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视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了报复使者被杀,汉朝灭了四个大国!
2022-07-25 21:28:07 来源: 腾讯网

若要论威武霸气,恐怕很少有王朝能和汉朝相比。自汉武帝以后,汉朝对异族一直秉承高压、强硬的政策,而这些强硬政策的实施者除了军队以外,还有使节。在汉朝人看来,对于蛮夷,不能一味运用怀柔之术,否则这些蛮夷很容易蹬鼻子上脸,以为汉朝在刻意讨好他们,从而轻视汉朝。所以汉朝使节们在对外交往中,往往会采用极其强硬的举措,丝毫不顾及蛮夷君主的面子。而这种强硬姿态,也往往给使臣们带来杀身之祸。


(资料图片)

但是要强调的是,虽然汉使飞扬跋扈、霸道十足,但是很少有国家敢于杀害使节,因为他们知道,杀死汉使会发生什么严重的后果。“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绝不是一句空话,而实实在在是悬在蛮夷君主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使节被杀,汉武帝怒灭南越国

南越国,是河北人赵佗率领秦朝戍卒建立的大国,自汉高祖刘邦以来,一直是汉朝的劲敌。汉武帝即位后,决心解决南越国问题。于是采取先礼后兵的战术,派外交神童终军去劝说南越王内附。到了南越国后,终军果然不负众望,说服了南越王和王太后,原本南越国可以兵不血刃地归降汉朝。然而,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年轻的终军死于乱军之中。

听闻终军被杀,汉武帝勃然大怒,调集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如同势不可挡的怒涛一般歼灭了南越国,杀死罪魁祸首吕嘉,化其领地为九个郡。

大宛王杀汉使,头颅悬于北阙

为了寻求更好的马种,汉武帝派使节去位于今天中亚的大宛国,用重金购买传说中的汗血宝马。然而大宛王认为汗血马是国宝,不能轻易送人,所以予以拒绝。由于没有完成使命,汉朝使节勃然大怒,当着大宛王的面,敲碎了原本作为国礼的金马。感觉受到侮辱的大宛王,立即派人杀害了使节。在大宛王看来,汉朝离自己国家有万里之遥,中间还隔着一个帕米尔高原,汉朝定然不会派兵来报复。

然而大宛王想错了,汉武帝认为没有得到马匹事小,但是杀害汉使事大。如果不对大宛加以惩罚,西域各国恐怕都会轻视汉朝。于是,汉武帝派遣外戚李广利带领数万大军进攻大宛国。然而由于准备不周,路途遥远,这次攻伐宣告失利。对于李广利的失败,汉武帝勃然大怒,于是调集了全国的力量,又组成一支七万人的大军,动用数十万人为他们准备辎重。

面对强大的汉军,沿途西域各国纷纷打开城门,向汉军提供后勤。经过艰难跋涉,汉军到达大宛,并很快攻破了外城。大宛贵族震恐不已,于是杀死大宛王向汉城投降,并拿出城中所有马匹供汉朝挑选。

汉军回国后,汉武帝将大宛王的头颅悬于北阙,而北阙是专门供外国使者居住的位置,其目的不言而喻。在强汉的震慑下,西域各国纷纷归降,再也不敢轻易触碰汉朝的虎须。

朝鲜杀汉使,汉武帝灭其国

卫氏朝鲜名义上是汉朝的藩属国,但却一直暗中与汉朝为敌,阻碍其他国家向汉朝进贡。于是汉武帝派使臣涉何与朝鲜王交涉。在谈判破裂之后,朝鲜王竟派兵杀死了涉何。

涉何事件发生后,汉武帝立即调集兵马,准备灭掉这个不知死活的国家。元封二年(前109)秋,汉武帝调集五万大军,分海陆两路围攻卫氏朝鲜的首都——王险城。经过激烈战斗,卫氏朝鲜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朝鲜王被主和的臣属所杀,整个朝鲜国并入汉朝,成为著名的汉四郡。

匈奴杀汉使,汉朝千里斩单于

匈奴是汉朝最主要的敌国,两国使节来往不绝。虽然汉朝使节与匈奴人屡次发生冲突,但大多都是扣留了事,很少有杀害使节之事,因为匈奴知道,杀害汉使会有严重的后果。

苏武被匈奴单于扣留后,曾用言语威胁:“南越国杀汉使,现在已经化为大汉九郡;大宛王杀汉使,头以挂在北阙;朝鲜杀汉使,很快就被诛灭;今天如果单于想要杀我,匈奴的大祸就从我开始!”在苏武的严词之下,匈奴单于还真不敢把他怎么样,将他流放到贝加尔湖了事。

不过凡事有例外,汉朝中期,匈奴分裂为五部,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扶植下得以胜出,并占据了漠北。而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逃亡到中亚的康居国,在当地称王称霸。因为怨恨汉朝,郅支单于杀害了护送自己儿子归国的汉使谷吉。

为了给谷吉报仇,汉朝西域都护骑副都尉陈汤说服都尉甘延寿,调集汉朝屯田兵和属国兵数万人,千里奔袭郅支单于所筑的城郭。在猛攻数日之后,将城池攻破,砍下了郅支单于的头颅。

由此,郅支单于“有幸”成为被汉朝杀死的第一个匈奴单于,也是唯一一个匈奴单于。回到国内,陈汤在述职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豪气千云之语绝不是空话,强汉多次证明,违抗汉朝的下场有多么惨烈。就如傅介子所说:“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责任编辑:zN_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