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每日消息!春秋战国为何能持续500多年,而其他乱世则不行?一文轻松看懂内情
2022-09-22 18:46:18 来源: 腾讯网

在开始写之前,给大家罗列一个有趣的数据: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549年;三国(220年-280年)持续60年,从黄巾之乱开始算起,则有96年);西晋灭亡以后的“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时代则持续135年;如果把南北朝(420年—589年 )的169年历史算上,那么从西晋灭亡开始,一直到隋朝统一中国,这中间又持续着304年的动荡岁月。


(资料图)

唐朝灭亡以后的五代十国(907年—979年)则持续了72年的时间,直到宋朝完成统一,此外也可以把民国到新中国(1912-1949)这段时间算上,也有37年的时间。

从以上罗列的数据,想必读者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随着历史的推移,乱世持续的时间都呈现越来越短的趋势。从春秋战国这个大分裂时期的549年,一直到清朝灭亡,以及新中国成立的37年,这个数字甚至连春秋战国的尾数都不到。

喜欢思考的读者可能就会问了:为什么以前的乱世持续的时间会那么的长,而后来的乱世则会越来越短?

当然这里所指的乱世仅仅针对比较有代表性,且时间持续较长的时期,譬如像明朝灭亡到清朝建立之间的这种乱世笔者并没有列入。

回归正题,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笔者通过观察这些历史发展的趋势后,发现是两个主体原因在发挥作用:即大一统观念,以及割据政权的数量和野心。

今天我们经常在谈要“维护国家完整统一”,这就是大一统观念在国土上的表现之一,此外大一统观念还包括政治和文化以及制度上的高度统一。

春秋战国为什么会持续那么长的时间呢?就是上面两个主体原因造成的:

一,大一统观念还没有诞生和成熟;二是因为各个诸侯国数量庞大,而真正富有野心想要取代周王室的却很少。

大一统观念最早出现在《公羊春秋》传中,而且那时候的大一统观念只是一个概念,并不成熟。真正系统发挥大一统观念的是董仲舒,他在《举贤良对策》中向汉武帝如是说道: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不过,当时的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观念仅仅是针对文化思想上的统一,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统一民众的思想,以便利于汉武帝的统治。但大一统观念的深入人心还有赖于秦始皇创建帝制,建立了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朝廷,它们是一个相互产生作用的趋势。

大一统观念契合了中央集权的需要,实际上从战国时代开始,由于多年的战乱和分裂,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出现,以便终结乱世。这个目标最终在秦朝实现,当时的秦国丞相李斯曾说过一番话很有代表性: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李斯这番话代表了战国以来许多思想家的心声,人们广泛认识到分封制存在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强而有力,高度集中的国家出现。而郡县制的推广显然让这个愿望成为现实,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没有意识到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的重要性。

灭亡秦国以后大封诸侯,结果重走周朝的老路,刘邦建立汉朝以后,相继废除了异姓王。但是他走的不够彻底,又分封同姓王,为“七国之乱”埋下隐患。而汉景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削藩则表明了朝廷对中央集权的迫切需要,这几乎也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主流需求,中央集权一直到明清时代达到巅峰。

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大一统观念的结合对乱世有什么影响呢?

那就是春秋战国以后的乱世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各个割据政权对统一天下的观念更加浓烈了。但在春秋战国时代这种观念并不是主流,很多诸侯国还受制于周天子的存在,不敢将其取而代之,只有秦国始终保持了这种野心。

秦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归根结底来说就是想称霸中原,取代周王室,这就是大一统思想,虽然秦国历代君王并没有这样想过。但是他们确实透露了这样的野心,譬如在秦昭襄王时代,他就短暂的称过帝,但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很快就放弃。

但是秦国的这个举动显然暴露了它要将周朝取而代之的野心,而在三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些时期,大一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譬如在三国时代,争斗的根本就是谁来取代汉室,从而君临天下。因为这些割据政权都并不安于现状,都想建立一个高度集权,领土完整的中央朝廷,一令而通达天下。

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出现,它大大缩短了乱世的持续时间,即便在最为动荡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所有的斗争都是为了自己能够崛起,从而统一天下。譬如东晋曾经发动过五次北伐,试图收复中原,统一中国,而前秦也发动淝水之战,试图击败东晋,统一南方。

正是这种观念的存在,它大大缩短了乱世的持续时间,因为人们意识到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出现才是趋势所在。动乱割据的混乱局面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每一个朝代灭亡以后,新兴势力的追求就是统一中国,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可以说,它几乎就是一个“统一梦”,许多势力不断南征北伐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统一梦”,从而建立起一个可以号令全国的中央集权王朝。而春秋战国时期,恰恰就是因为大一统观念的不成熟,导致很多诸侯根本没有这种想法,仅仅只是希望维持现状而已。

倘若实力允许,那么就去夺取几座敌人的城池,但是真正富有统一中国的野心的诸侯,却是寥寥无几。秦国恐怕是这种野心最强烈的一个诸侯国。另一方面来说,割据政权的数量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乱世的持续时间。

譬如春秋战国这个时代,从最初的几百个诸侯一直兼并到只剩后期的战国七雄,可以说大量的时间都耗费在了兼并战争之上。由于数量太多,就像拔萝卜一样难免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东汉末年的割据势力也多达数十个,直到最后才剩下三个国家。

魏晋南北朝更不用说了,这些国家犹如走马观灯似的轮番上阵,真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可以说割据政权的数量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乱世的持续时间。割据政权越多,为了消灭它们,时间就会无形之间被拉长,尤其像三国、南北朝这种当多方势力达成一种微妙平衡的时候,时间也会被拉长。

所以只有当力量失去平衡的时候,乱世才会加快它的统一时间,而谁最想统一天下的野心最强烈,谁最有谋略,那么这个人总是会胜出的。当然,一个势力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论述的只是乱世持续时间的原因。

譬如拿元朝到明朝中间这段历史来说,从1351年爆发红巾军起义开始,一直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朱元璋便总体上统一了中国。而当时的势力角逐是十分少的,首先是共同的敌人元朝,其次就是陈友谅,方国珍和张士诚这些人。

割据势力的稀少,再加上力量的失衡,所以让朱元璋能够在短短17年就能结束元朝末年以来的乱世,让社会重回正轨,而且当时朱元璋还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这也是大一统观念的表现。总体来看,之所以乱世后期会越来越短,实际上就是以上两个主体原因。

责任编辑:zN_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