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天快看点丨陈桥兵变:赵匡胤自导自演的完美大戏,却忽略了一点留下无穷隐患
2022-08-24 15:24:54 来源: 腾讯网

柴荣是个有能力的好领导,但他事必躬亲,出事是迟早的。

古代皇帝一般不亲征,柴荣却喜欢亲征,而亲征很容易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也容易让朝堂出现无法预料的变数,更容易造成自己受伤。


(相关资料图)

赵匡胤得到柴荣赏识,应该就是因为他救过柴荣一命。而从结果来看,柴荣的短命也与其亲征落下病根有很大关系。

柴荣死得早,这是接下来整个中原的转折点。柴荣还活着的时候,五代十国当时人口差不多2500万,后周就差不多有1000万,下面的国家当中最接近的南唐也才500万。这种情形下,后周已经有压倒性优势了,根本就不应该着急打南方。

柴荣的基本方针是先与南方打和就行,重点是先北上收复幽云十六州。因为这个时候辽国已经很强了,再拖下去等辽国完全站稳,基本就很难夺回来,可是没想到和辽国打到一半,柴荣身体就扛不住了。

接下赵匡胤上位就改变了方针,先统一南方的国家,等稳定后卫后再打辽国,这样自己是强了,但是辽国也彻底在幽云十六州站稳了,这时候宋朝再去打,难度要比后周打的时候大得多。

陈桥兵变应该是在柴荣快死或者已死的时候,就开始计划了。首先必须承认赵匡胤的能力,包括他打仗的能力、拉拢人心的能力。

辽国进攻的消息肯定是假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自己能抓住军事权力。有些节度使还真的支持赵匡胤登上皇位,所以假消息应该是这些人发的,至于消息肯定要分真假,但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问题,不可能完全核实得了消息的真假,而且更大的可能是赵匡胤把控了情报网,加上一些文官的配合.

要是消息是真的,赵匡胤就算是借着这次机会上台,他也必须派兵去抗敌,但实际上他快速地登上帝位后,并没有派兵去北方支援。所以可见这消息就是他派人放的,这样也就理解了他没派兵去北方抗敌的行为。

赵匡胤肯定是和宰相范植合谋的,他一个人完全没这个权限操纵,而且他不太可能控制得了文官。五代十国的时候,虽然是武人治国,但文人却看不起武人,因为武人喜欢搞政变,也就是我们说的没节操、没底线。

很多文人都讨厌武人,因此赵匡胤肯定控制不了文人,但范植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达成这些目的。范植最后的质问,更像是两人合演,让赵匡胤称帝更为合理合法,算是给了天下人一个交代罢了。

赵匡胤兵不血刃地改朝换代,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赵匡胤很会拉拢人心,从他能做得这么精细的改朝换代,并成功登上帝位来说,别人认为的不可能,在他这里就能想到和做到。

赵匡胤是历史上大朝代更替时没出大问题,几乎没流血就做到的人。几乎可以说就像我们每天正常上下班,然后第二天公司虽然被收购换名称了,但所有一切都完全照常运作,毫无违和感一样。

陈桥兵变,无疑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完美大戏,看起来天衣无缝,但赵匡胤小看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忽略了他的野心和手段。

虽然,当时的赵光义岁数太小,赵匡胤没有把主要任务交给他,有史书说赵匡胤是为了保护赵匡胤,把他也支开了,他并不在陈桥驿那里。但无论怎么样,赵匡胤肯定知道整个政变过程。

所以,赵光义最后的上台,从某种意义说,也是学着兄长赵匡胤的手段。唯一的区别是,赵匡胤在当时那环境,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好局面;赵光义则未能做到尽善尽美,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谜案。

宋朝没能完成大一统,与赵光义有很大关系。赵光义的后代都不能打,所以只能被别人欺负。等赵光义的后人真的还给赵匡胤一脉皇位的时候,那时候的宋朝早就无力回天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N_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