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当前焦点!宋孝宗在高宗驾崩不久后便退位有稳定朝局之意
2022-09-30 08:28:54 来源: 腾讯网

宋孝宗立太子早期,孝宗光宗父子俩关系融洽,太子孝顺有礼节且理政有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孝宗一直没有退位的意思且身体还很棒,就有点难受,对老父亲不太满意。

为了早日继承皇位,光宗开始寻求德寿宫的帮助。“光宗在鹤禁,意欲内禅,终难发言,数击鲜于慈福太后。太后疑之,询问近侍说:大哥屡排当,何故?旁则有奏曰:意望娘娘为趣上耳。”

慈福太后也就是吴后,在明白光宗的意义后“语上曰:官家也好早取药,放下与儿曹。上曰:臣久欲尔,但孩儿尚小,未经历,故不能即与之。”


(相关资料图)

高宗禅位时,孝宗约四十五岁,而孝宗禅位时光宗时年四十二岁,这件事在孝宗禅位前,所以才这样说。吴后把孝宗的意义转达给光宗,光宗对曰:“臣鬓已白,尚以为童,则罪过翁翁。”可见光宗对孝宗让自己长期做太子产生了不满。在通过后宫这条路走不通之后,光宗决定借“乌髭药”之事来向孝宗摊牌。“光皇春秋已高,又自东宫尹天府如侍重华,从容启上曰:有赠臣以乌髭药者,臣未敢用。”

孝宗以“正欲示老成于天下,何以为”截断了光宗。接下来的事情更让光宗感觉自己的太子之位受到了严重威胁。当时光宗被立为太子之时,庆王恺晋封为魏王出镇外藩,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避免兄弟之间的斗争。

赵昚

宋孝宗虽然是为了宗社大计,令魏王出镇外藩,但总感觉有愧疚之感,所以经常赏赐魏王,而这必然引起宋光宗敏感的神经,越加对孝宗不满。

淳熙十四年(1187年)冬十月,高宗崩于德寿宫,孝宗决定服丧三年,在当年诏太子参预政务,到了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便下诏传位皇太子。在如此短的而时间内禅位,是光宗所没想到的,也是朝臣未能想到的。

事实上,在高宗死之前,孝宗就有禅位的想法。“十四年十月,高宗皇帝崩,先是,孝宗已有禅意,尝命有司葺都亭驿,其制侔德寿宫。既而以天下不可奉三宫,乃缓其事。”那么孝宗为什么想要退位呢?

从种种史料来看,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光宗已到中年,为了早日登上皇位拉拢多方势力,这点孝宗早已经察觉,如果这样的行为继续下去恐怕会影响朝廷稳定。

乾道元年(1165年),宋孝宗准备立太子,这时宋光宗联合王淮试图争一争,但结果是他哥哥赵愭成为了太子,这件事情,本来可以悄无声息地结束,但王淮露了马脚,宋孝宗对王淮进行了处罚,算做是对光宗的警告。

赵惇

乾道三年(1167年),庄文太子赵愭薨逝,给光宗留下一个绝佳的机会,鉴于上一次教训,他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积极搞好与两宫和宰辅的关系。因为他明白,如果想要当上太子,这些人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光宗其实很有野心,在没做太子的时候就不太老实,苦心经营自己的势力,庄文太子死后,孝宗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犹豫不定,虽然有立赵惇的意思,但赵惇排行老三,中间还有个老二魏王赵恺,这一拖就拖立四年。后来光宗通过宰辅的力量,特别是虞允文,请求早日确立皇太子,这才在让赵惇成为了太子。

由此结合上文不难看出,光宗急于登上帝位,必然是拉拢了一批人,向孝宗表达了想让其退位的信息。尽管孝宗完全可以无视这些行为,但也说明光宗在朝廷里面经营日久,为了朝廷的稳定,孝宗生出禅位的心思也不是不可能。

其二、孝宗想效当年高宗禅位久事,居于幕后,把握大方向。

高宗禅位孝宗,不仅留下了美名,依然对朝廷发挥着超然的影响力,这是孝宗深有体会的事情。禅位虽然不能够直接决断政事,但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发挥影响力,对国家决策走向取到一定的作用。

可惜,未曾放弃北伐的孝宗,却没有想到光宗即位之后,却果断放弃了北伐的心思,自此南宋偏安一隅,再不谈北伐之事。

责任编辑:zN_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