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焦点滚动:李鸿章查看留学生名单,仔细一看大怒:凭什么山东比安徽多一个人
2022-09-24 15:31:16 来源: 腾讯网

‍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又遭到太平天国起义的打击,清政府逐渐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不但被迫开放大批港口,还损失了大量白银,前途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开始了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资料图)

洋务运动的发起人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他们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起家的,见识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首先开始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想要发展军事力量,光有军事工业和武器装备也不行,还必须有人掌握西方先进的军事知识,军事留学生因此应运而生。

对于派人出国学习军事知识,清政府本身实际上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国内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十分落后,想要发展军事力量,必须派人出国学习。但是另一方面,留学生出国以后,不免会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容易被革命思想和民主思想感染。这些留学生回国以后肯定是要进入军队里掌握兵权的,一旦有了异心,那情况可就不妙了。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清政府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限制出国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如果需要报考外国军校,必须要有各省总督、巡抚保送,再交由军机处审批,不然不允许出国。这个规定只能限制国内,清政府担心国外的华侨会报考军事学校,还专门通知各国,只允许公费学生报考军校,非公费学生都不能报考。

不过因为留学生都是各省总督、巡抚保送,这也成了很多人为自己派系培养人才的途径。1888年,清政府要从当时的北洋武备学堂里面挑选一批学生前往德国留学。按照此前的规定,这批学生全都由各省总督、巡抚推荐,再经过重重筛选,最终确定了5个人,这5个人的名单很快被送到了当时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手里。

李鸿章一看这份留学生名单,首先查看5个人的籍贯,结果发现里面有3个山东人、2个安徽人,他愤怒不已:“凭什么山东比安徽多一个人?”不怪李鸿章气愤,洋务运动当时已经进行到后期,各个派系之间斗争非常严重,当时势力比较大的有曾国藩、左宗棠为首的湘系集团、张之洞为首的湖广集团和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

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李鸿章一边提拔淮系内部人员,一边网罗各类人才,这些人才里面他又格外重视安徽同乡。北洋水师建立时,李鸿章立刻提拔淮军将领、安徽人丁汝昌担任提督。当时北洋水师里面大多都是福建人,对丁汝昌非常抵触,不少人劝李鸿章重新任命,结果却被他拒绝了。丁汝昌本人虽然是久经沙场,但一直是陆军将领,对水师一窍不通,但因为是李鸿章的亲信,因此得到了重用。

眼看留德学生里面山东多出一人,肯定让急于扩张势力的李鸿章大为不满,他立刻划掉了一位山东人,填了一个安徽人进去,这个安徽人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段祺瑞。这批留学生在两年后毕业回国,只有段祺瑞被李鸿章特批,留在德国克虏伯炮厂继续实习,进一步深造了两年。

李鸿章之所以这么看重段祺瑞,除了因为他本身的才能之外,还因为他是安徽人,更是李鸿章的合肥同乡。北洋武备学堂建立当年,段祺瑞就考入炮科,成为了第一期学生。段祺瑞结识李鸿章,是因为一次演练,他因为在演练中表现出色,被李鸿章召来勉励了一番。原本段祺瑞只是个学生,还无法得到李鸿章的重视。可李鸿章听说他是合肥人后,立马来了兴趣,仔细询问起了段祺瑞的家世。

这一问之下,李鸿章才发现,段祺瑞原来跟淮军大有渊源,他的祖父段佩早年曾与淮军大将刘铭传一起贩卖私盐,后面又一起加入了淮军。因为跟随刘铭传镇压捻军有功,段佩曾官至总兵。除了段佩以外,段祺瑞家族里还有不少淮军将领。有了这一层关系,李鸿章对段祺瑞就更加重视了,他又仔细询问了一些军事方面的问题,段祺瑞对答如流,这让李鸿章意识到,段祺瑞是一个可用之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段在德国留学的经历,为段祺瑞未来的成就打下了基础。当时克虏伯炮是世界著名火炮,清政府购买的火炮也多为克虏伯炮,段祺瑞回国后立马就在威海武备学堂担任算学和炮学的教习。在德国期间,段祺瑞还结识了荫昌,后来更是因荫昌的推荐而前往小站,成为北洋系的重要人物。

责任编辑:zN_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