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观热点:“孤勇者”郑侠:舍得一身剐,也要把祸国殃民的王安石拉下马
2022-08-10 16:35:47 来源: 腾讯网

文|格瓦拉同志

宋神宗在位期间,由宰相王安石领导的变法运动,虽然打着“富国强兵”、“减轻百姓负担”的旗号,但实际上却行国家资本主义之实,大肆聚敛苛剥民间,在肥了官家的同时,使海内百姓普遍陷入赤贫乃至破产的状态当中,其危害如何强调都不为过。正因如此,王安石变法遭到以司马光、韩琦、苏轼等为代表的保守派官僚(简称“旧党”,以区别于支持变法的“新党”)集体反对,而他的应对之道,则是借助皇帝的权威将反对者全部贬黜。

王安石画像


(资料图片)

在大肆贬黜旧党官僚的同时,王安石还着力清洗御史台,将反对变法的谏官们全部免职,并换上自己的亲信党羽。如此一来,朝堂内外再没有反对变法者立足的空间,王安石则毫无忌惮地继续推行其变法事业。但令王安石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变法事业如火如荼进行之际,一个微末小官却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挺身而出,用一张图、一份奏折将他拉下马。这个人,便是王安石昔日的亲信郑侠。

郑侠,字介夫,生于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家住福州福清县海口镇覆釜山下,后迁至县城西塘,因而世人又称呼他为西塘先生。由于郑侠的弟妹较多,加之父亲官卑职小、清廉正直,因而家庭生活相当清贫。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科举入仕,便成为郑侠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好在郑侠天资聪颖、刻苦用功,因而学业大有长进,颇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福清西塘古镇,此地有郑侠故居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25岁的郑侠来到江宁府,投奔在此地担任酒税监的父亲郑翚,而时任知府正是王安石。出于爱才心理,王安石不仅主动邀请郑侠相见,勉励他成为良材国士,还派学生杨骥到清凉寺陪伴其读书。正是在王安石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郑侠在治平四年(1067年)顺利考取进士,旋即被朝廷任命为将作郎、秘书省校书郎,由此踏上仕途。

就在郑侠高中进士两年后(1069年),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王安石入朝拜相,主持变法事宜。王安石执政伊始,便提拔郑侠为光州司法参军,主管民事、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据正史记载,凡是光州所有的疑案,一经郑侠审讯清楚上报,王安石必定按照他的要求给予批复。郑侠感激于王安石的信任,经常就变法事宜给他提意见或建议,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历史教科书中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及作用的描述(部分)

熙宁五年(1072年),郑侠三年任期已满,入京述职时拜见王安石。当时,朝廷颁布用考试新法的办法选举人才,考中者可以越级升为京官,王安石很想让郑侠通过这个途径得到进用。不过,郑侠在目睹新法的弊端后,便以不熟悉新法为借口婉拒。此后,郑侠多次谒见王安石,直陈实施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市易法以及对西夏开战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劝说他改弦更张。

可想而知,郑侠的一系列尖锐意见触怒王安石,两人由政见上的分歧渐行渐远,最终竟形同路人。为了惩罚郑侠的“背叛”,王安石索性将他连降数级,派往京城汴梁的安上门担任监门小吏。虽然遭此重创,但傲骨铮铮、忧国忧民的郑侠并没有屈服,在满朝文武杜口结舌、屈从于奸相的情况下,依然常常给王安石写信以陈述新法的弊端和百姓的疾苦,希望他能幡然醒悟。

宋神宗画像

郑侠给王安石的意见书每每如石沉大海,这迫使他不得不铤而走险,决定向皇帝直接上书。熙宁五年(1074年),华山山崩,自次年夏季到来年春季,河南、河北一带又干旱不雨,以致赤地千里,百姓无以为生。一连串的灾异让宋神宗大感惊恐,认为是自己的施政违背天意、不行仁义,以至于上天降下灾异来谴责。为平息上天的愤怒,宋神宗颁布“罪己诏”,并向臣民广泛征集应对灾异的意见。

宋神宗的诏令下达后,无疑给郑侠提供了进言的绝佳良机。不过,郑侠深知,如果按照惯常的做法提交文字版的奏折,皇帝很可能无法对民间的疾苦有直观的感受,因此他决定另辟蹊径,将亲眼看到的各地官吏催逼百姓交还青苗法所贷本息,灾民只能以草根木实充饥,还要被加上锁械刑具负瓦揭木、贱卖家产以偿还官钱,以及饥民们扶老携幼逃往的场面绘成画卷,名为《流民图》,以呈皇帝御览。

郑侠所绘《流民图》(部分)

在呈递《流民图》的同时,郑侠还随图附上一篇名为《论新法进流民图疏》短文,强烈建议皇帝罢黜王安石、废除新法。文中称:窃闻南征北伐者,皆以其胜捷之势、山川之形,为图来献。料无一人以天下之民质妻鬻子、斩桑坏舍、流离逃散、遑遑不给之状上闻者。臣谨以逐日所见,绘成一图,但经眼目,已可涕泣。而况有甚于此者乎!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引文见《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郑侠传》)。

从结果来看,郑侠呈递的《流民图》和相关谏言深深震撼了宋神宗,并直接导致王安石的垮台。据正史记载,“疏奏,神宗反复览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 (引文见《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郑侠传》)。次日早晨,宋神宗颁布圣旨,罢免王安石的相位,在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的同时,还宣布终止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市易法等在内的18种新法,时在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消息传出后,天下百姓无不欢呼相贺,而大雨也在3天后降落河南、河北各地,大大缓解当地的灾情。

王安石被罢相

在满朝文武无一人敢于反对王安石的情况下,唯有郑侠挺身而出,用一副《流民图》把祸国殃民的奸相拉下马,于国于民功莫大焉。不过,王安石虽然罢相,但他的党羽吕惠卿、邓绾等人依旧占据高位,郑侠出于义愤,又将一本名为《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的画册呈现给宋神宗,暗喻吕惠卿之辈形同唐朝奸相李林甫、卢杞之流,百般陷害如魏征、姚崇、宋璟之类的贤相。

对于郑侠的举动,吕惠卿、邓绾等人恼恨至极,遂以“谤讪”的罪名将其流放汀州编管。当郑侠行至离京不远的太康县时,吕惠卿又罗织罪名将其追回,并请求皇帝将郑处死。不过,宋神宗并未听从吕惠卿的建议,而是颇为感慨地说道:“郑侠谋国而不谋身,忠诚勇气颇可嘉许,不可重罚。”吕惠卿无奈,只好把郑侠流放到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英州,即今天广东省英德市。

吕惠卿百般陷害郑侠,必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在郑侠离京之前,慑于吕惠卿的淫威,前来送行的亲朋故旧寥寥无几,场景甚是清冷。不过,御史台官吏杨忠信还是冒着风险前来给郑侠送行,并颇为感动地对他说:“所有御史对朝政都钳口不言,独君一人挺立不屈,做此殊死战,殊为可敬!”由此可见,在满朝文武对新党集团唯唯诺诺的情况下,唯有郑侠做到了“一士谔谔”,真可谓名副其实的“孤勇者”

郑侠到贬所后,住在一所将倒塌的僧屋中,英州人不分贫富贵贱都十分钦敬他,让子弟跟随他读书,并为其建房居住。元祐元年(1086年),宋神宗驾崩,其子宋哲宗登基,但朝政则由太皇太后高氏执掌。高太后临朝伊始便宣布废除全部新法并大赦天下(注:宋神宗在吕惠卿等人的鼓动下,很快又恢复全部新法)。郑侠遇赦后回到福清,经苏轼、孙觉的联名推荐,被起用为泉州教授。

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全盘恢复新法,新党中坚分子章惇被任命为宰相。章惇执政后,大肆打击、报复包括苏轼等在内的旧党,而郑侠也再度遭到贬黜,第二度被流放到英州。直至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驾崩、其弟宋徽宗登基,苏轼等人才得以被赦免,而郑侠亦官复原职。不过,7年之后,又一场政治风暴将郑侠掀翻在地。

高太后画像

大观元年(1107年),新党骨干蔡京入朝为相,在政治上禁锢旧党,郑侠因而被罢职还乡。此后12年间,郑侠在家乡过着潜心著述、不问世事的生活,直到宣和元年(1119年)八月去世,终年79岁。郑侠病逝后,由于蔡京还把持相位,因而朝廷并没有替他平反、褒赠。直到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才追封郑侠为朝奉郎,嘉定六年(1213年),宋宁宗又赐其谥号为“介”。

郑侠去世后,葬于福清新丰里水南山(今福清城关南门外),有遣著《西塘先生集》传世。福清百姓仰慕其廉洁、耿直,特意建“郑公坊”以歌颂,并将其故居改为“一拂先生祠”。宋朝之后,歌颂郑侠的文章、诗词依然络绎不绝。例如,明朝内阁首辅叶向高,曾特意为郑侠撰写一幅对联:“谏草累千言,终信丹青能悟主;归装惟一拂,始知琴鹤也妨人。”

位于福清市一拂公园的郑侠雕像

时至今日,福清人依然感念郑侠的大无畏勇气与爱国爱民情怀。为此,当地将城区主街“横街”改名为“一拂街”,将“街心公园”改名为“一拂公园”,并塑造了一尊雕像供人瞻仰。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郑侠虽然已谢世900余年,但他敢于为天下苍生仗义执言的勇气却依然感染、激励着后人,若他泉下有知,应当为自己所受的尊崇而深感欣慰吧?

参考书目

郑侠(宋):《西塘集》,福清市郑氏文化研究会2010年重刊。

脱脱(元):《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

毕沅(清):《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99年版。

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责任编辑:zN_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