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每日视点!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2022-07-21 20:33:23 来源: 腾讯网


(资料图片)

今天家中有点事,所以分享得较晚,大家多多包涵了。不过已经分享了这么多天,突然今天办别的事情去了,但心里还是会想着这件事,可见只要我们愿意坚持,持之以恒,那这件事就会慢慢走进我们的心里。今天将要分享的是三十六计的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一语,在中国古今文字和口语中较多见,其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相传唐代诗人赵嘏甚有诗名,求诗者盈门。诗人常建慕其名,想求其诗,却不得其门而入。赵嘏游苏州时,常建料他必游灵岩寺,便先于寺壁题诗两句。赵嘏来到寺中见壁上此诗尚未写完,就补了两句,成为一首绝句。后人因赵嘏补的两句优于常建的前两句,便说常建是“抛砖引玉”。然而,常建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中的进士,而赵嘏是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中的进士,两者相距115年。可见赵嘏补诗一说是不可能的。然而由这个有悖历史事实的讹传,引出一个有关“抛砖引玉”一词来源的说法,却已是一个历史事实。

另一种说法出自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高僧道原所编《景德传灯录·从谂禅师》:“师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子。”子指砖坯。这句话也来源于一个佛门故事。刚入座,从谂便宣布:“今晚要你们回答问题,谁对禅学已有深刻理解,可以跨前一步。”众僧皆息虑凝心,静座参禅,惟有一个小和尚大胆跨步向前,躬身一揖。从谂见了,缓缓地说:刚才我是抛砖引玉,不想却引来一块砖坯子。此语后来还见于元代贯云石(1286-1324)所作《斗鹌鹑·佳偶》曲:“见他眉来眼去,俺早心满愿足;他道是抛砖引玉,俺却道因祸致福。”又见清代李汝珍著《镜花缘》第十八回:“紫衣女子道:如此易事,谁知还是吝教!刚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抛砖引玉,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本计的特点是,强调以小利去引诱、欺骗敌军,以夺取更大的胜利。用相类似的东西诱惑敌人,乘其迷惑懵懂之时去打击他。诱惑敌人的方法有很多,最巧妙的办法,不是用似是而非之法,而是要以类同的东西,去牢固地迷惑敌人。用虚张旌旗、鸣锣击鼓的方法去诱惑敌人,就是属于疑似的一类;出示年老体弱的士兵,或制造有粮或无粮的假象去诱惑敌人,就是属于类同的一类。例如:春秋时楚国出兵征伐绞国,陈兵于绞国都城的南门外。莫敖屈瑕献计说:绞国小且其君臣都很轻狂;轻狂的人往往缺少计谋。请求采取不派士兵保护为我军打柴的人的办法去诱惑他们。楚王采纳了屈瑕的计策。于是,头一天,让绞国人抓走了三十个打柴人。次日,绞国士兵争相出城,将楚方的打柴人往山中驱赶。而楚方则一方面派兵把守绞城的北门,截断绞兵的归路;一方面派兵埋伏在山下,因而大败绞军。结果,楚军迫使绞国与楚订立城下之盟,得胜而归。又如春秋时,齐国军师孙膑用减灶的办法,将魏兵诱入埋伏圈,而杀了魏将庞涓。

“抛砖”就是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弱点,先给一点甜头,诱人上当,然后再慢慢把“玉”引出来。此计使用的范围很广,不受时空限制,小施小效,大施大效。银行家用提高存息就可以吸引巨大的游资,就是使用的此计。

责任编辑:zN_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