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环球热推荐:包拯到处得罪人,为啥还能为官26年升迁25次,有何秘诀?
2022-09-01 19:31:03 来源: 腾讯网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说起包拯包青天,大家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虽然在真实的历史上包拯并没有断过多少案子,但是他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犯言直谏的形象却是真的。在劝谏的时候把唾沫喷了宋仁宗一脸,还有,只要朝中的大臣有过错,被他发现了,那就免不了要被包拯弹劾。


(资料图片)

按理说,像包拯这种天不怕地不怕,到处得罪领导和同事的性格,应该会让他在官场举步维艰,罢职贬官那都是家常便饭吧。但实际上却不是,包拯在官场混得很开,他为官26年升迁25次,平均一年多一点升一次官,始终在官场屹立不倒。从一个小小的知县一路做到了三司使、枢密副使,甚至都有可能成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者参知政事,也就是宰相、副宰相。

那包拯有啥秘诀吗?除了包拯自身的能力和宋仁宗欣赏他、罩着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包拯得到了同年的帮助,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啥叫同年?就是与包拯在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那些人。在同一年考中科举的人是很容易结成党羽或者保持同盟关系的,这个不仅在宋代,在它之后的其他朝代也是如此。

很多人都会利用同年关系结成关系网,这对于包拯来说,就是巨大的人脉资源,这些人在包拯的官场生涯中为他提供了很多帮助、保护、提携等,是包拯背后的强大靠山。

包拯是宋仁宗天圣五年的进士,这次科举考试被录取的,也就是包拯的同年总共有1418 人。这些人中人才辈出,其中有2个人官至宰相,就是:韩琦、文彦博,7个人官至执政,这其中就包括包拯自己,这在整个北宋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因此,包拯一直与他的大部分同年都保持着比较融洽的关系,尤其是与其同年中的高官交往甚密,私人关系很好,甚至联姻结党。

包拯

比如,大家都知道,包拯嫉恶如仇,眼里揉不下沙子,经常弹劾别人。不过,他弹劾别人也并非是完全无差别的,有学者统计过,通过对现存《包拯集》中的187 篇文章研究发现,其中有 55 篇明确批判了61个人,这其中只有2个人是包拯的同年,这2个人的官职也不高。

虽然包拯的公正无私并非浪得虚名,但是我们也能看到,他在处理与同年的关系的时候还是很有分寸的,这与很多人通过影视剧了解的包拯的形象,或者想象中的包拯的形象还是有些区别的。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不要以为包拯就是那种横冲直撞、谁的面子都不给的人,他和海瑞还是不太一样的。

另外,包拯与他的两个宰相同年——文彦博、韩琦的关系都很好。尤其是文彦博,包拯和他不仅是同年,私交很好,还是世交,他们两个的父亲之前就认识。后来包拯的次子还娶了文彦博的四女儿,成了儿女亲家,亲上加亲。当然这里得说下,这是包拯去世之后的事情了。

文彦博

文彦博、韩琦那可不是一般人呀,文彦博,就是向宋神宗说出了“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的人,他历经四朝,三度出任宰相,是北宋有名的政坛常青树。韩琦,历经三朝,出将入相,一代名臣,宋神宗称他为“两朝顾命、定策元勋”。

韩琦

可想而知,如果能得到他们两个人的帮助,那对自己的仕途将会是多么有利。事实上也是如此,他们两个人对包拯帮助、提携很多。包拯虽然入仕晚,他39岁才开始出仕任知县,但是在这两个人的帮助之下,一路升官,在他26年的为官生涯中升官 25 次,最终进入了执政行列。

包拯是清官,两袖清风、铁面无私,这一点我们不需要怀疑。古往今来的很多人都有清官情节,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比如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欺压,这时候人们往往就会希望能出现一个铁面无私的清官来帮助他们伸张正义,如果现实中遇不到这样的人,那么人们就会求助于文学作品。所以你看明清时期的那种公案小说为什么那么发达,民间对清官的尊重与崇敬为什么那么强烈,都是一个道理。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清官要想改变社会、实现自身理想,光凭热血与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智慧,需要谋略,需要懂得政治运作与为官的技巧。

他需要在保护好自身的前提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逐步获得实现理想所需要的权力,然后才能更好地做自己想做的。之前我们讲过的明朝的首辅张居正就是这样,他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官,他有才情、有谋略、有手段,在他的官场生涯中伴随着政治斗争与权谋心计,所以为什么会有人说“有道德洁癖的人是搞不了政治的”。

包拯的经历,就是在向我们证明,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在保有初心、保全自己的前提下,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不畏权贵的勇气、敢于牺牲自己的决心,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还需要的是必要的谋略与手段、适当的妥协与退让,要做到“道术合一”。

甚至可以这样说,理想主义者更加需要谋略与手段,因为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自己在世俗上的成功,他们还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既然他们要的更多,那么付出的努力自然也就要更多。他要对现实有着深刻的认知,要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之中保有自己的初心,要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责任编辑:zN_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