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天快讯:曾侯乙口中那些玉器是古代丧葬礼俗的体现
2022-08-16 09:38:47 来源: 腾讯网

如果不是曾侯乙墓的发掘,曾侯乙编钟等珍贵文物的出土,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周朝时期还有一个曾国的存在。曾侯乙墓中的陪葬品如此之多,种类如此齐全,工艺如此精湛,让很多人对曾国产生了好奇,为什么曾侯乙的墓葬中如此奢华,历史上却没有曾侯乙的记载呢?

实际上,曾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确算不上大国,而又因为其地理位置偏南,所以很多时候会被忽略,但是曾国的存在也并非那么渺小,文献里的曾国并不叫曾国,而是叫随国。随国是个什么地位呢?它是汉阳诸姬之首,《左传·桓公六年》中,斗伯比曾对楚武王说:“汉东之国随为大”。


(资料图)

汉东之国又被称为汉阳诸姬,是西周在江汉一带的数个姬姓诸侯国的联盟,他们的作用就是遏制楚国以及百越等的向北扩张,以屏藩周。而在这些姬姓诸侯国中,又以随国为老大。随着后来楚国的强盛崛起,随国和楚国之间的关系就比较耐人寻味了,既有敌对又有结盟。

史籍中楚国和随国的第一次交锋就相当有意思,楚武王熊通领兵攻打随国,《史记·楚世家》是这么记载的:“三十五年,楚伐随。是也。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楚国摆出这样的架势,随国不敢硬碰硬,只好为楚国跑了一趟周王室,但是周天子不肯给熊通上尊号。后来熊通一气之下就自己封了王,还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封了王,这是公然挑战周天子的权威,而夹在中间的随国也不好受。

况且随国控制着江汉一带的铜矿,这是楚国早就觊觎已久的东西,自然和随国互相看不顺眼,找到时间就攻打随国。在整个春秋时期来说,楚国虽然对随国形成压制,还曾逼迫随国结盟,但是随国在江汉一带仍旧是一个大的姬姓诸侯国,并且非常富有。

楚昭王

不过随着楚国越来越强,而周王室式微,随国和楚国的关系也不再那么敌对,随国反而开始依附于楚国,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阖闾联合蔡国、唐国等攻打楚国,直接攻进了郢都,而楚昭王带着妹妹一路奔波逃到了随国,在随侯的坚持下,最终没有将楚昭王交给吴国人,随侯当时是这么说的:“以随之辟小而密迩于楚,楚实存之,世有盟誓,至于今未改。若难而弃之,何以事君?”

楚昭王临走之前和随侯盟誓,算是有一次结盟,之后大部分时候都是随国依附于楚国的这么一种状态。

曾侯乙也是随国历史上的一位随国国君,不过他生活的年代是在战国时期,当时的随国就是楚国的一个附属国,虽然已经很富裕,但是实力自然没有以前强悍,曾侯乙去世的时候,楚惠王还送了一个青铜镈,也正是从它上面的铭文大致推测出了曾侯乙生活的年代和去世的时间。

曾侯乙的生平并未有任何的记载,实际上,随国所有的国君都不见于记载,而曾侯乙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他的墓被发现了,从他墓中的各种文物中能大体看到他生前的辉煌。

编钟

曾侯乙墓中的各种礼器和乐器等数量在一万五千余件左右,青铜器占了六千多件,这其中的曾侯乙编钟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一套青铜编钟,其价值根本无法衡量。

而且墓中的兵器数量也是相当多的,这也能从侧面看出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是怎样的厉害,就是随国这样的小国,其兵器储备都是惊人的。

但是随国最后还是被楚国给灭了,当然这就是后话。曾侯乙墓中的文物数量极为惊人,而且考古人员还从曾侯乙嘴中发现了21件玉器,它们分别是:玉牛6个、玉羊4个、玉猪3个、玉狗2个、玉鸭3个、玉鱼3个。

那么,曾侯乙的嘴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玉器呢?难道真的是曾侯乙生前贪吃,所有死后也要在嘴中放上食物?这还真是冤枉了曾侯乙。实际上这是古代丧葬的一个习俗,即在死者的嘴中放上饭含。

饭含

饭含在当时是一项丧葬礼仪,并且是制度化的,是有严格等级规定的,《周礼》记载:“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

当然曾侯乙的时代,已经是战国时期,早已经礼崩乐坏,饭含用什么、用多少,很多时候取决于诸侯国的富裕程度和综合实力。从曾侯乙这21件小玉器来说,随国是很富裕的,但至于综合实力,就不是那回事了,毕竟战国有七雄,别的都是弱国。

那么,为什么丧葬习俗中会出现这样的一种丧仪呢?私以为《白虎通》中的解释比较好,即“不欲虚其口”、“有益死者形体”。这也就是为什么曾侯乙的嘴中会有21件动物形状的小玉器了。

责任编辑:zN_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