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每日速递: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敢拦唐太宗马车死谏,比肩名相魏征
2022-07-13 08:48:53 来源: 腾讯网

山东武城人孙伏伽,年少好学,研读百家,初是一名小吏。虽然隋末官场混乱,孙伏伽还是因为德才兼备而得提拔,几经升迁。隋炀帝末年,他被派往京畿重地万年(今陕西西安)县任法官。

李渊君临天下后,下旨广开言路,大小官员都可以给皇帝、朝政提意见,于是孙伏伽连上三折,直谏皇帝,针砭时政。

孙伏伽


(资料图片)

进谏三策获提拔

武德初年,针对隋朝灭亡的教训,孙伏伽向唐高祖李渊进谏三策:

其一,“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天下”。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不闻其过”,因此劝告皇帝虚怀纳谏,“开不讳之路”,选贤任能,励精图治。

唐高祖李渊

其二,“百戏散乐,本非正声”。 当时前线传捷报,太常寺卿献媚李渊,准备大搞庆典,以五百歌伎献舞于玄武门,因物资匮乏,太常寺卿就下令到民间征集舞服。孙伏伽就此事直谏李渊:歌舞宴乐是隋末的淫风沉渣泛起,有损大唐气象。皇帝不可贪安享乐,声色犬马,修身正己才能平天下。

其三,“性相近,习相远”。隋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是皇帝身边的人乱国,因此,他劝告皇帝慎重挑选皇太子及诸王身边的人,防止身边的人误国坏事。

孙伏伽指陈得失,无所回避,慷慨至诚,使唐高祖深受感动。唐高祖认为孙伏伽“既怀凉直,宜处宪司”,遂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就这样,出身卑微的孙伏伽因为三个奏折,就从一个地方县级官员跃至中央级官员,还得到了300匹锦帛的赏赐。

孙伏伽在县衙提前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但他回家后,没有将此事告知家人。当晚朝廷派人送任命书,家人方知。全家都喜形于色,宠辱不惊的孙伏伽却若无其事。

谏言信义护百姓

唐朝平定天下后,唐高祖颁布了大赦令。但是不久之后,唐高祖又要处罚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孙伏伽进谏说:“王者无戏言。”往昔攻打天下时,应该随机应变,现在四方已定,应该制定法律与天下人共同遵守。“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这样天下百姓才能相信而畏惧啊。“兵食可去,信不可去”。自己做事不讲信义,而要天下的人相信你,怎么可能呢?

唐太宗李世民

孙伏伽心系百姓,为民请命。当时,军粮赋敛十分繁重,他多次请求减免。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孙伏伽弹劾民部尚书裴矩“苟钓虚名”,而不“救恤百姓”。由此,唐朝征收赋税由以户为单位改为以人口为单位,为贫苦农民减少了负担。

参加科考成状元

就在人们以为孙伏伽会专心当御史时,孙伏伽却要以官员身份参试大唐的首次科考,既要做官,又要拿学位。他认为,现在他只是仰仗皇帝恩宠,但官员不是终身制的,真才实学才可以随身带着。如若哪年被贬为庶民,有文凭还可以东山再起。

武德五年(622年),唐朝沿袭隋朝旧制,举行新朝第一次科举考试,年近四十的孙伏伽应试,果然名列甲榜第一名,成为莘莘学子无比艳羡的状元郎。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而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正是孙伏伽,堪称开天辟地式的人物。

自此,孙伏伽更加得到朝廷的信任与重用。太宗年间,李世民将其调到大理寺司法部门任少卿,后又任民部侍郎。退休前,孙伏伽任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拦路死谏唐太宗

马上君王唐太宗喜欢打猎,一日他领着侍卫,背弓插箭,牵着猎犬,正准备外出狩猎。孙伏伽匆匆赶来,一把拉住皇帝的马缰说:“骑马射箭游猎,若是少年,还情有可原,您贵为天子,就有失体统了。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国家怎么办,百姓怎么办?”

唐太宗兴致正浓,忽然来这么一出,只觉异常尴尬,但孙伏伽说得又挑不出毛病,于是太宗只好说:“朕有侍卫护驾,又不扰民,你尽管放心。”说话间,扬鞭策马就要开拔。

未曾料到,孙伏伽将马缰绕在腰间,扑通一声长跪于马前死谏:“陛下今天就请从老臣身上踏过去,臣愿意一死换得皇上纳谏。”

唐太宗见状怒斥:“你好大胆!限制起我的人身自由来了!来人,把他拖出去斩了!”几位武士马上将孙伏伽围住。孙伏伽面无惧色:“夏朝的关龙逢也是因直言进谏而被杀的,我情愿和他在九泉之下相见。”

恢复理智的唐太宗一听,转怒为笑:“我不过是想试一试你的胆量,你果真有勇有谋,是个忠谏直臣,这是大唐王朝的福分啊!那朕今天就不出去了。听说你棋艺很高,朕就和你下一盘!”不久,唐太宗封孙伏伽为谏议大夫。

孙伏伽一路官运亨通,执掌大理寺多年后,政绩卓越的孙伏伽又被任命为陕州刺史,直到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才因年老体衰而辞职。此后,孙伏伽回到老家武城县,在那里享受最后的安宁时光。显庆三年(658年),孙伏伽寿终正寝,唐高宗获悉后甚是悲痛,下诏赐谥、赠官,并由官府出资为他举办一场风光的葬礼。作为中国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生荣死哀,堪称“人生赢家”。

责任编辑:zN_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