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资讯推荐:唐朝战俘流离12年,第一次记录欧洲,见证两大帝国碰撞
2022-09-25 06:29:00 来源: 人民网:《唐朝战俘第一次记录欧洲:见证两大帝国碰撞》

张骞、甘英经营西域之后,又过了7个世纪,才有一个中国人再次到达亚洲西境并第一次留下平实可靠的记载。这个人的身份很独特,是阿拉伯人的一名战俘。他名叫杜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他笔下的《经行记》,不仅有栩栩如生的阿拉伯世界,更有那个跨亚欧大陆的东罗马帝国。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写下有关欧洲大陆的景象。

公元750年左右,大唐王朝的“天宝年间”,整个社会都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在李隆基统治的时期里,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点,也进行了多次的对外用兵。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并从阿拉伯半岛上扩张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国。

公元751年,大唐军队与阿拉伯军队在怛罗斯展开激战,最终唐军战败,大量人员被阿拉伯军队俘虏。作为唐军随军书记官的杜环,也成为俘虏中的一员来到了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并流离大食12年,遍游黑衣大食全境,并由此开始其传奇的游历生涯,成为第一个到过北非并有著作的中国人。

在当时的阿拔斯王朝的大城市里,杜环不但发现那里已有来自中国的绫绢机杼,还亲眼目睹一些中国工匠(金银匠、画匠及纺织技术人员)在当地工作。

杜环看到的摩邻国人是肤色黝黑、以椰枣为主食的厄立特里亚沿海居民。他在访问埃及时,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基督教医生最善于治疗眼病和痢疾,许多病都能有预防的办法,而脑外科手术尤其惊人。

当时阿拉伯医学中心在埃及和叙利亚,欧洲的医生主宰着阿拉伯医术,杜环称他们是大秦医生,说他们秉存着拜占庭的医疗传统。他在《经行记》这样写道:“其大秦,善医眼与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这也反映了当时地中海地区高度的医术水平。

阿拉伯的繁荣经济也给杜环留下了深刻印象:“郛郭之内,里闬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万货丰贱,锦秀珠贝,满于市肆,驼马驴骡,充于街巷。”“琉璃器皿,瑜石瓶钵,盖不可数算。梗米白面不异中华。”

值得指出的是,史籍所记载大食使者来唐有36次,唐朝却没有使者到过大食。真正身历这个大国,并且留下记载的唐人,恐怕就只有杜环这个怛罗斯之战的俘虏了。

杜环的足迹所到之处,已经跟“拂菻”接近了。这些地方的文化中,或多或少也沾染了拂菻的文化气息。而且当时大食和拂菻也征战连年,在大食也一定会有拂菻战俘,而且更有可能和杜环有所接触。

这个拂菻,就是和大唐、大食同样雄伟的帝国——东罗马。杜环的《经行记》里的拂菻国“亦曰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着素衣,妇人皆服珠锦。好饮酒,尚干饼……其俗每七日一假,不买卖,不出纳,唯饮酒谑浪终日。”

如实记载了东罗马人肤色白里透红,男人穿单色衣服,妇女爱好服饰,喜欢喝酒,吃面包,每七天有一天休息娱乐的实际情况。杜环的经历说明,人们只有互相接近,才能了解彼此。可惜他身不由己,未能继续向西到达欧洲,留下了和张骞、甘英一样的遗憾。

《经行记》翔实地记载了拔汗那国、康国、师子国、波斯国、碎叶、石国、大食等国的地理环境、山川河流、土产风物、生活风俗、宗教、节日娱乐等诸方面的情况,为我们研究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

《经行记》是中国记载伊斯兰教的最早汉文典籍,杜环也成为第一位准确理解伊斯兰教的中国人。杜环还记载了袄教、基督教、佛教的情况,这对研究世界宗教的演变发展和传播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如《经行记》记载了唐朝被俘士兵中有不少身怀绝技的金银匠、画匠、绫绢织工、造纸匠等,他们将中国先进的科技成就,特别是造纸术带到当地,并在撒马尔罕开办第一个造纸作坊,之后逐渐扩展到大马士革、开罗以及摩洛哥与西班牙的一些城市。

平滑柔和、适于书写的中国纸张很快取代了此前广泛使用的埃及纸草、羊皮、树皮等书写载体,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历史学家白寿彝曾经把《经行记》对于伊斯兰教的记叙与中国造纸术的西行,并列为怛罗斯之战的“两种影响”,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与唐王朝间文化交流的成果,成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史的珍贵史料。

杜环当时是带着敌对情绪进入阿拉伯的,他在阿拉伯整整度过十年的战俘生活。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夏天,杜环结束了其游历生涯。杜环最后返航的地方是埃塞俄比亚的马萨瓦港。他从那里回到波斯湾后,终于搭上了大唐的商船,随商船在广州登岸,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中国。

在被放回国后,他不但对阿拉伯帝国没有反感,反而写出了这部赞扬阿拉伯,赞扬伊斯兰教的著作《经行记》。可惜的是,《经行记》早已亡佚,并没能全部留下来。

责任编辑:zN_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