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天热消息:清史:10万清军攻城,400明军坚守扬州,刘肇基力战而亡
2022-08-11 09:44:43 来源: 腾讯网

1645年初,刘肇基率400兵马与数万清军厮杀,双方展开巷战。刘肇基身先士卒,明军士气高昂,斩杀清军数百人。激战半天,明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刘肇基,明朝名将,骁勇善战,多次击败清军。刘肇基隶属尤世威麾下,在辽东建立军功,在沈阳之战、辽阳之战中截击后金的运粮队,立下战功。

刘肇基能打,麾下的明军也勇猛,这些士兵大多是在边境招募,长期与蒙古、清军作战,经验丰富,意志力也坚定。

1634年,皇太极出兵攻打河套,追击蒙古林丹汗,顺便进攻宣府。刘肇基奉命出击,与后金在关外厮杀,让皇太极大开眼界。

1635年,刘肇基转战陕西、河南,与尤世威追击农民军。关中之战,刘肇基身先士卒,在农民军阵中来回冲杀,身受重伤,右臂骨折。

作战勇猛,刘肇基成长很快,相继被授予辽东副总兵、辽东总兵等职务,可以独当一面。担任总兵官后,刘肇基几乎都是跟清军作战,直到战死扬州。

1640年,洪承畴率兵出关,与清军在锦州、松山、杏山、塔山一带决战。吴三桂、刘肇基先行出发,增援锦州,与清军交战。

吴三桂孤军冒进,在松山、杏山之间遭遇清军围攻。吴三桂的战斗技巧很强,但清军拥有火炮,且骑兵战斗力较强,将吴三桂包围起来。

野外交战,清军有优势,但明军并非不能战斗。刘肇基看到吴三桂被包围,直接率兵增援,从清军侧后发起进攻,双方展开肉搏战。

刘肇基以火炮开路,火枪齐射,然后冲锋陷阵,与清军厮杀。明军以阵亡一千余人的代价,突破清军包围圈,将吴三桂救出来。

明军损失不小,但不畏强敌的作战精神,让多尔衮、济尔哈朗十分忌惮。同年七月,刘肇基、曹变蛟在松山、杏山、黄土台一带连续击败清军,多尔衮后撤三十里扎营,不敢跟明军硬拼。

多尔衮作战失败,八旗将士又分批返回沈阳,惹恼了皇太极,被剥夺睿亲王的爵位,并判处死刑,后宽恕,以示震慑。

松锦之战的第一阶段,清军失败,皇太极拖着病体御驾亲征,并携带36门新制造的红衣大炮增援,从而扭转局势。

松锦之战,崇祯瞎指挥、粮食补给困难、将士互不配合,洪承畴最终战败,明军元气大伤,但刘肇基比较幸运。

决战前夕,刘肇基以少量兵马攻打杏山,试图摧毁清军营垒,遭遇挫折。洪承畴不高兴,解除刘肇基的职务,以王廷臣代替他的职务。

没能参与决战,刘肇基回到老家,成为“幸存者”,但并未放弃抗清。刘肇基的最后一战,就是坚守扬州,率400将士血战,阵亡沙场。

1644年,李自成进入京师,崇祯帝自缢而死。李自成不是做大事的料,不能约束部下,也没远大志向,导致山海关之战惨败,清军入关。

崇祯自缢而死,明朝士大夫拥戴朱由崧称帝,在南京建立朝廷。但是,弘光朝廷内部派系林立,文官相互倾轧,将领拥兵自重,不听调遣,如同一盘散沙。

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江北四镇”矛盾重重,大将左良玉从武昌出兵“清君侧”,大战一触即发,因左良玉病逝而暂时缓解。

“江北四镇”有矛盾,高杰出兵突袭黄得功,明军死伤数千人。史可法出面调停后,高杰觉得理亏,愿意率兵北伐,督师开封,准备抗清。

许定国暗中投降清军,设宴款待高杰,将其处死,北方局势大乱。许定国投降清军,许多将领有样学样,纷纷投降。

多铎南征时,麾下八旗兵一万余人,想要灭了弘光朝廷,简直是妄想。明军若是齐心协力,坚守城池,清军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万八旗南下,因明军纷纷投降,多铎抵达扬州城下时,有十几万人,绝大多数都是“明军”,着实可悲。反观守城的明军,连同招募的兵勇,不足一万。

史可法号召“勤王”没几个人愿意来,刘肇基是个例外。朝廷有难,刘肇基招募士兵增援扬州,途径高邮,妻子想见他一面,刘肇基拒绝,不想耽误军情。

刘肇基修书一封,送给妻子,让她好好照顾孩子、父母,表示必死之心。史可法守卫扬州,也就刘肇基一人愿意来帮忙,即便局势很危险。

抵达扬州后,刘肇基建议乘着清军立足未稳发动进攻,决一死战。可惜,史可法拒绝了。刘肇基建立焚毁城外林木,不让清军有掩体,也被拒绝。

史可法气节可嘉,却未免迂腐。多铎抵达扬州,各部“明军”也陆续到达,但他并未发起进攻,多铎在等待红衣大炮,摧毁城池。

期间,史可法、刘肇基多次拒绝投降,即便多尔衮亲自修书从京师送来。红衣大炮运来之后,清军用火炮摧毁城墙,八旗率先杀入城内。

刘肇基率400兵马与清军展开巷战,在格斗中斩杀清军数百人,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但无一人投降。

刘肇基阵亡,史可法被俘虏,不屈而死,扬州陷落。乾隆继位后,重修史书,嘉奖明末殉难的武将,赐予刘肇基谥号“忠烈”,肯定他对明朝的忠诚。

参考书目:《清史稿》

责任编辑:zN_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