才能组织起数十万信仰坚定的信徒发动黄巾起义。

参考资料:《汉书》、《肥致碑》等

责任编辑:zN_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