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棠
(郑和的影视形象)
(相关资料图)
提起郑和,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太监,而是他七次下西洋的壮举,是他大明第一航海家的声名。
(一)靖难之役,立下战功
郑和第一次出名,是因为靖难之役。
燕王朱棣准备夺取侄子朱允炆的地位,所以才会爆发靖难之役。为了尽快夺取,燕王府内的所有人倾巢而出,都拿起兵器上战场,其中就有郑和。而且郑和还在这一战中获得战功。
郑和最初进入燕王府侍奉朱棣,因为聪明所以受到了朱棣的看重,所以在靖难之役后,是朱棣赐姓郑,改名郑和。
郑和并非是本姓,而是立功之后的赏赐。
朱棣登基后,郑和被朱棣派去照顾朱棣的乳母。如果不是信任郑和,不会让他做这个工作。直到朱棣决定派遣一位能臣干将下西洋,此时有人像朱棣举荐郑和。
郑和本身经历过战争,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同时人也聪明,最重要的是朱棣信任他,同时郑和对朱棣忠诚。
而朱棣想要下西洋,无非是因为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朱棣怀疑大侄子朱允炆逃去了海外,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回来夺取自己的皇位,朱棣不放心。第二件事,要告诉周围的边远小国,大明朝有多么的强大。
(二)下西洋
就这样,朱棣筹备了三年,终于郑和开始下西洋。郑和当时带着最先进的技术,和朱棣身为皇帝的威名,开始了第一次远航。
只一次远航,郑和去了两年多,回来的时候,带来了各国前来觐见的使者。朱棣见状非常开心,大加赏赐。
只是回到京中不久,郑和再一次下西洋。这一次的路线和第一次相同,时间不过一年之久。
一年后,郑和带着两万七千多人,和48艘大船,第三次远航。两年后,郑和返航。
朱棣感念他多年奔波,还追封了郑和的父母。
一年后,郑和第四次远航。这一次郑和去到了非洲,那个时候的非洲贫困,所以郑和留下了农耕的方法。并且没有占山为王,给了他们最大的尊重。郑和这样的行为,让后来的航海家望尘莫及。
在回程的路上,郑和遇到了苏门答腊国王,在他的请求下,郑和帮助国王平定了叛乱。这一次航海时间是两年,回去的时候,郑和给朱棣带回了麒麟,其实就是现在的长颈鹿。
一年后,郑和第五次远航。三年后返航,朱棣大加犒赏出海的将士们。
两年后,郑和第六次远航。一年后返航,由此可见。此时明朝的航海技术开始发展,所以才回加速进程。
此时的郑和,已经是五十知天命的年纪,而数十年的时光,郑和都在船上航海度过。那个陪着朱棣征战的少年,也成了老年。
(三)死在异乡
只是朱棣驾崩,而郑和下西洋耗费众多,为了缩减用度,所以登基的朱高炽暂停了下西洋这一行为。
郑和不用下西洋,可是朱高炽一样重用郑和,让郑和担任守备太监。可是朱高炽也驾崩了,朱瞻基登基,是否下西洋成了众位大臣讨论之事。
朱瞻基认为父亲朱高炽的想法是对的,远航太费钱了,没有必要。五年后,朱瞻基看着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者少之又少,决定再一次下西洋。
朱瞻基召来郑和,问他是否还能再次出海?郑和表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0岁的郑和,再一次披挂上阵,开始了一生之中第七次远航。
可是60岁的郑和,已经是一个老人,这一次下西洋,郑和永远的留在了陪他半生的船上。那一年的郑和,62岁。在远洋,遥望故土,死在异乡。
归来英魂的郑和,被朱瞻基下葬与南京,并且让宦官年年祭拜郑和。
当郑和以残缺之身,游走了半个地球的时候,他的形象,远比常人高大。而他的贡献,远比臣子更多。因为郑和的存在,让世人仰望大明。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
今日热讯:蜜雪冰城拟在深市主板上市 2万余家门店撑起百亿营收证监会官网9月22日披露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蜜雪冰城拟在深市主板上市,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视点!口腔种植体集采即将开展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办公室9月22日公布口腔种植体集中带采购公告(第1号),明确了集采范围和相关流程规定。
-
播报:【环球财经】印度Sensex30指数22日下跌0.57%22日,印度股市继续下跌,Sensex30指数以下跌337点收市,跌幅为0 57%,能源股跌幅较大。
-
世界快报:中国石化成立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日在江苏南京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中国石化集团旗下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
-
天天热消息:减持动作频频 “复星系”减持永安财险、新华保险新华保险发布公告称,复星国际有限公司已减持公司0 84%股份,本轮减持后,复星国际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将降至4 9999...
-
今日热讯:蜜雪冰城拟在深市主板上市 2万余家门店撑起百亿营收
2022-09-22 20:31:46
-
当前视点!口腔种植体集采即将开展
2022-09-22 20:26:42
-
播报:【环球财经】印度Sensex30指数22日下跌0.57%
2022-09-22 19:32:58
-
世界快报:中国石化成立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
2022-09-22 19:24:41
-
天天热消息:减持动作频频 “复星系”减持永安财险、新华保险
2022-09-22 19: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