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当前速读:远征军少校军医,解放后9次被押赴刑场,113岁逝世将生命活成传奇
2022-08-27 09:30:45 来源: 腾讯网

付心德,在许多媒体中,他被称为中国最年长的抗战老兵,2013年9月去世,享年113岁。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为何被世人称为中国抗战的活化石?

1900年,付出德出生在河南襄城。家里当时兄弟有五人,他排行老二,他的父母没有什么本事,家里世代都是种地的农民。像那个时代,家里这么多的孩子,父母一般都比较节约。但付心德的父母比较开明,看着孩子聪明好学,也不想耽误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所以还是努力让付心德去私塾上念书。付心德也好像明白家中父母的用意,专心读书,刻苦学习,用优异的成绩考出了家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之后来了山东济南,在一所基督教传教士开的学校里学习,其专业学的是医学课程,因为在学校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所以学校将他的学费减免了,这让父母很开心。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转眼间已经学了三年的时间,在开始学习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同胞们经常病恹恹的,心想自己学医是学对了,等学成之后就可以为他们摆脱病魔。

改变想法

然而,1928年5月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付心德的想法,5月3日,日本军在济南城挑事,有3000多名日本军在济南城展开屠杀,他们肆意地杀着城内的百姓。因为当时教回学校在济南的市中心,日本人还冲到了学校里,不仅杀人还有放火,因为当时付心德在教室里,而且当日本人来时,他就猫着腰躲在了课桌下面,听到了外面的枪声和叫喊声,付心德很是气愤,不过他还是有一点理智的,单凭他一个出去与日本人斗,那肯定是送死,他们不仅人多,而且手中还有武器,只有等他们人走了再出去。

然而,等脚步声和枪声都安静后,付心德这才走了出来。

出来推门一看,眼前一幕,差点让付心德跌倒。原来,昔日的同学,老师都躺在了地上,一动不动。自打那以后,付心德明白,自己手上拿的不是枪,到此为止,他只拿过镰刀和手术刀。要是有枪,他是不可能让同胞就这样倒在自己身边的,没有枪,即使是自己的医术高明,也无法被拯救被战争迫害的同胞。于是他明白,只有一手拿手术刀,另一只手拿起枪,才可以救命。

所以,带着心中的目标,参加到部队当中,他也知道,他所学的技能只有在部队中,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部队中,他凭着三年的学医经验,他成为一名随行军医。他的军衔最高时达到少校级别。之后,付心德在战场上便开始救治许多战士,他跟着部队也参加了不少重要的战斗,其中他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等等。

淞沪会战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后,付心德这时已经参军有8年,可以说是老兵,之后,他参加了一场惨烈的战役,淞沪会战。当时蒋介石从全国范围内调兵,共集合了148个师和62个旅,大约有70万人,与日本的8个师团,4个旅团约30万人进行一场会战、在事后的资料中,我们知道当时广西白崇禧的六个师,在短短的3天时间就伤亡了近4万多人,这场战役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我方将士伤亡也超了30万人以上。因为当时伤亡的人数太多,以至于伤亡速度超过了抢救速度。往往是一台手术还没有进行过金,已经有新的伤员抬了进来 ,有好多伤员因为来不及做手术,直接就在担架上死去。即使了死去,当时也没有地方掩埋他们,大街小巷都是战士们的尸体,付心德也只得尽快地献给手术台上的治疗,否则手术台的战士性命也不保。付心德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好多战士睁了眼就死去了,他们是不甘心啊,他们不是一个个牺牲,而是一排排倒下。

当然,付心德在治疗战士时,自己难免也会被敌人的子弹击伤或是擦伤。但只要还能工作,付心德从来不对旁边的人说,自己也中弹了。

南京保卫战

在“淞沪会战”之后,还没有休息的付心德,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937年底,经过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让上海沦陷,日本准备趁势进攻南京,对于南京的防卫问题,蒋介石在讨论此话题时,竟然有绝大多数的军龄,从军事的角度提出要放弃南京。因为确实不利于防守,但从政治角度来说,首都南京又不得不守。当时的警卫部执行部部长唐生智提出,国父的陵寝在这里,大敌当前,应该死守南京。蒋介石一听,立即任命其为南京司令部的司令长官。最后商量的结果是,短期固守南京,将南京的防守兵力增至15个师,共15万人,一方面也准备将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

然而,因为唐生智的身体等原因,白崇禧认为,他虽有爱国的热情,但已经长期没有带兵,严重缺乏实际作战的经验,甚至连战场视察都难以做到。蒋介石也明白,淞沪会战刚刚失败,伤兵不少,现在再来守南京,破城之日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南京作为首都,又不能不守,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老百姓,都是无法交代的。

蒋介石在南京保卫战的最后三天,才离开乘飞机去的武汉,想着南京至少可以坚守几个月,或是更长的时间,但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离开南京的六天之后,这里就沦陷了。也就是在12月5日开战,与日寇连续作战了四天,在付出了惨重伤亡之后,日军曾让唐生智等人投降,唐生智虽然公开表示要与南京共存亡,但自己却在南京长江边上,藏了一艘自己逃跑时用的飞艇。像唐生智这种贪生怕死,玩忽职守的将领还是大有人在,最终在13日,南京破城了。为了捍卫南京城外的雨花台高地,72军88师的国军将士,前后阵亡了近6000多人。12日时,蒋介石曾下达撤退的命令,但对于如何撤退,唐生智从来没有想过,只是自己带着一部下,自己先逃跑了。

12月13日,日军分几路人攻入了南京城,并沿马路屠杀逃跑的军民。当时15万的守城部队中,有1万多人在战斗中牺牲,有3万多人成功突围,但剩下的10万多人,几乎都被俘虏,最终被日军屠杀。

付心德所在的36师,从下关撤退到了江北,之后便听说了30万南京同胞惨遭杀害。对于这场战役,付心德自责不已。因为他是一名军医,上级命令撤退,他也只能跟随部队撤退,每当提起这段往事,付心德都十分痛苦。

不能忘记的战役:滇西会战

有入伍的十八年间,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滇西会战,是一个地狱般的战场。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海上的航线已经被美军掐断。所以日本转战东南亚,进犯了缅甸。为了能让滇缅公路的畅通,我国政府派出了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抗日。随着战争的开展,日本借机对我们的西南国门,发动了攻击。面对敌人的炮火,有着一群人在阵地在,与敌人开展了殊死搏斗。

付心德曾比喻战场上死伤的人,就像豆子一样从战壕上滚落下来,而鲜血更是染红了整个战场。据他回忆,当时战士在将子弹全部打完后,便开始了肉搏战,而身上的利器就是满口的牙齿。记得付心德的一位好友,在临死前嘴里还咬着敌人的耳朵。其他的好多战士,也都是因为撕咬而死的战士。

根据战后的资料统计,那次歼灭日军的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四个月的时间,消灭敌军一万六百余人,而中国的远征军在那次战役中,伤亡也是非常惨重的,有近三万人或死亡或重伤。

付心德虽然每天都要面对战士痛苦的呻吟声,让他已经非常厌恶战争,也更加痛恨这场战争的发起者,日本侵略者。付心德用心全力,在战场上来回奔跑,只为抓紧些时间,能抢救更多的伤员。对于眼前呼啸而过的炮弹,付心德没有一丝畏惧,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救人,救更多的人。当时龙陵地区山地很多,成天山上山下的跑,也是比较费鞋的,所以他除了每天带着医务包外,还经常拿着火麻和一些破烂布条,在关键时候就自己拿鞋。付心德当时的军衔是少校,但与战士们一样,经常饿肚子。部队上虽然偶尔也会发点米,但那也是掺着谷粒和沙子的陈米。付心德当然不会计较这些,在饿极了的时候,都顾不上煮,泡点水就直接往肚子里掉。

远征军渡江

经过与敌人的多次交战,终于将日军赶出了云南。但国际交通滇缅公路,还是遭到了破坏。许多物资不能从这里通过,后来,我们通过美军的航空部,改走“驼峰航线”运输,不过安全性不大,好多物资依然不能及时送达。

6月3日,日本企图再次在惠通桥集结兵力,对我保山地区发动攻击。当时36师立即派出了兵力进行堵截,最终将他们全部歼灭。

1945年,我军大约有16万余人发起了渡江计划,之后,远征军收复了克畹町,在长达八个月的战役中,我们共歼灭日军2.1万多人,成功再次打通滇缅,中印公路。虽然整个战役,我们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伤亡也不少,整场战役下来,我们也有六万多人受伤死亡。

在战役结束后,付心德准备解甲归田。他和当时的6000名伤员一起留在了龙陵。将日本人打跑了,抗战是结束了,但内战却又发生了。付心德年纪也大了,也见识过了惨烈的战场,当听说自己同胞之间还要进行战斗,自己更是不愿意拿着枪杆,对着自己人。所以也就借着这场战役,干脆回归农田。在日后多年接受采访时,也说,我们没有一枪打过自己人,因为我们是抗日留下来的远征军。

解甲归田 找到爱情

在龙陵,付心德无意中与本地女孩李竹芝结识,李竹芝与自己相差有二十多岁,他们俩一见钟情。李竹芝崇拜他的抗敌精神和爱国之心,俩人很快从恋爱走到了结婚。在旁人看来,他们之间的年龄相差太多,并不看好这段婚姻,但是李竹芝还是义无反顾地跟定了付心德。两人在云南的小山村里,开始了平淡的生活。

因为在当地的老兵当中,付心德的职位最高,也受到了别人的羡慕,解放之后由于付心德在抗日过程中,拥有国民军的身份,9次将他逮捕入狱,但好像受到保护一样,每次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在回忆处决现场时,他明显感觉到死神就在身边,他害怕地都说不出来话。

付心德和李竹芝结婚后,生育了六个男婴儿和一名女孩。因为父亲的原因,老四经常在学校里遭到冷嘲热讽,老五也经常与同学发生打架的事,但父亲不管谁对,总是带着老五去给别人道歉。在七个孩子当中,只有老五读完了高中,还当兵入伍,成了军人。其他的孩子,基本上读完初中就辍学了。

李竹芝在生育第七个孩子时,因为营养不良,造成了下肢瘫痪。母亲一倒下,家里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很艰难。 付心德在1969年,曾下放到他曾战斗过的地方劳改,家中瘫痪的妻子,为了见丈夫,让几个孩子用床板抬着母亲,从龙陵走到了长岭岗,当他们相见时,父亲感觉到很愧疚。不过还好,在1973年,付心德终于被释放了,政府还为其发了行医资格证,当时父老已经73岁。

之后,为了给妻子治病,每天都到山上寻找草药,用尽自己的所学,终于在几个月之后,治好了到妻子的病,他同时发现,当时百姓们很穷,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治病,于是老付准备重操旧业。在行医的过程中,付心的准备不收取医药费,如遇上病重的人,还要赠送药物,而这些药,都是付心德每天在天还没有亮,从山上一点点采摘回来的。后来,村里的人知道付心德会治病,有个小病什么的,都来找他。

在老人生命的最后几年中,有媒体发现了他,在采访中,老人表示我比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人,要幸福许多。对自己为什么长寿,老人说可能与三件事有关,那就是坚决不喝酒,不吃肉,也不参加什么宴请。一生只喝白开水。

付心德最后在2013年9月去世,享年113岁。他的经历跨越了三个阶段,也是见证了我国的兴衰荣辱。所以,大家都称其为抗战的“活化石”。

责任编辑:zN_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