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每日快讯!新四军活捉师团长的侄女,日军提3个条件,我军成功救回战友
2022-08-28 09:31:44 来源: 腾讯网

作者:朱炳东

1942初,新四军鄂中根据地在日军扫荡时抓了新四军10多个干部,被关在应城宪兵队里。其中有我方一位敌工干部赵西,掌握了一些我方情报人员名单。有的重要情报员,别人不清楚,是与赵西直接联系的。敌人暂时不知道赵西的身份,只当作一般干部,而我方焦急万分,想尽快营救他出狱。上级把营救任务交给了应城公安局长杨森堂。杨森堂他们“以毒攻毒”,抓住日军一名重要家属,逼迫日军与我方交换被俘人员,成功地解救了赵西与一批我方被俘人员。


(资料图)

抗战时期的公安队

当时,公安局长杨森堂手下有一支公安队,1941年刚成立时,只有等几个人,5支短枪,但在对敌斗争中很快就发展壮大成为一支能分能合、具有单独作战能力的拥有近70人枪的精悍队伍,以至于敌人把他们叫作“森堂部队”。就凭这几十人,他们无法硬碰硬地解救关在在县城里的赵西等人。杨森堂考虑,只能让内线先打点敌人,少让敌人为难赵西他们,一边寻机解救。

1942年春夏之间的一天,打入日军驻应城“华中派遣军”第三师团司令员部的内线送出情报说:宪兵队长古川老婆近期坐汽车要到应城来。古川在汉口日租界长大,后被日本军方招募,专门刺探新四军情报。他凭借在中国长大的优势,化装侦察,亲自审讯处置我方被捕人员,拥有调动应城境内敌据点的兵力“扫荡”根据地的大权。上级把这个情报转给杨局长,上下不谋而合,抓住古川老婆,交换赵西等人。

侵华日军家眷(资料图)

杨森堂他们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拦住日军的军车,活捉古川的老婆。如何截停日军汽车呢?战前“诸葛亮”会议上,队员们各抒己见。尽管多数人都不懂汽车的原理,有的人甚至还没有见过汽车,但是大家情绪很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提出把杀猪刀倒埋在公路上,再覆盖上土,等汽车来了,戳穿汽车轮胎。有的说,搬些大石头横摆在公路上,汽车就过不去。有的说,公路上挖条沟。

这些办法,把握都不大。埋杀猪刀,怕车轮子压不到刀刃。垒墙挖沟,敌人就会警觉。讨论来,讨论去,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会后,立即秘密布置下去了。

杨森堂把埋伏地点选在双墩附近的汉宜公路地段上。这里离县城有10公里,有3个毗邻的小山包,鄂中多数是一马平川,棉花和小麦此时还没有成长起来,这里是个较理想的伏击地点。3个山包彼此相距一二百米。公路通过地方,形成3道土壁夹道,杨森堂设了3道卡子。

半夜三更,杨森堂带领队伍出发,埋伏起来,等待敌人军车。大约8点钟,日军军车果然来了。杨队长发出信号,队员们都把子弹推上膛。军车的马达声越来越大,他们已看清7辆卡车驶过来了。

杨队长注意看着第一道卡子路边一位戴草帽锄草的“农民”,前面4辆过去,5辆过去,到第6辆驶过身边,那“农民”猛地站直身,把草帽摘下来,在胸前扇了几下,意思是古川老婆在车上。

杨队长用红布挥了挥,第二道卡子公路两边的各一个“农民”,同时使劲拉长绳子朝前扯,公路上一条长钉条立即从土中竖立起来,横拦在公路上。

同时,杨森堂用步枪对准第6辆卡车顶上的机枪手开了一枪,日军机枪手立即倒在车厢里。这一枪也是信号,公安队立即对准汽车开枪。前面汽车上的日军见中了埋伏,加速逃跑。第6辆汽车司机惊慌失措,也加快速度,“呯、呯”轮胎被扎破,车头一沉,窜了几米,后胎也扎破了,汽车停了下来。公安队击中火力对准6、7辆汽车上的日军兵射击,打得日军死伤累累。

七八个新四军战士冲上公路,一名高大健壮的战士手持短枪,斜对着车锁,开了一枪,拉开车门,一枪击毙了司机,再一把扯过日本女人,身子一低,把那女的扛在肩上转身就跑。公安队当宝贝似的机枪,“咕咕嘎嘎”对着从前面汽车下来的日军扫射起来,另几个战士赶快把两辆车上的枪支弹药战利品收拾一下,捎带着钉条,立即撤退了。等前面日军汽车停下,组织起来进攻时,杨森堂他们已跑远了。

这个日本女人20多岁,穿着鲜艳和服,头发上梳,让村里的人好奇。杨森堂马上要事先安排好的女兵,给她换了一身当地打扮,梳了一个笆芭头。转了几个地方,到天黑才审问她。

可是,那女人一来受了惊吓,哭哭啼啼;二来双方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写的字,她也不懂。杨森堂只得请上级到5师政治部请一位翻译来。这个日本女人在女兵的照顾下,渐渐安定下来,双方用手势交流,开始吃喝起来。

公安队带她转移时,看她走不动,找来一匹马让她骑,大家吃的粗茶淡饭,有时给她杀鸡杀鸭。她见新四军对她尊重、照顾,脸上有了笑容。学了几句中国话,有时用日语教唱女兵《摇篮曲》。她特别羡慕新四军女兵,腰插短枪,像男人一样行军打仗。看女兵唱《新四军里真快乐》就跟着唱:

“新四军里那真快乐,

吃穿平等津贴一样多,

不打也不骂呀,

同志!好话向你说,

生活真快乐……”

几天后,5师政治部敌工部派来了一个翻译,杨森堂他们一看,笑逐颜开,原来是他们以前在朱家棚抓获的日军,后参加了“反战同盟”。从这个翻译这里,杨森堂他们知道这个女人并不是古川的老婆,而是日军驻应城第三师团师团长北野的亲侄女,是以“战地记者”的身份来应城的。

北野师团长信任古川,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中国通”,给新四军造成很大伤害。用“古川老婆”的名义,是出于安全考虑,却没有吓住人,反而害了他侄女。他命令古川一个月之内,把他侄女营救出来。

日军宪兵队

古川请求北野从各据点调兵,凑了一千多日军人,分成一二百人一股,采取梳篦式战术齐头并进,逐村逐户搜寻。这一带百姓,见日军这次扫荡不同寻常,很少打枪打炮,也不烧民房;只是窜来窜去,几天下来一无所获。杨森堂他们知道了哑然失笑。

古川同时派出特务四处打探,扮成乞丐、挑担小贩、游医、算命先生等。古川甚至亲自化装打探。杨森堂早预计到这点把北野侄女转移到应城与汉川搭界的湖区,隐蔽到木梓树、梅家港市一带的芦苇深处去了,古川几天下来,头绪全无。

杨森堂他们心里笃定,看古川瞎忙。有人说,借机干掉古川。

在一个叫毛家河的村子,一个“货郎”手里的好一点女人护肤品被买了大半。古川化装成乞丐,带几个人亲自过来窥探,被公安队围住,古川凭着狡猾,年轻力壮,翻墙跳沟,逃窜得快,经过一番“割须弃袍”,只身跑到附近日军据点里才捡了一条命,站定后,“哇、哇”吐了几口血。

古川第二天派兵来想杀人放火报复毛家河村子,百姓送上一封信,信里说要是伤害百姓,你们的“战地记者”就回不去了。你要“战地记者”,必须拿出诚意来。落款是“森堂部队”。

古川黄着脸,向北野报告营救情况,被北野打了两耳光。警告他:救不出人,军法从事。古川急了,要求北野批准他与新四军联系。北野考虑一下,同意了。

古川写了三封信辗转交给应城县委。第一封信里,古川说,武士就应该堂堂正正战场对搏,抓“旅华日侨”一个女人,是卑鄙的行为,要我方放人。否则,皇军要杀百人、千人报复。我方不予理睬。

第二封信里,古川说,“望贵县府予以查证帮办,诺释放我‘旅华日侨’将以重金酬谢。切盼回音!”我方依然不予理睬。

第三封信里,古川提出三个条件:一,赠送日本最新出品的精良手枪十打,日钞一箱;二,在应城县境内划分势力范围,互不侵犯;三,愿意释放新四军被俘人员,可开具名单。

应城县委对这封信进行了研究,并请示了鄂中地委。地委指示,尽可能使日军多释放我方被俘人员。应城县委指示杨森堂回信古川,杨森堂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古川,前后来往十多封信,古川回信都是称“森堂部队”指挥官杨森堂阁下,非常客气。

为了迷惑日军,杨森堂提出,除了关押在应城的被俘人员外,关押在天门、云梦的我方被俘人员也要一并释放。

古川只得请示北野。最后,北野无奈答应了。这样,赵西安全地回到了队伍。杨森堂派他的警卫员尹学才找上一顶小轿,把北野侄女送到应城城门口,交给了古川。北野侄女对尹学才含泪告别,要求古川对送她来的人以礼相待。

古川很不服气,写了一封信,要尹学才带给杨森堂,说:你告诉森堂部队,我们战场上见。

古川直到投降也没有奈何“森堂部队”。

责任编辑:zN_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