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时讯:蜀汉反骨魏延,天生之相,真的要反蜀吗?还是被人栽赃陷害?
2022-09-06 19:33:16 来源: 腾讯网

蜀汉五虎上将之后,人才凋零,而魏延作为当时的战力天花板,每次诸葛亮北伐都是冲在最前面。

这样的人才在《三国演义》中却被描写成一个天生反骨的奇人,以至于最后被追杀而亡,那么到底魏延真的天生就是反骨仔,还是被人栽赃陷害的呢?


(资料图片)

魏延的首次出场,是刘备入蜀,帮助刘璋抵御张鲁,这才被招入刘备麾下,不过没有太多的镜头。

第二年,刘备和刘璋决裂,魏延数战有功,这才缓慢走进大众的视线。

《三国志》道;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才崭露头角的魏延,就被刘备委以重任--镇守汉中。刘备问魏延:我把这个重担交给你,来说两句表达一下你的想法。魏延回答道:如果曹操聚集全天下的力量来攻打咱们,我一定为大王将所有人都拦下来。可要是只来十万兵马,我就为大王吃掉他们。刘备听后十分开心,众人也被魏延的豪情壮语而感叹。

汉中可是蜀魏必争之地,是蜀国的最重要的屏障,双方常年会战于汉中,而魏延也是不负众望,多次将魏国拒之关外。

要知道,魏国人才济济,兵强马壮,魏延仅凭一己之力,便能守住关中,可想而知,魏延的能力丝毫不弱。

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也不知道是属性克制还是什么,只要是郭淮带队,魏延每次都能完胜,所以魏延的功绩不用多说,刘备也是十分的重用,也算得上平步青云,被拜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后来刘备病逝,诸葛亮准备北伐,诸葛亮问群臣,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魏延就提出了效仿韩信,由子午道直接袭取关中,长安守将夏侯楙是个软蛋,只要奇袭成功,必定拿下长安。

本来北伐用的就是魏延作为先锋,诸葛亮想着不能紧着一个人霍霍啊,魏延累死了还能用谁啊,得培养培养后继人才啊,而且奇袭人数不多,是斩首行动,去了就没想着回来,那魏延死了,我这北伐还怎么进行?

于是诸葛亮拒绝了魏延的计策,准备北伐,先锋则是用了马谡。

可惜马谡骄傲自大,以为自己能力足够,被诸葛亮看中了,结果痛失街亭,诸葛亮为整顿三军,只得挥泪斩马谡。

无奈的诸葛亮,在接下来的北伐,只得用魏延作为先锋,不过效果也确实不错,每次都有所斩获。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要说魏延这人,作战勇猛,思维敏捷,善于练兵,但是性格孤僻,很多人都躲着点魏延。可是杨仪却不惯着他,俩人天生就看不对眼。

杨仪仗着口舌之快,经常侮辱魏延,说魏延有谋反的意向。魏延是个武将,带兵打仗可以,吵架可不会,于是每次杨仪嘲讽他,就拔刀威胁杨仪,再胡说八道就砍了你!经常把杨仪吓得痛哭流涕。

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诸葛亮夹在中间很难受,不能拉偏架啊,也是只能调停。

不过在我看来,诸葛亮还是比较偏心魏延的,只不过碍于面子,没有办法明目张胆地干。总不能真的让魏延把杨仪砍了,本来能用的武将就少,好用的更是寥寥无几,而且杨仪这人就是耍嘴皮子,北伐又不是靠嘴就能赢的。

那如此受重用的魏延,为何被称为反骨?又怎么被杨仪给杀了呢?实际上对于事情的经过,人们有两种看法。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禕、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第一种,五次北伐,诸葛亮再也坚持不住,于是准备后世,一个聪明的领导者,会审时度势,战略也是需要变化的。

自己倒下,那便再也没有对外武力解决的措施和能力,只能转攻为守,守住蜀国的一亩三分地,然后再寻良机。

而深知魏延脾性的诸葛亮,知道自己一死,魏延就没有人能制住他,所以让大军先撤,剩魏延一人孤立,没有后援,没有粮草,自然也就撤回来了。

这里就得再说一个人--费祎。此人善于交际,也经常调停魏延和杨仪之间的战火。费祎和蒋琬是诸葛亮生前选定的继承人,费祎在外北伐,知道诸葛亮死后,就明白了事情不会这样结束。

杨仪野心极大,一直以为自己能够继承丞相遗志,可诸葛亮已经秘密地和刘禅商量过,自己和蒋琬已经被内定了。若是杨仪知道此事,定然不会就此罢休。

魏延,军中威望极高,若是得知诸葛亮病逝,定然会争夺兵权,而司马懿精通奇谋。魏延根本不够看,绝对会加速蜀汉的灭亡。

于是费祎权衡利弊,还是魏延的危险更大,于是决定利用俩人的矛盾,先行除掉魏延,杨仪只是个文官,再慢慢处理。

费祎让杨仪先行带大军撤离,然后去找魏延,“不小心”让魏延知道杨仪想争夺兵权,使得魏延带着部下急行军,先杨仪赶到褒斜道南口,并烧毁栈道,将杨仪堵在了谷中。

杨仪和魏延,本就不对付,这下情况更加恶化,都上书表达对方想要叛变。

费祎看着事情安稳的发展,他知道,朝中的蒋琬、董允都是自己人,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了,最后都觉着是魏延要叛变。到了这一步,魏延也知道无力回天,想要最后再挣扎一下。

王平大声斥责道:“丞相归天,尸骨未寒,汝等岂敢如此胆大妄为?”

这句话,让的魏延手下所有人都放弃了抵抗,只剩魏延和他儿子逃往汉中,只可惜最后被马岱所杀。

第二种,根本没有战略会议,是被虚构出来的。

《魏略》道: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诸葛亮最后说的是将军权交给了魏延,是杨仪担心魏延公报私仇,恶人先告状,引诱魏延做出不当之举,从而名正言顺地除掉魏延。魏延本就没有反叛之心,不想手足相残,无奈被追杀而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事过后,虽然魏延已死,看似杨仪胜利,实则杨仪也只是一枚棋子。这件事后,杨仪也从中心被剥离出来,当了个中将军,没有实权没有话语权,完全地被边缘化。

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这下可就不得了了,不得志的杨仪,喝了酒,没管住自己的嘴,一句话,把自己变成了大反派,把魏延给洗白了,说自己没有得到重用,早知道就投奔魏国去了,后悔。

人家魏延到死都没说过投奔魏国的话,杨仪这一句可就把自己给被贬为平民,可是失心疯了的杨仪,早就不在乎了,继续说着不当言论,最终在朝廷的压力下,被迫自杀了。

这里还得再提一嘴,刘禅实际上没有我们想得那么不堪,他也是个皇帝,在得知诸葛亮死后,魏延绝对会是一只脱离牢笼的老虎,绝对不会听自己的话,这一点,刘禅和费祎、董允、蒋琬等人是想的一样的,自然也就默认了。

魏延始终在蜀汉付出自己的所有,兢兢业业,从来没有想过投奔曹魏,性格的缺陷,最后却死在了同僚争斗。反骨之说,纯为无稽之谈,读者们,你们怎么看?

责任编辑:zN_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