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环球微速讯:重温李云龙的亮剑精神:大孤镇军事演习和平安城攻坚战,能给我们多少启迪?
2022-08-03 20:45:52 来源: 腾讯网

昨天写了如何攻打没有战略纵深的孤岛梁山,并没有引起太多读者共鸣,这是可能是因为我写得有些太含蓄了,所以今天咱们换一个故事,来聊一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李云龙和亮剑精神。

《亮剑》中的晋西北铁三角,都有历史原型,《亮剑之雷霆战将》虽然很雷人,但点出了历史上那位名将尊姓王,名中有山,感情经历有几分相似。

《亮剑》演的不仅仅是一个李云龙,这部历史剧展示的是那个峥嵘岁月的英雄群像:副总指挥、师长、旅长虽然很尊敬地没有直呼其名,但当时的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一二九师师长、三八六旅旅长,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了。


(相关资料图)

咱们今天的话题,不必说历史原型一望而知的师长旅长,也不讨论李云龙的历史原型在1955年的军衔是少将还是中将,咱们要聊的是李云龙对大孤镇和平安城的围与攻:在我的固有领土上,想演习就演习,想进攻就进攻,演习也可以演变成进攻,这就叫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孔捷念诵的不是兵书战策,“不谋之论”出自清光绪十九年恩科举人陈澹然的《迁都建藩议》,该文开头一段话是这样的:“方今天下所尤患苦者,非英德美日诸国乎?日本僻处东海,灭琉、乱朝、割台,以窥闽越……”

看过《迁都建藩议》的读者,肯定会发现这段引述在三个地名上各缺了一个字,还有个地方换了一个字,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半壶老酒是历史领域作者,只能谈古不好论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还可以聊几句,其他的就不行了。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孔捷看的是清朝举人的论述,而李云龙似乎更喜欢《孙子兵法》,“杀将”一说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后面还有几句:“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战略方针确定以后,就要封锁关口废除通行证,不允许敌国使者往来,发现敌人疏漏或挑衅造成的战机,就要迅猛进攻拿下其战略要地。

李云龙读书不多,要不是赵刚督促学习,这位团长扁担倒了也不知道念个一字,但是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很多技战术都暗合《孙子兵法》,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大孤镇围城演习和平安城攻坚决战之中。

李云龙把大孤镇围起来进行军事演习,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他跟楚云飞说得很明白:“我最近不太好,有人往我眼睛里插棒槌,能好吗?”

李云龙眼睛里的棒槌,自然是楚云飞插进去的:他在属于李云龙辖区的大孤镇摆了两个营,其中一个营还是清一色的德国造山炮和迫击炮。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李云龙知道这次的忍气吞声,只能换来楚云飞的得寸进尺,他马上决定进行军事演习:将自己的八个营抽调出三个,把大孤镇围得连只苍蝇也飞不出去,而且他的做法让别人一点都挑不出毛病来——在自己的地盘上搞军事演习,碍你啥事了?

军事演习谁都能搞,楚云飞搞得,李云龙当然也搞得。李云龙的高明之处,在于时间和地点的选择,楚云飞被困得一筹莫展,只好向李云龙低头服软:“四五天之后,我那两营人恐怕早就饿死了……看见老兄这么‘真诚’,我心里实在是太‘感动’了。有一件事我想拜托老兄,叫你的部队给我开一个口子,我那两个营要撤防了。”

李云龙很“真诚”,他原本是有把握在一个小时就把楚云飞的两个营吃掉的,所以楚云飞很感动,也很不敢动: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李云龙是不好惹的,惹恼了李云龙是不好办的。

楚云飞之所以灰溜溜地主动登门服软,就是因为李云龙隔绝了大孤镇与外界的联系,那两个营的人马得不到任何后勤补给,镇子里那点存货消耗光了,士兵就会从老百姓口中夺食,老百姓的商品卖不出去,原本就已经怨声载道,根本就没有人愿意为楚云飞的作死行为付出代价,惹急了就能掀翻军火库,把那两个营长都绑起来送到镇外。

李云龙的人枪都比楚云飞多,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徒劳,只要李云龙愿意,就可以分分钟攻入大孤镇全歼守军,只不过是怕伤及太多无辜百姓,他才以演习为名,把大孤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岛。

不管怎么说,李云龙和楚云飞还属于兄弟阋墙,所以能用围困演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没必要真刀真枪开干。当然,如果楚云飞不低头认错,李云龙也是可以擦枪走火,把演习变成实战的。

有过节的兄弟可以温柔一些,对倭寇,李云龙可就没那么客气了,平安城里的山本一木,就在李云龙的攻城大炮下化为了齑粉。

李云龙打平安县城,不分主攻助攻,他有一万人枪,火力十倍甚至数十倍于鬼子,要是放跑了几个,他就没脸见丁伟孔捷了,所以他的命令,就是把那座孤城围起来,不管是小鬼子还是二鬼子,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瓮中捉鳖。

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完全属于收复失地,但是小鬼子却不不甘心放弃既得利益,山本一木在汉奸的协助下困兽犹斗,其他地方的鬼子狗急跳墙,火烧屁股一样赶来增援,这时候就要看丁伟和孔捷的阻击是否给力了。

孔捷是豁出一切,打碎坛坛罐罐也要跟鬼子死磕,丁伟则是采用蘑菇战术,拆桥破路,沿途骚扰,让山本一木的援兵看着平安城火光冲天却抓耳挠腮没办法。

当年的楚云飞还有一些骨气,调转炮口跟鬼子对轰,硬是在火力上打了个旗鼓相当。

李云龙当时只有一门炮就敢打被鬼子和二鬼子占据的平安县城,这就是亮剑精神。当然,打下 平安县城,那门大炮也功不可没——如果给李云龙一车炮弹,他都敢去打太原。

“我们敢于亮剑,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毕业论文里的一段话,这段话道出了亮剑精神的实质,无论对手是小鬼子还是二鬼子,李云龙、丁伟、孔捷都会毫不犹豫地亮剑。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从《孙子兵法》的夷关折符到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和迅猛发展的综合实力,不但给了我们逢敌亮剑的勇气,还给了我们亮剑取胜的底气,大孤镇也好,平安城也罢,重温李云龙的军事演习和四面围攻,读者诸君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悟?

责任编辑:zN_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