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全球热点评!古代皇帝龙袍价值连城,不能水洗,穿臭怎么办?别被贫穷限制想象
2022-08-26 05:27:24 来源: 腾讯网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古代的贫富差距之严重,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从未目睹过皇室奢华的普通百姓,可能真的认为皇帝是用金锄头干活的农夫,一日三餐不过就是煎饼卷大葱,这样的笑话即辛酸又无奈,更讽刺的是,它有可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天子者,养尊而处优。在古人的眼里,作为帝国统治者的皇帝,生来就应该养尊处优,他们是帝国的象征,在吃穿用度上理应享受最好的待遇,有时一双筷子、一件衣服、一间房子的花费,都足以支付无数人一年的花费。


(相关资料图)

皇帝的衣柜

冠冕舆服,作为封建王朝明确等级地位的重要工具,在古代有着特殊的意义,坐拥四海的皇帝有着全天下最大的衣柜和等级最高的服饰。

事实上,不同于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皇帝一天当中往往要换几套服装,明晃晃的龙袍可能并非是他们的最爱,而是不得不穿的工作装。

以清朝为例,参照《清史稿·舆服》相关章节,皇帝的服装体系可以按用途分为常服、吉服、朝服三种。其中常服也叫便服,就是皇帝日常穿着的服装,平日里处理公务,召见大臣都是穿这一身,款式最多,规矩最少,也最为自由。

而吉服就是朝会时皇帝穿着的服装,无论是颜色还是图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根据出席的活动不同,服饰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而朝服则是皇帝最郑重的服装,只有在重大庆典和祭祀上才会出现,一年当中穿着的次数屈指可数。

在皇帝的衣柜中,常服通常不会出现龙纹,而吉服和朝服几乎离不开龙纹,如果说龙袍就是绣着龙纹的衣服,那么吉服和朝服都可以被称作龙袍,其中又以朝服最为讲究,因为它不仅制作工艺复杂,而且养护十分困难。

虽然是最高统治者,但是皇帝也是封建社会的一员,也要遵守封建礼教的规定。

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各种服饰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更多的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盘剥,通过铺张浪费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尊贵,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复杂的工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对于象征国家体面尊严的皇室服装,在制作上一般都是不计工本的。和今天的高端定制相似,皇帝的服装也不是可以随便买到的成品通货,而是由江宁织造按需生产。

除了常服可以自由发挥随时进贡外,吉服和朝服如果没有皇帝的命令通常不会织造,一方面是因为私制龙袍是形同谋逆的大罪,另一方面是因为制作龙袍工艺复杂,不仅造价高昂,还会占用许多的人力物力,延误常规工作的工期。

龙袍的制作精良首先就体现在用料上,作为养蚕缫丝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江南一代的蚕丝也是最好的,细腻柔软却非常的坚韧,这也是明清两代选择江宁织造专供皇家服装的原因。

在对生丝进行过处理后,染过色的熟丝就被放上了织机,缂丝龙袍的花纹从这一步就要开始织就,缂丝工艺本就费时费力,加之龙袍花纹复杂,即使是熟练的织工,两人合作一天也只能织出3cm,这才有了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费时费力的龙袍自然也十分费钱,在清朝这样一件要花费白银一千两,相当于100户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

然而这样昂贵的服装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因为丝织品的特点,龙袍不能折叠,也不能水洗,否则会变皱、变形,失去光彩。

一个统治者的德行,体现在他对普通百姓的态度上面,体恤百姓本该统治者的底线,但在古代这几乎成为了有德明君的标准。

一件衣服的花费,就能让一百个家庭过上一年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从古至今选择后者放弃前者的帝王屈指可数,归根到底,他们只是统治者,百姓的生死与他们无关。

日常的护理

古代没有养护液也没有干洗,即使有这样的处理方法,可能也不适用于龙袍这样的高订,即使在今天,许多走秀的高订服装依旧是一次性的。任何不恰当的处理都会让它黯然失色,那么古代又是如何处理着价值连城的龙袍呢?

首先,因为龙袍的特殊性,皇帝们真正穿着它的时间不会太长,而且都是正式场合,身边前呼后拥,即使出门也是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不太可能会出现污染物弄脏皇帝的龙袍。

其次,由于是正式场合,在需要穿龙袍的情况下搭配的服饰还有很多,龙袍本体也并非完全裸露在外,在物理层面上又多了一道保障。

最后,如果龙袍真的受到了污染,就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只是沾染到了不好的气味,那么只需要进行熏香,这也是常规的养护手段,不仅可以祛除异味,还可以驱虫防蛀。

如果是有明显的痕迹弄脏了龙袍,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就只能扔了,因为无论采用何种手段,清理过的地方总会有明显的色差,反正同样的衣服,皇帝也不止一套。

但如果运气够好,遇到了像道光这样能接受在龙袍上打补丁的皇帝,不妨试试水洗。

费时费力还费钱的龙袍在养护上同样不让人省心,这不仅仅只是清朝一朝的问题,历朝历代都有专门的宫廷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皇帝的这一身行头,因为什么时候穿什么,配什么又是另一门可以出书的学问,但这样的繁文缛节终究没能让普罗大众过的更好。

结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百姓供养王公贵族,让他们衣食无忧,本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树恩收名,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理国家的工作之中,繁复的礼数也是为了提醒他们为君为官的担当,天下人要为天下谋福,而不是为个人谋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后者是封建社会对普罗大众的要求,但前者却成为了高尚的行业模范,为国为民本就是统治者们的责任,但是他们总是片面的强调自己的权利,也难怪这样的统治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责任编辑:zN_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