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今亮点!满朝文武死于同一天,京城各门排队出殡,这个王朝最黑暗的一天发生了什么?
2022-07-07 05:30:35 来源: 腾讯网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相关资料图)

这是史学大佬司马光写给古都洛阳的一句诗,只有真正深刻了解这座城市的辉煌与苦难,才能写出如此深刻经典的千古名句。

而司马光无疑就是读懂洛阳的人。

洛阳城北有一座绵延几十公里的邙山,横亘于市区和黄河之间,自古以来便是洛阳城的天然屏障。邙山名为山,其实并不高,最高峰也才三百多米,准确说其实就是大号的丘陵。

邙山属于秦岭余脉,位于黄土高原边缘,山上黄土深厚,土质干燥,非常适宜营建墓穴。早在东周时期,山上已经遍布古墓,成为洛阳人死后的灵魂归宿之地。

从东周到清代,历朝历代的古墓几乎都能在邙山上找到,这里已经发现的古墓多达十几万座,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墓葬群之一。

其中,邙山东段分布着东周、东汉、曹魏和西晋的皇陵;邙山西段分布着北魏的皇陵,中段则散布着一些亡国之君的墓葬。

清末民初,洛阳盗墓之风盛行,邙山古墓群遭到毁灭性破坏,大量文物被盗出土流失海外,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北魏墓志。

以北魏墓志为典型代表的北魏书法在书法界一直是天花板一样的存在,每一块北魏墓志都是艺术瑰宝。国内各大博物馆都收藏有众多北魏墓志,考察这些墓志,如果你够细心,应该会发现一个不易察觉的细节。

那就是很多墓志都有一个惊人的相同之处,墓主人的死亡日期都是同一天。

那一天是建义元年四月十三日。

建义元年,对应的是公元528年,这一年是北魏的大乱之年。

此时距离北魏分裂只剩七年,这一年在位的皇帝是孝庄帝元子攸,建义是他的第一个年号,从四月到九月,仅用了六个月,从这里不难窥见当时政局之诡异混乱。

建义元年的四月十三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何众多的王公大臣都死于那一天,而且还是集体下葬,这匪夷所思的一幕在史书中留下了答案。

悬崖边的盛世王朝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王朝,是南北朝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整部北朝史都脱胎于北魏,没有北魏,北朝史也就无从谈起。

鲜卑拓跋部兴起于大兴安岭,后来不断南迁,最终在山西大同稳定下来,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取名代国,这就是十六国里的那个代国。

代国后来被前秦灭亡,十年后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复国成功,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经过六代帝王的不懈奋斗,到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北魏已经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为了让大魏走得更远,孝文帝坚定不移推动汉化改革,并主导了又一次南迁——迁都洛阳。

从塞外平城(大同)迁都到中原洛阳,随之而来的就是朝野上下的暗流涌动。

有赞成的,就有反对的。

反对的人以六镇为代表,六镇是北魏设置在北方边境防备柔然的六个军镇,迁都前六镇是权势荣耀的代名词,人人都梦想去六镇谋个差事。迁都后,六镇一下子从天子脚下变成了边塞哨所,这种巨大落差引发了六镇军人的愤怒。

一边是新都洛阳的歌舞升平,太平盛世,另一边是边塞六镇的顾影自怜,悲愤交加。

这个盛世王朝已经走到了悬崖边缘,而满朝文武却浑然不知。

大乱要来了。

河阴之变:王朝的墓志铭

正光四年(523年),六镇爆发了大规模起义,北魏朝廷出兵镇压,却连吃败仗,形势不利。

窘迫的北魏朝廷不得不利用昔日的敌人柔然镇压六镇,最终剿灭了这场起义,将二十余万六镇降兵安置在河北三州。

而河北当时也是赤地千里,缺吃少穿,哪里有能力安置这么多外来人口。这些降兵得不到救济,纷纷逃亡,不久,一个叫葛荣的人再度纠集降兵造反。

为了镇压葛荣,北魏向并州契胡部落酋长尔朱荣求助,给他高官厚禄,命他征讨葛荣。

尔朱荣出马,横扫河北的葛荣百万叛军,斩杀葛荣,凯旋而归。

就在这个时候,洛阳朝廷里爆发了严重的内讧。

把持朝政的胡太后因为蓄养男宠,和当时的孝明帝爆发激烈冲突。孝明帝暗中给尔朱荣下密诏,要他带兵进京逼迫太后交权,结果尔朱荣走到半路,又接到了孝明帝的密诏,让他原路返回。

孝明帝反悔了。

尔朱荣很生气,堂堂皇帝,如此儿戏?

这时,胡太后也得知了孝明帝召尔朱荣进京的事儿,在奸佞之徒的挑拨下,利令智昏的胡太后居然毒死了孝明帝。

尔朱荣得到消息更来劲了,不但不退兵,反而加速南下,从太原杀奔洛阳,理由很高大上,要查清楚孝明帝的死因。

毒死孝明帝后,胡太后居然找了一个女孩诈称是孝明帝的皇子,立为皇帝。

没过几天便馅了,朝野哗然。

胡太后不得不废掉这个元姑娘,又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为皇帝。

这番折腾之后,尔朱荣的大军已经开到了黄河北岸,与洛阳一河之隔。胡太后慌了,赶紧派自己的男宠李神轨带兵扼守河桥阻击尔朱荣。

结果李神轨一触即溃,撒丫子就跑,河桥轻易失守。

尔朱荣从容渡过黄河,屯兵于南岸河阴县一个叫陶渚的地方,此地位于今天的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黄河岸边。这里再往南就是邙山,翻过山就到洛阳的大夏门了。

形势十万火急,尔朱荣已经派人进城下最后通牒了,怎么办?

没办法,满朝文武束手无策。

尔朱荣要求胡太后带领百官前往陶渚去见他,六神无主的胡太后不敢去见尔朱荣,打扮成尼姑躲进了永宁寺浮屠塔里。

一切都太晚了,尔朱荣的军队闯进永宁寺,将胡太后押往陶渚。此时朝廷百官早已经到达了,小小的陶渚一下子汇聚了两千多高官。看到胡太后被押到,尔朱荣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他先是怒斥百官庸碌无为,祸乱朝政,随后又责问胡太后为何毒死孝明帝。

胡太后无话可说。

尔朱荣表演完,就准备大开杀戒立威了,他一挥手,全副武装的铁甲军立即包围了在场的百官们,一时间乱箭齐发,长枪弯刀齐上阵,一场惨烈的围猎开始了。

洛阳朝廷里那帮享受了几十年荣华富贵的王公大臣懵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会是这样的下场。

大屠杀很快便结束了,在场的两千多名文武官员,从丞相、高阳王元雍、永平王元悌、北平王元超到低级官员,无一幸免,全部倒在了血泊中。

这场震惊天下的大屠杀因为发生在河阴县的黄河之滨,故而被称为“河阴之变”。河阴县是南北朝时期,洛阳下辖的县,其辖区大致就是今天的孟津县(已经改为洛阳市孟津区)。

至于胡太后和无辜的小皇帝元钊,也没有逃脱厄运。尔朱荣下令将这二人装入竹笼,沉入黄河里淹死了。

做完了这一切,尔朱荣前去拜见他册立的新皇帝元子攸,护送他前往洛阳太极殿即位。

这位新天子就是北魏历史上的孝庄帝,他是孝文帝元宏弟弟彭城王元勰的儿子,也是离皇位血缘最近的人之一。

孝庄帝在尔朱荣契胡军的刺刀“保护”下即位,心里对这位骄横跋扈的契胡酋长又怕又恨。由于尔朱荣在河阴杀人太多,朝堂几乎为之一空,民愤太大,举朝上下对他非议很大。

尔朱荣也感受到了巨大压力,此时他的心里多少也生出了一丝悔意,确实有点杀多了。于是他主动上奏孝庄帝,请求为河阴死难的百官平反昭雪,隆重安葬。

孝庄帝批准了这条建议,死难的百官陆续恢复了名誉,追授谥号官职,并指派工匠集中制作他们的墓志。

邙山出土的墓志里有很大一部分明显出自一人之手,想必就是这一时期的特殊产物。

墓志制作完成后,死难的百官密集出殡,好多都是同一天排队出城前往邙山。车辚辚,马萧萧,送葬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纸钱飞舞,哀乐低回,一队队披麻戴孝的人默默地出城,爬上高高的邙山岭,前往瀍河两岸的北魏贵族墓葬区。

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两千多文武官员同时安葬,迁都洛阳四十年以来打下的根基被彻底摧毁,朝堂上空空如也。

这场屠杀也是北魏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同时也意味着孝文帝开创的汉化改革事业遭到重挫,陷入了停滞倒退。

河阴惨案发生七年后,北魏王朝轰然倒塌,分裂成东西两半。彼此敌对的东西魏双方连年混战,一直到十几年后,一个名叫杨衔之的东魏官员出差路过洛阳,目睹眼前的残垣断壁,还对当年的大屠杀心有余悸。

杨衔之在他的书中沉痛地写道:

“荣军于芒山之北,河阴之野...于是新经大兵,人物歼尽,流迸之徒,惊骇未出。”

书的名字叫《洛阳伽蓝记》,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书。

责任编辑:zN_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