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今日热文:古代上海人看见过“UFO”吗?
2022-09-04 15:43:39 来源: 腾讯网

我国古代典籍浩若烟海,记载十分丰富。比如古代上海人,看见过类似“UFO”的不明飞行物吗?有人告诉我,有可能!因为,这在我国大量的地方志、笔记等史书上有记载。

其实,早在上海人看见这些“不明飞行物”之前,扬州等地已经有人看见过。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有记载。


(相关资料图)

沈括写道,嘉祐年间,在扬州地区的甓社湖、新开湖(今高邮湖)一带,出现了一颗神奇的“明珠”。这个貌似“巨蚌”的怪物,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在水面上飞行,外壳有时会张开,里面射出强烈的珠光,人眼无法对视。沈括还说,这个“蚌珠”在那一带水域活动了十多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有人甚至停船几晚专门等候它的出现。后来,它就渐渐离开这里“不知所往”。

“蚌珠”真的消失了吗?大量史料证明,宋代以后,这类“蚌珠”不仅仍在长江下游地区活动,而且逐渐向上海等沿海地区转移。

清顺治十八年,进士董含在他的《三冈识略》一书中,就曾记载了清康熙五年(1666)在宝山海面上的一只“大蚌”。董含写道:“康熙五年八月十四日,大风拔木。宝山居人见海中一蚌,大二丈许,中衔一珠,如小儿拳,时时吐弄,白光亘天。俄有五龙盘旋其上,风雨晦黑。一白龙奋爪攫珠,为蚌所啮,良久,力争得脱,沉入海底,若负重伤者。余四龙各散去,天气顿霁。蚌浮海面,竟夕不没,珠光照耀如雪。”

这个能够放射强烈光芒的“大蚌”,当晚就停泊在宝山海面,整夜不沉,一定有许多“宝山居人”目睹了这一奇观。董含身居华亭,离宝山咫尺之遥,本地人记本地事,有一定的可信度。

而晚于董含一百多年的江苏无锡人钱泳,也在笔记《履园丛话》中写道:“闻此珠至今尚在上海、崇明之间。海上珠光一现,数日内必有风雨。其光紫赤,上烛霄汉,忽开忽合,难以言状。⋯⋯”

其实,这种奇观早在明崇祯七年(1634),于宝山近海就曾发生过,连目击者的姓名都留下来了。这在乾隆、光绪年间两度纂修的《宝山县志》以及光绪《月浦志》中都有记载。

光绪《月浦志》卷十中这样写道:“采淘港向有大蚌,万历间入海,渐移至东北。晦暝之夕,舟人咸见浮于水面,大如高阜,珠光烛天,其光起处约有里许。崇祯间入大海,蛟龙欲取其珠而终不能得。甲戌八月七日,耆民陈冬居海滨,见苍虬数十罄海水见底者三度,大蚌口喷泥沫数百丈以驱之,竟不能攫而去。是日一昼三潮,娄江、吴淞皆然。道光间犹见其光,每于夜间光发海面,同白昼,约一时许。沿海居民皆见之,谓为蚌珠,亮可照行人 。后渐远渐小,至同治间不复见矣。”釆淘港位于宝山县城西北,西自丁家桥与马路河会合处起,向东流经新石洞入长江(现位于宝钢一号门外,已统称为“马路河”)。

各位朋友,看到这里,千万不要以为,是鄙人在我国大量史书中发现了类似“UF0”的记载。这项重要的、有趣的发现,应归功于我去世不久的同事马小星先生。马小星生性好奇,而且非常执着。他几十年如一日,查阅了两千多种地方志、笔记等史书,在研究“龙”是否真实存在的过程中(已有专著《龙,一种未明的动物》,先后由华夏出版社和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曾经引起大批年轻网友的兴趣和有关学者的关注),顺带研究了类似“UF0”的不明飞行物在古代上海出现的情况。

马兄生前还告诉我,无论是西方和东方,观察到的不明飞行物,主要有两种形状。一是呈扁圆形,上下两端隆起,很像西餐中的碟盘,故西方人以“两个倒扣在一起的碟子”来形容这类“不明飞行物”,称为“飞碟”。而我国古代民间则多用“大蚌”“巨蚌”等来称呼这些神奇的东西。而“大蚌”就其外形而言,与当今目击者所看到的“飞碟”十分相似。

另一类呈棒槌状,西方人称“雪茄状飞碟”。我国古人则称之为“神木”“神剑”“仙人棒”等,后来就统称为“龙”了。

马小星认为,由此再读《三冈识略》中“五龙攫珠”的怪异记载,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他推测,那浮游海面的“大蚌”,可能是一艘大型飞碟母船,而空中飞来的五条“龙”,可能是五个棒槌状飞碟,其中一个同母船接触后,又钻入了海里,海边居民不明真相,便误以为是“大蚌”咬伤了“天龙”。(葛昆元)

责任编辑:zN_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