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快报:秦孝公时期,秦国那么穷,实行卫鞅变法为什么还那么难?
2022-09-25 05:41:20 来源: 腾讯网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商鞅变法可以说是开创新河的历史性革新。为了对症下药,卫鞅深入秦国各县、关隘调查国情,回来时候黑头垢面,身形纤细,就连嬴虔都说满朝文武,没人能做到如此。


(资料图片)

那时候的秦国有多可怜,秦献公继位后连年征战,秦国男丁不分年龄段几乎都上过战场,这导致了秦国大后方生产力的荒废,农田没人耕作,村子无法发展,有的村庄甚至连路都没有,盗贼进去都得迷路。

坐拥天然的河流资源渭水,却没有好好利用起来,渔业、盐业、水路贸易都没有发展起来,明明可以以此形成的经济优势荡然无存。

最可怜的还是那些从战场受伤而回的老秦人。发生战争时,一声号令,老秦人二话不说立马响应号召,但是换来什么结果呢?庶民被抬回来后就要面临自生自灭的问题,伤势严重的老秦人丧失劳动力,无法耕作,运气好的拿到补贴也只能搭个房子,运气不好,自己带过去的装备都拿不回来。恶性循环,秦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差。

面对如此困境,那为什么在秦国实行卫鞅变法还那么难呢?

原因一:古人习惯遵循古制

尽管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百家争鸣,各国之间做到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是自由,真正实施的国君还是比较少,拥有稷下学院的齐国可谓是人才济济,但是稷下学院的学员却没有几个人在齐国当官。魏国也是人才济济,但是卫鞅、张仪都是从魏国手中跑到秦国的,所以学术自由,并不代表会被真正实施。

卫鞅在朝堂上宣读《强秦九论》时,甘龙就跳出来表示,效仿先君推行新政,以恢复穆公霸业可以,但是抛开先君新政,非议穆公霸业不行。所以看似的开放,实际上还是守旧。

原因二:不信卫鞅

秦国朝臣不信卫鞅是一大原因,卫鞅并非秦国人,又是魏国老丞相公叔痤的学生,魏国都知道,秦国的死对头,有这样的背景确实比价难获得别人的信任,谁知道卫鞅是不是魏国的卧底。

而且,就算卫鞅身份清白,如果变法成功,皆大欢喜,卫鞅功成名就。但如果变法失败,卫鞅拍拍屁股走人,变法失败的后果承担者可是秦国。

原因三:极大伤害到老世族的利益

卫鞅变法最大的阻挠还是侵犯了老世族的利益。

《田论》、《赋税论》让原本老世族的部分收益,变成了秦国的收益,这让老世族如何愿意。

《农爵论》、《军功论》对老世族的伤害则更加严重,原本秦国的爵位基本上都被老世族垄断,但是这两个政策的出现,让普通人有翻身的机会,但是这些机会在老世族的眼中,就是从他们手中抢过去的。

而且在朝官员,基本上是靠老世族世袭或者推荐而来,现在普通人有了上升通道,一些资质普通的世族子弟将慢慢被淘汰。《官制论》限定各级官府官吏定员与治权,杜绝政出私门,老世族的日子会越来越难。

《郡县论》将秦国旧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设郡县两级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等于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孝公刚继位时,为了修生养息,不得不割地与魏国签订和约,而这些割地的刚好是老世族的封地,结果怎么样?老世族直接逼宫,秦孝公没有办法,只能拿嬴氏子弟的封地去置换,才平息了风波。这《郡县论》直接取缔,那简直就是要了老世族的命,他们怎么可能愿意。

好在秦孝公够坚决,而且无条件信任卫鞅,最终变法才能够成功,但是这也注定的卫鞅的结局是悲哀的!

注:本文是基于《大秦帝国之裂变》展开叙述,与真实历史有一定出入,请注意辨别!

责任编辑:zN_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