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天快播:晋国与楚国平分霸权的两次“弭兵之会”究竟是怎样的会盟?
2022-10-01 07:35:52 来源: 腾讯网


【资料图】

春秋历史上,分别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举行的两次“弭兵之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但与“箭射王肩”、葵丘之会、城濮之战、邲之战等等春秋历史大事件相比,“弭兵之会”的存在感相对较弱。本鬼接下来就简单介绍一下“弭兵之会”。

城濮之战后,春秋历史进入了晋国与楚国争霸的“两极格局”。而在晋楚争霸的“两极格局”中,最难受的诸侯就是夹在晋楚之间的二三等诸侯,比如宋国、郑国。根据史书记载,在晋楚争霸时期,宋国平均每年都要发生一场大规模战争。晋楚争霸搞得这些中等诸侯是苦不堪言。

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楚庄王降服了宋国,楚国的霸业达到了顶点。周定王十六年(前591年),楚庄王去世,楚国争霸的脚步随之放缓。与此同时,晋国尚未走出邲之战的阴影,晋楚争霸进入了缓和时期。宋国的上卿华元立刻抓住机会,计划促成晋楚暂停争霸。

华元与晋国上卿栾武子、楚国令尹子重都是好朋友,他便利用这层私人关系在晋楚两国之间游说。晋楚当时都有缓和争霸的需要,就接受了华元的调解。周简王七年(前579年),晋国代表士燮与楚国代表公子罢在宋国西门外举行会盟,宣布“弭兵”,是为第一次“弭兵之会”。

第一次“弭兵之会”并没有真正解决霸权归属的问题,更像是晋楚之间的一次暂时停战。周简王十一年(前575年),晋楚之间爆发“鄢陵之战”,第一次“弭兵之会”宣告破产。不过在接下来的争霸过程中,晋国和楚国都出现了危机,导致两大强国越来越不愿意继续中原争霸了。

晋国的危机是最后导致晋国灭亡的卿大夫内乱,楚国的危机是吴国崛起。宋国再次抓住了机会,派遣大夫向戌在各诸侯之间游说。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卫、陈、蔡、郑、许、宋、邾、滕等十四个诸侯国在宋国会盟,是为第二次“弭兵之会”。

与第一次“弭兵之会”相比,第二次“弭兵之会”有两大不同:第一是参加会盟的诸侯数量很多,几乎包含了天下所有主要诸侯;第二是对于霸权归属的问题讨论地非常深入。经过一番激烈的唇枪舌剑,参加第二次“弭兵之会”的诸侯国达成了最终协议:晋国和楚国平分天下霸权。

所谓平分天下霸权指的是天下诸侯(齐国、秦国、邾国、滕国除外)要同时向晋国和楚国朝贡,承认晋国和楚国都是天下霸主,而所有参加“弭兵之会”的诸侯都要停止互相征伐,即“弭兵”。也就是说,晋国和楚国通过第二次“弭兵之会”停止争霸,其他诸侯也停止了参与争霸。

第二次“弭兵之会”标志着晋楚争霸的结束,春秋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名副其实的历史大事件。而“弭兵”导致之前被以晋楚争霸为主的外部矛盾掩盖的诸侯内部矛盾随之激化,卿相大夫、诸子百家相继登上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zN_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