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天快消息!东野留用多少日籍人员?用真实数据,戳破“收编三万日军”的谣言
2022-08-25 20:40:30 来源: 初期缴获和接收了一些日军武器、苏军转交了一批武器,但1945年底我军总兵力只有27万人,可装备的总数一定是有限的。

1946年5月29日,刚刚撤离长春的“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急电批评吉林军区司令部:“你们炮兵团的直属队及一门榴弹炮,共500多人,另有十余日本人,因未接到你们撤退命令,在吉林(市)附近被敌机械化步兵追上,全部被俘,成为我军进入东北后,唯一被歼的事实”!

东野101


(资料图片)

林彪的愤怒,主要是责怪各部在组织撤退时的混乱,令他严重不满;当然还有另外一层,那就是一旦被俘人员中出现日籍,会被敌人用来大做文章,在政治上非常不利。

因此在东北民主联军以及东北野战军(以下简称东野)中存在日籍人员,是客观的历史事实。

于是乎,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关于“东野收编三万日军”的文章,并且有越传越歪的趋势,在笔者一篇《东野壮大是靠收编几十万伪军?林彪八月训令,足以使谣言不攻自破》的文章下面,居然出现了“东野壮大是因为收编了十万日军”的不负责评论,暴汗。

那么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究竟有多少日籍人员加入我军,又主要承担哪些方面的工作呢?我们不妨用事实和数字,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的真相。

关东军投降

01、日本关东军被歼的概况

抗战期间盘踞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当然是臭名昭著的关东军,在侵华的十四年时间里,这支罪恶部队的规模不断膨胀,先是从军级扩大到方面军级。

到1942年再扩编为“总军”级别,这一年也是关东军的兵力峰值,号称“百万关东军”,头目的称谓也从司令官变成了“总司令”,最后一任总司令是山田乙三大将。

其后关东军不断走下坡路,基本沦为太平洋战场和关内战场的“血库”,至1944年底,原来的85万关东军野战部队已被调走三分之二,只剩下不到30万人。

到了1945年初为了对苏备战,关东军紧急动员25万在乡军人和侨民,匆匆编组了一堆新的师团和独混旅团,使其总兵力恢复到24个师团54万人的规模,当然,已经可以视为一群乌合之众了。

山田乙三大将受审

有读者一定感到疑惑,不是说末日时分的关东军有75万人以上吗?实际上,那指的是1945年8月初,日本军部急将驻半岛南部的第十七方面军,整体划归关东军指挥,单单东北地区,是没有那么多鬼子的。

到苏军发起总攻前,关东军的兵力分布是:东北地区18个师团共51万人,半岛北部2个师团3万余人,半岛南部7个师团26万余人,总兵力为80万人左右。

关于这一点,几经考证后,非常认同军史专家徐平大校的数据:关东军彼时下辖三个方面军、两个直属军、27个师团、11个独混旅团、2个坦克旅团等共80万人,其中在东北驻有51万人,半岛驻有29万人。

山田乙三大将受审

说明一下,抗战中后期日军的主力师团已经全部调整为三联队编制,二、三流师团的兵力基本在13000人到14000人左右,而关东军的全部师团中(关外也没有什么甲乙丙丁的分级),有21个番号都排到100之外。

特别注意一下,苏军的打击范围仅仅到了三八线附近,其后美苏有协议,半岛南部日军第十七方面军的26万部队,最后是由美军解除的武装。

于是肯定还有读者表示不解,不是说苏军在远东战役中击毙83000余名、俘虏594000余名鬼子吗?那么就是干掉了677000个鬼子,而东北和半岛北部拢共才54万余人,这数也对不上啊?

投降的鬼子

因为苏军的远东战役,还包括千岛群岛战役和北库页岛战役,其中前者毙俘日军8万余人,后者毙俘日军3万余人,同时还有苏军最初越过三八线时消灭的3万余日军(后退回),合计苏军打击的日军总数在70万人左右。

那么第一个谣言首先就不攻自破了,既然苏军打击范围内的关东军兵力总数量为70万人,其中毙俘即达近68万人,那么散落在东北和半岛北部的日军,“余额”至多在2万余人,这个算术不难吧?

既然如此,又何来东野“收编三万日军”的说法?总不能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吧?数字是很直观的东西,谣言止于智者。

日军战俘

02、不要低估日军的顽固程度

即便是散落在东北的日军,其思想仍然是非常顽固的,比如1946年2月的“通化暴乱”,即有10000多名被缴械的日军参与,最终到暴乱平息时,有3000多日本官兵被击毙,余皆就俘遣返。

因为通化之前是关东军“战斗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关东军下达全线撤退令时的第一个集结地,所以才聚集了人数最多的一股日军。换句话说,日军留在东北的最大一坨,也基本被八路军消灭了。

本来只剩下二万来人的散兵游勇,在通化又被干掉了一万多人,放眼整个东北,哪里还有日军的大规模建制部队?

这也再次证明,东野曾经“收编三万日军”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而至于十万人的说法,简直是鬼扯。

缴械后的日军

而且,关东军思想极为反动,残余分子宁可选择与重庆方面合作(比如通化暴乱),也不会投靠东北我军。再朝深里说,对这些冥顽不化的鬼子,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也不可能收。

再说说日军遗留武器的问题,目前网络上仍然是谣言一片,比如道路纷传:“苏军移交我军步枪70万支、机枪14000挺、火炮4000门、坦克600辆、飞机800架”,而且相信的居然大有人在。

拜托,抗战初期日军的四联队常设师团,步枪配备量也不过13000支左右,而1941年以后的三联队甲级师团至多装备步枪9500支。关东军连东北带半岛北部全部24个师团,大多数都还达不到这个标准。

所以苏军缴获的步枪至多20万支,这其中还包括收缴14万伪军的大部分枪支,日本人为了补充部队武器的缺额,同时为了防止伪军哗变,收缴了伪军半数以上的重武器及大部分的轻武器。

关东军

1945年拼凑新部队时,日本人对此承认得很彻底:“缺少野炮400门、机枪235挺、掷弹筒4900支,至于枪支则差更多,有十几万人无枪可持(指1945年7月扩编的那8个师团)”。

换言之,就算苏军把缴获的步枪全部交给东北我军(根本不可能的),也无论如何达不到70万之数,相关谣言根本缺乏常识性。

1946年2月,根据东北民主联军的统计:总计人员340102 名、步枪98389支(不到10万)、轻机枪2661挺、重机枪450挺、掷弹筒436具、各种火炮212门。

1947年4月,夏季攻势前东北民主联军实力统计为:人员462867人、长短枪237910支(不到24万)、轻机枪7768挺、重机枪1495挺、各种炮1219门、日式坦克25辆,难道数据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萧华

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也没有空军助战,也没有那么多的坦克参战。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攻坚战,东野特纵总共投入15辆坦克作战,到出关以后的1949年1月,总攻天津时才动用坦克20辆,所谓的600辆坦克在哪呢?

因此“苏军移交我军步枪70万支、机枪14000挺、火炮4000门、坦克600辆、飞机800架”的说法,完全就是个最大的军史笑话。

东北我军武器装备的提升,其实主要是四部分来源:初期缴获和接收了一些日军武器、苏军转交了一批武器,但1945年底我军总兵力只有27万人,可装备的总数一定是有限的。

到东野迅猛壮大期间,则主要依靠后方的军工生产和战场缴获,比如1947年夏季攻势,缴枪34089支炮674门,秋季攻势缴枪35866支炮629门。再到70多万大军入关时的兵强马壮,那是因为辽沈战役缴获颇丰!

萧华视察沈阳缴获的装甲车

03、东野留用日籍人员分类

1、卫生系统

我军各部进入东北后,从沈阳、四平、齐齐哈尔到哈尔滨,沿途接管了不少日军的陆军医院和日本人开办的铁路医院和市立医院。

而战地医疗一直是我军的薄弱环节,因此动员一些等待遣返的日籍人员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甚至是各方面的医疗专家,即便现在来看也是非常必要的。

东北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军组建的战地医院和后方医院急缺专业人才,自然也要动员一部分日籍医护人员进入到我军的卫生部门。

剧照

必须指出的是,二战日军除了军医属于职业军人外,其他的护士以及铁路医院、市立医院的医疗人员,并没有军籍和军人身份,更没有什么“女军人”,怎么可以把这些人全部称为“日军”?

根据东野卫生部门的统计,全军卫生系统留用和征用的日籍人员,总数在5000人左右。这些医生护士大多来自铁路医院和市立医院,其中有1400名表现较好的人员,一直随军到东野入关作战。

而陆军医院的全盘接收和征用,事实证明是很危险的,也是必须慎用的。通化暴乱之前,我军将130人的关东军总部野战医院整建制保留了下来,因为他们投降后表示愿意提供医疗援助。

结果在暴乱期间,这帮家伙用手术刀等凶器,杀死了全部的八路军伤员!暴乱平息后,野战医院部队长柴田久中尉被处决,人员全部拆散重新分配。

剧照

2、军工系统

我军在率先进入东北期间,同样也接收了一批日伪的兵工厂,实施战略退却后,有相当一部分工厂迁移到了北满的哈尔滨、佳木斯以及东满的珲春、通化等地,征用了一些日籍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根据“东总”军工部门的统计,北满地区初期留用和征用的日籍员工约为400余人,到1947年10月间,随着“东总军工部”的成立和整理,各兵工厂的日籍员工占三分之一左右,个别地区和工厂的比例稍高些。

比如珲春的子弹厂、手榴弹厂、炮弹厂等六家单位,实有技术人员和工人1321名,其中的日籍为430余人;鸡西的三个军工厂有员工230人,其中的日籍人员为95人,工程师群体中日籍人员更多些。

著名的“大连建新公司”中,6000多员工里面只有200多个日本人,并且这些搞技术搞生产的日籍人员,绝大多数都不是日本军人,也不能划到“收编日军”的范畴里面去,那完全属于混淆概念。

军工厂

3、特种兵科各系统

在创建东北航空学校(也就是东北老航校)的过程中,驻辽宁东部奉集堡、风凰城一带的关东军陆航某部第4教练飞行队队长林弥一郎(后改名林保毅),率本部300余人归降,后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航空队。

这算是唯一的建制部队投降了,但它首先是个陆航训练单位,同时在通化暴乱中,一些企图参加的分子亦被我军及时发现和清洗,再后来随着我方的飞行学员和警卫部队的编入,其成分已经变化了。

东野炮兵部队在组建和发展中,也留用了少量日本技术人员,朱瑞将军曾经率部接收了日军一个小型修炮(械)厂,并招用了该厂原来的技师、工人等共计20多人,为修理搜集来的火炮做硬件准备。

延安炮校到达东北后,在抓紧提高老教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留用了一些日籍炮兵技术人员,保障了教学训练的顺利进行。除此以外,装甲兵、高炮兵、铁道兵在建设中亦留用少量日本人。

东北航校

根据郭芳同志发表在2013年第6期《军事史林》上的研究结果,东北我军留用和征用的日籍人员的总体规模是:卫生部门5000余人、军工企业1500余人、东北老航校280余人、特种兵和学校等200余人,合计7000余人。

战争年代戎马倥偬,肯定有统计不全和资料遗失等情况,即便将上述因素全部考虑进去,东野留用的日籍人员总数,也当在一万人左右,而不可能有三万之多。

某些网络文章所宣扬的31000到33000人的数字,那是指整个东北解放区留用的专业和技术人员,比如城市的发电、供热、卫生、铁路等等系统,由于当年东北地区严重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留用日籍人员也是无奈的选择。

同时必须要说清楚,这些留用人员只能称为“日本人”而不能称为“日军”,亦非都是“东野”留用的,大部分是地方政府所用。

因为在关东军战斗序列内的官兵,是苏军一律缴械和抓捕的对象,只要发现一定装车送往西伯利亚,能够批量留在东北的,其实大多是日本侨民和非武装人员。

朱瑞将军

04、我军留用日籍人员的特点

东北我军中存在的日籍人员,是不可以用“收编”一词来描述的,“收编”的准确含义是什么?那是指收留和改编敌方的作战部队,它跟东野“留用”日籍人员有着本质的不同。

具体说来,一方面,东野留用和征用的,绝大多数都是后方人员和技术人员,且其中的大部分亦非原日本军人;另一方面,我军也没有改编和使用任何一支原日军的战斗部队。

否则那些制造谣言的人,大可以列出某支野战部队番号来,来反驳我们的观点,请问有嘛?

吕正操司令员

这跟阎锡山组建“蚂蚁部队”是两个概念,晋军在抗战胜利后收编的所谓的“第十总队”,从军官到士兵,通通都是原来的日本军人,且全副武装成建制与华北我军作战,因此才被太原军调小组的我方代表陈赓将军,抓个正着。

那么东野作战部队中,到底有没有日籍人员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必须要把两者的性质区别开来,首先是此类人数极少,是几十万大军中的个体,而非成建制的存在。

而且也是有一定历史特殊性的,当时在东北生活着多民族的人群,仅哈尔滨一地,在30万城市居民中就有来自26个国家的10余万外籍人员,其中的日本侨民、朝鲜侨民为数甚多。

那么在东野征兵过程中,一些衣食无着的外籍青年参军并不意外,然而这些人当中的日本青年,是不可以称为“日军”的,因为他们过去并没有参加过日本军队,更不是什么收编而来。

东野炮兵

某种意义上,深受法西斯思想荼毒的关东军正规部队官兵,也是不大可能主动参加曾经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无论是姓蒋姓汪还是姓日”,在敌视我党这一点上出奇的一致。

所以在参军的外籍青年中,最大多数仍然是曾经同样被压迫的朝鲜族战士,而不可能是日本人。东北野战军的战斗序列内,最初有3000余朝鲜族战士,到辽沈战役时增加到40000人,后来基本都移交了。

谁能说出来,又有哪个师哪个团都是日籍战士?没可能的事情,所谓的“四野日本老兵”群体,绝大多数是指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新参军入伍的日本侨民子弟,而不是原来的日军摇身一变!

东野坦克

结语: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的细节可能有些是模糊的,但是留下来的数字却是大体准确的,从关东军1945年的总兵力,到苏军消灭日军的总数,完全可以推翻不靠谱的谣言。

与此同时,东北野战军内部的统计结果,也准确说明了留用日籍人员的数量和比例,其中原日军官兵的数量,更是要打上一个“折上折”,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也就是说,东北野战军收编“三万日军”的说法,无论是数量还是性质,都是彻头彻尾的谣言,根本不经一驳。

而否定东野作战主体的一些言论,其实是在抹黑和污蔑这一支英雄的部队,用居心叵测一词来定性,毫不为过。

东野铁道纵队

责任编辑:zN_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