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今热点:清史:德格类病逝,皇太极吞并正蓝旗,八旗变“七旗”
2022-08-02 22:30:21 来源: 腾讯网

德格类,努尔哈赤第10子,正蓝旗旗主。1635年,德格类身体不适,皇太极派人去送药,德格类病情加重,病逝。旋即,皇太极吞并正蓝旗,八旗变成“七旗”。

1621年,德格类追随努尔哈赤出征,攻打奉集堡,率先杀入敌阵,夺取首功。


(资料图片)

班师途中,明军来突袭,德格类与岳托、硕托断后。德格类很勇猛,身受几处伤,依然不退缩,深受努尔哈赤赏识。

奉集堡之战后,德格类先后追随莽古尔泰、代善出征喀尔喀蒙古,俘获人口数万,册封多罗贝勒。

1626年,努尔哈赤郁郁而终,德格类与兄长莽古尔泰支持皇太极,反对多尔衮继位,有拥戴之功。

1629年,德格类攻打锦州、宁远,焚毁明军囤积的粮草。凭借赫赫战功,德格类册封和硕贝勒,可以参与政务决策。

跟兄长赳赳武夫莽古尔泰相比,德格类是个“慢性子”,头脑清晰,却依然逃不了皇太极的魔爪。

1631年,阿敏擅自撤离永平,皇太极召开八旗议事会,将阿敏囚禁起来,镶蓝旗旗主由济尔哈朗担任。

阿敏被囚禁,是皇太极强化君权,摆脱“贝勒共治”局面的开始。接下来,正蓝旗成为打击目标。

1631年,皇太极率兵攻打大凌河,张春率4万兵马增援,与祖大寿夹击八旗。

明军以战车列阵,枪炮林立,八旗奋勇拼杀,阵亡几十位将领,却无法突破防线。

大凌河之战,莽古尔泰的正蓝旗打头阵,主将亲自冲动陷阵,却被明军的炮火挡住,丢下一堆尸体。

莽古尔泰无奈,便请求皇太极增援,希望能将之前调走的正蓝旗禁卫军调回来,增强进攻的兵力。

莽古尔泰还没说完,皇太极大怒,说正蓝旗将士贪生怕死,还没见到敌军就溃逃。

皇太极意犹未尽,又将之前征讨明朝、察哈尔蒙古时莽古尔泰中途想返回之事抬出来,斥责正蓝旗。

明眼人都知道,皇太极在找“理由”,对付各位旗主。皇太极借助敌人之手,削弱八旗勋贵的实力,毫不遮掩。

莽古尔泰,赳赳武夫一枚,想到二贝勒阿敏的下场,他怒不可遏。莽古尔泰按着刀柄,怒视皇太极,准备决斗。

兄长鲁莽,德格类却很“清醒”,为了避免事态扩大,他挥着拳头,痛打莽古尔泰,维护皇太极的尊严。

莽古尔泰更加恼火,直接抽出佩刀。德格类顾不了那么多了,便扑过去,按住莽古尔泰的手腕,将他推出去。

剑拔弩张,危机重重,德格类救了皇太极。如果没有德格类,皇太极熬不过今日,清朝历史将改写。

想当年,代善与衮代“约会”,莽古尔泰为讨好努尔哈赤,将衮代杀了。衮代,莽古尔泰的母亲。

退出大营后,德格类劝谏兄长,让他学会容忍,以防不测。但是,莽古尔泰不听,直言皇太极要借刀杀人。

回到沈阳,皇太极召开八旗议事会,贝勒们斥责莽古尔泰。皇太极以“御前露刃”为由,剥夺莽古尔泰的部分牛录。

1632年,德格类追随皇太极征讨察哈尔,击败了林丹汗。此战,德格类走北路,斩获一千余级,战功显赫。

1633年,莽古尔泰、德格类率正蓝旗出征,讨伐察哈尔。回朝后,莽古尔泰抑郁成疾,皇太极派人去送药,不久暴毙而亡。

莽古尔泰暴毙,德格类接管正蓝旗,成为正蓝旗的旗主。按照规矩,每一旗的人马,只能在内部转移,其他旗不能染指。

德格类担任正蓝旗旗主,名正言顺,但皇太极为了强化君权,决定彻底“灭了”正蓝旗,将其吞并,编入自己的两黄旗。

1634年,皇太极再次征讨察哈尔,与林丹汗在草原上对决。此战,德格类充当前锋,追击蒙古骑兵千余里,林丹汗逃往青海大草滩。

德格类战功显赫,麾下兵马众多,虽说他小心翼翼,却还是逃不出皇太极的魔爪。

皇太极任意调遣正蓝旗将士,在正蓝旗里面培养亲信,德格类都能容忍。德格类知道,低调一点,可以保命。

1635年,德格类身体不适,皇太极派人送来药物。吃药没多久,德格类病情加重,暴毙而亡。

德格类之死,皇太极逃不了干系。没有德格类的周旋与主持,正蓝旗将士倒了大霉,他们没有低调做人,被皇太极抓住了把柄。

德格类死后不到两个月,皇太极处死正蓝旗将士一千余人,并吞并之,八旗成了“七旗”。德格类的姐姐,哈达公主莽古济,也被处死。

正蓝旗给莽古尔泰做清明扫墓,然后去莽古济家吃饭。皇太极认为他们图谋不轨,斥责莽古济。

莽古济被斥责,代善同情她,便请客吃饭。不巧的是,皇太极“分配”林丹汗的妻妾时,代善得不到喜欢的人,有点牢骚。

关键时刻,代善又请莽古济吃饭,皇太极不能容忍,认为这是对君权的挑战。

代善家族势力超强,皇太极不敢直接硬刚,便提出辞职,另选他人当大汗。众贝勒斥责代善,支持皇太极,要求废了代善的“大贝勒”爵位。

皇太极目的达到了,他没有废代善的爵位,仅仅罚款银两。莽古济就没那么幸运,连同一千多正蓝旗将士,被皇太极处死。

正蓝旗被吞并,理由是莽古济“图谋不轨”,正蓝旗不忠诚。德格类已经病逝,也被认为是同谋,被开除宗籍。

1713年,康熙给德格类平反,恢复了他们的宗籍,授予红带子,承认他们是宗室成员。

参考书目:《清史稿》

责任编辑:zN_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