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百事通!菜户营的“菜户”,到底是什么意思?
2022-08-23 20:42:19 来源: 腾讯网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黄永顺

幼时,我常去菜户营村。菜户营距我家很近,从宣武门坐10路公交车到下斜街,几站地就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时,菜户营这里广植蔬菜,村里的蔬菜一年两熟,至秋季可见到一人多高的秸秆和硕大果实的玉米。


(资料图)

如今的菜户营地区有宽阔的西二环路,大厦林立,商业繁荣,但“菜户营”的地名仍然保留了下来。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菜户营”之名的由来是此地种菜的缘故,近年却有一种观点认为和旧时宫廷中的太监、宫女有关。那么,“菜户营”之称到底从何而来呢?

明代曾为皇家种菜

菜户营位于南城,在民国时期《北平市城郊地图》可见:城西南护城河外是南河泡子,沿着河泡子的河流往南是鸭子桥。从鸭子桥直接南下,便是著名的菜户营。

明代以前,菜户营地区并无村落。辽南京城相关资料可见,菜户营地处南京城南部地区,这里有:王廨、永平馆、万胜殿。明朝初期,朝廷从山西等地大量迁居人口到北京。《北京百科全书·丰台卷》介绍菜户营时说:“明代为皇家种菜聚集的村落,其种菜的农户多从山西迁居而来,所种蔬菜直接供应宫廷和官府,明政府设嘉蔬署对其管理。”

嘉蔬署是官署名,明成祖上林苑监属署之一,永乐五年(1407年)置,设典署一人,正七品,署丞一人,正八品,录事一人,正九品。《大明会典》载:“(嘉蔬署)原管栽种户(菜户)九百,分拨栽种蔬菜等地一百一十八顷九十九亩八分四厘八毫……”据《明史·食货志》载:“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而“菜户”在明代属于“杂役户”。由此可见,嘉蔬署管理着900户属于“菜户”种类的杂役,然后由菜户负责种植划归于嘉蔬署的土地。所产蔬菜在明初专供于皇宫与光禄寺。

明时为种植蔬菜,将菜户营地区与南部的鸭子桥下水源相连,引入水源,逐步形成专为皇家种菜的村落。人们也因地取名,便有了南菜园和菜户营之称。由此可见,“菜户营”村名应始自明永乐年间,这个村名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南护城河菜户营段 摄影:黄永顺

菜户营的田地归嘉蔬署管辖,还有其他史料佐证。有史料记载,早年的菜户营地区有座宋代的寺庙,名为广恩寺。清代《日下旧闻考》记载:“广恩寺在右安门外西三里菜户营,旧名清胜寺,俗呼:周桥寺,寺有燕山府清胜寺慈慧大师塔。”在《北京百科全书·丰台卷》中也称:“广恩寺为该村的一座古刹,已无存。”此卷中还有:“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崇祯帝命在菜户营附近建九莲慈阴(荫)寺,其地为嘉蔬署所辖之地,面积达100亩,由内官监太监王德化奏请归寺征租。寺庙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万德殿、地藏殿、敏慧殿、善法殿等,均已无存。”

在明代初期,归上林苑管辖的特殊居民为数不少。据《大明会典》卷225载,上林苑监共置良牧、蕃育、嘉蔬、川衡、林衡等十署,宣德十年裁并为四署。此四署为:蕃育署,负责养殖鸡鸭鹅;嘉蔬署,负责栽种蔬菜之事;良牧署,专门从事猪牛羊的豢养;林衡署,专门负责果树等栽种。

在我幼时的记忆中,菜户营为一片开阔的黑黝黝、湿润润的平地,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很适用于种植蔬菜。每次到了菜户营的表姨家,我都跑到田地里玩,手上、鞋子上都是黑泥。如此肥沃的土地,想来在明代之时,才能让嘉蔬署看中,专门用来为皇室种植蔬菜吧。

太监宫女有“菜户”之说

然而,对“菜户营”的地名,有一种观点却认为和太监、宫女有关。

除了嘉蔬署管辖着一些种植蔬菜的“菜户”外,古代确实有另一种“菜户”。古代太监与宫女结成夫妇,俗称菜户,明朝有“对食”的称呼,故“菜户”也称“对食”。明代后期,这种出宫后的太监与宫女之间常结伴生活为“菜户”的现象较多。

封建时期,皇宫中宫女群体是令人同情和怜悯的,她们是正常的女性,因为进了皇宫便受到宫廷规制压制。很多朝代的宫女都是终身在宫中,不能嫁人,一直到老死在宫里。为消除寂寞或得到些信息,宫女也会与相接触的太监说话闲聊,无妻女的太监便逐渐和宫女们建立了好感,随之成为暂时的伙伴。

明代的书中描写“对食”内容较多,如《明懿安后外传》:“明之宫人五子者,各择内监为侣,谓之对食,亦谓之菜户。其财物相通如一家,相爱若夫妇然。既而妃嫔以下亦颇有之,虽天子亦不禁,以其宦者不之嫌也。”这个说法在姚雪垠所著《李自成》书中也有文字:“崇祯到西苑太液池散心,给皇帝驾船那个掌舵的太监有一个‘菜户’经常是没事做,在西苑的某一宫中,每天除赌博外,就是同自己的‘菜户’吃酒玩耍。”在书中,姚雪垠对“菜户”还有注解:“菜户——太监与宫女结成假夫妻,俗称菜户。”

虽明太祖朱元璋禁止,但在明后期,太监和宫女结为“菜户”已很普遍。明万历年间沈德符编纂的《万历野获篇》记载了明初至万历末年的典故,第六卷“对食”篇载:“太祖驭内官极严,凡阉人娶妻者,有剥皮之刑。然至英宗朝之吴诚,宪宗朝之龙闰辈,已违禁者多矣。”

明代的大太监魏忠贤是“菜户”中最成功的一例。魏忠贤从拜把子弟兄,同时也是魏忠贤的入宫引荐人的魏朝(明天启年间的三朝太监)手中夺走了他的“挂名媳妇”客印月,并利用客氏是熹宗皇帝的奶妈关系,仕途一路向上。

关于“菜户营”的由来,有人说和明朝大太监王振有关。据说明英宗朱祁镇的奶妈想嫁给王振,请求英宗恩准,让他们结为菜户。明英宗同意后,王振夫妇离开宫里,来到菜户营地区生活。由于菜户营地区聚集了许多像王振夫妇这一类搭伙做伴的挂名夫妻,就有了“菜户营”这个地名。这一说法在网上流传甚广。

明英宗去世后,葬于裕陵 摄影:甘南

作为土木堡之变的祸首,身为太监的王振实在是太出名了。王振本人死于乱军之中,其家产被籍没,家族不分老少一律被处斩。很难想像,身为皇上最信任的太监,王振会带着一个宫女跑到当时还是庄稼地的菜户营地区居住。这一说法实在缺乏凭据,难以令人信服。相对而言,明初嘉蔬署及所辖种植蔬菜的900菜户之说,则更为可信。

就“菜户营”地名的由来,笔者也曾经与菜户营村委会工作人员交流:“菜户营村是来源于哪种‘菜户’?”然而,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村民们都知道有这些说法,但都没有具有权威性的文字予以证明。由此看来,“菜户营”之名,只能通过相关史料来推测了。

责任编辑:zN_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