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焦点短讯!资治通鉴:新官上任,想要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该怎么做?
2022-08-25 06:29:32 来源: 腾讯网

《资治通鉴》第二卷 周纪二

【原文】


(相关资料图)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译文】

法令颁布实施一年后,成百上千的秦国百姓纷纷前往国都陈述新法给人民带来的不便。这个时候,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卫鞅说:“法令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施行,是因为在上位的都不去带头遵守。而太子是储君,又不能对他施以刑罚,便处罚他的右傅公子虔,在太子的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墨字。”第二天,秦国人听说之后,都开始遵奉法令了。

【材料解析】

人都是守旧的,当某种习惯和制度时间长了后,就会适应当初的生活方式。一旦出现新的制度,人就会特别不适应,哪怕新的制度百利无一害,人都会条件反射式反抗。同样的,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后,也有很多秦国国民开始反对变法,尤其是太子带头触犯法律。面对诸多阻碍,商鞅当前的优势是也秦孝公在背后支持,劣势的他属于外来户,自身在秦国内没多少威望。所以,商鞅要想把新法贯彻下去,必须想办法填补自身威望的不足。施恩和恐惧?施恩不行,因为自己实力不足以给顶级贵族什么,那么只能制造恐惧。

所以,商鞅把立威制造恐惧的刀子对准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和大夫公孙贾。这两个人在秦国都是有背景,有声望,有实权的人物。关键还是太子的老师,这两类人谁都惹不起。拿他们的血来祭刀,成功与否是什么后果他知道吗?商鞅当然知道什么后,但是他为什么依然拿这两位大爷作为立威对象呢?

1、权力基础的考量和维护

商鞅是外来户,并非秦国贵族土著,所以他在秦国没有任何的权力基础,或者说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现在他主持变法的权力全部来源于秦孝公,所以要想稳住权力源头,他只需要把秦孝公这头稳住就OK了。而秦孝公继续信任他,继续授权的前提是他变法必须要有看得见的成效也就是说要有业绩,至于工作中有什么困难,一两次我帮你搞定,次数多了自己搞定。所以,对商鞅来说变法成功对自己,对孝公意义都非常重大。故而,任何阻碍商鞅变法的,都是对他权力的威胁,无论是谁。

2、矛盾源头的考量

变法必然在秦国掀起一场社会矛盾对立的局面,那就是商鞅和贵族、世族之家的矛盾对立,这两股力量是势不两立,而且矛盾不可协调。而公子虔和公孙乾是秦国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只要变法继续,矛盾必然会存在。这并不是商鞅跟贵族之间私下的矛盾,而是和变法本身的矛盾。也并不是说商鞅和某某贵族关系好,这个矛盾就会消失,因为这个是不可能的,只要你变法就要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就要从原有贵族手里夺取资源。

那么既然这个矛盾必然存在,而且无法调和。本就已经存在了敌对关系,与其对对手存在幻想,不如先下手为强,这样顺带拿来立威最合适不过了。

3、身份角色选择的考量

变法开始,后面的阻力会越来越多,要想继续推行下去,必须要树立威信才能减少阻力。如果这个时候随随便便找几个阿猫阿狗杀掉来立威,这样行不行,当然可行。但是效果不明显,因为这些阿猫阿狗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杀了就杀了,顶多能震慑其他的阿猫阿狗,可根本达不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其他贵族后面照样我行我素。所以,为了真正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必须拿那些分量重、身份足够显贵的鸡来杀。

有人会想,处罚公子虔和公孙乾是不是有点过了,难道不怕他们报复商鞅。其实这样讲是有道理的,但是细细想起来后果会更严重。因为如果只是把公子虔和公孙乾各打50大板,其一贵族势力会认为商鞅怕他们,后面会更加得寸进尺,最后变法会不了了之,其二,秦国百姓看了,同样的法,说好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结果还没出什么问题就被别人给唬住了,变法还不如不变好,还不是老样子,只是糊弄老百姓罢了,这样会两头不讨好。

既然变法和贵族已经达到不可调和的矛盾,就索性得罪到底,不给自己留任何念想和余地。慈不带兵,义不掌财,什么事情这也怕,那也留余地,事情没办法干了。

所以说每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都具有超凡的勇气和魄力,为了做成事情,至于个人生死荣辱根本没有当回事,要的就是想要做有利于国和民的伟大事业,我们一般人在面对这种问题极大部分要么和稀泥要么得过且过,差不多就可以了。

【启发】

商鞅变法面对的情况其实就是新领导上位后,威信不足所要面对如何立威的问题。其中杀鸡儆猴无疑的最好的变法,但是这有几个原则:

1、选对拿来祭刀的人

这个人分量必须足够,要要一定的社会地位,拿来立威能够唬得住其他人。比如诸葛亮拿马谡立威,孙子杀吴王爱妃立威,曾国藩杀营官立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说明一视同仁,才能让别人不要心存侥幸,更不要以为自己有地位有钱就可以排外,现在是比你更有钱更有地位的人都被砍了,你想挑战一下。

2、找到恰当的理由

立威是手段,让别人听话才是目的,不跟你对着干才是硬道理。所以,立威的目的必须要站得住脚。不能随随便便找一个理由,比如某某谁刚才在地上吐口痰就要砍对方脑袋,这样显然说不过去。

3、找到恰当的处罚方式

古代立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杀人。现代立威就是撤职或进行绩效考核。所以立威的方式必须要让当事人感觉到疼,并且还要让其他旁观者感同身受,生怕板子拍到自己身上,这样才有效果。

4、要敢于下狠手,不要心存幻想

只要我们的阶级立场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我们就不要对敌人抱有任何幻想,不要以为对方跟你关系好,跟你是哥们,你就网开一面,这样只会因小失大,最后吃亏倒霉的还是自己。在重要事情,关键立场上要敢于下狠手,不能有妇人之仁。项羽就是这样的人,当初刘邦已经自立门户了,将来也是自己竞争天下共主的对手,可惜他妇人之仁在鸿门宴上念及旧情最后反被别人灭。所以但凡做大事的人绝对不能感情用事,该出手的时候就要出手,哪怕对方是自己父母也要下手。

责任编辑:zN_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