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当前快讯:民间故事:明末日照事(3)
2022-07-06 08:28:52 来源: 腾讯网

作者 吕东平

3: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资料图】

崇祯皇帝本是一个勤政开明的皇帝。17岁登基,面对积弊沉重、危机四伏的政局,殷殷求治,事必躬亲,生活节俭,且不好女色。本想大显身手,复兴大明,无奈明朝积弊太深,已无回天之力。

1644年3月16日,李自成率军打到昌平,崇祯大惊失色,召群臣商讨对策。然而,大殿上先是静寂无声,接着哭声一片,毫无主张。

17日,北京城被围,崇祯醒悟直呼“内外诸臣误我也”!然后,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捶胸顿足,痛哭失声。整整折腾一夜,直至天明。

3月18日,内城也被攻破,守城的官兵、朝廷大臣都已逃散。崇祯曾想再了解一下情况,不但大臣都逃之夭夭,连太监也转身、头都不回便径自走

崇祯身边只剩大太监王承恩,只见京城内外,火光冲天,喊杀声阵阵传来,炮声也隆隆作响。崇祯不禁仰天长叹,泪如雨下,很久才回到乾清宫。

回到乾清宫后,崇祯决定准备后事,当他提笔亲手写下谕旨时,内阁中却早已空空如也!崇祯闻言,感慨万分,以往的前呼后拥,群臣跪拜、山呼万岁,看到今天的凄凉末日,痛哭失声。

左右把酒送上来,崇祯一口气饮下了几十杯酒,然后又泪流满面地长叹道:“朕,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负我百姓”。

喝完这番悲怅失意的酒,崇祯又将太子慈、永王慈、定王慈炯召来,准备将他们托付给各自的外祖父家,希望能够给自己留下一点血脉。他告诉王子们马上换上布衣,隐姓埋名,见到老人要礼貌相称。保住性命,日后为父皇报仇。父子四个人哭成一团,最后三个王子由太监领出。

托孤的事情完了之后,崇祯愤然站起,他把周皇后、袁贵妃叫来。周皇后、袁贵妃见此,也陪着流泪不止。崇祯转头对周皇后道:“大势已去,你作为皇后国母,应当自尽了。”周皇后听了,痛哭起来,说:“为妾侍奉陛下十八年,足矣!崇祯又赐白绫给袁贵妃以及西宫众嫔妃,对她们说:“皇宫马上就会被敌人攻破,嫔妃一定不能落到闯贼的手里。你们应当小心谨慎地守住贞节,以保全列祖列宗的礼制。”说完,崇祯挥手示意:“自尽去吧”。

崇祯又径直来到坤宁宫,见周皇后已自缢身亡,崇祯伸手摸了摸,身体已凉。接着又转身来到了西宫。当崇祯走进大殿时,袁贵妃自缢的绳子突然断了,整个人跌在地上。崇祯见状,二话没说,拔剑连刺三下,袁贵妃也倒地身亡。

太监又报:“郭宁妃、庄妃割脉而亡;李淑妃、吴康妃跳水而死;王贤妃、郑裕妃等五人准备出逃,已经被擒。”崇祯听后大怒,命令将这五名妃子带到他面前,然后,他手持长剑,一个一个全部杀死。

然后,他又想到了公主,决不能落在乱贼之手,受敌玷汚,于是又去了宁寿宫杀长平公主,接着又杀了昭仁公主。

此时,崇祯的精神已经完全崩溃,杀完亲人嫔妃,他茫然地坐在地上,呆呆地望着沾满鲜血的长剑和衣襟,整个人都痴了过去。

这时,“轰”的一声炮响,崇祯皇帝猛然惊醒,他这才发觉已经是半夜了。他知道,下一个该死的是他自己了。他叫来大太监王承恩,吩咐他准备行装,崇祯自己也换上了便装。

崇祯和王承恩混在太监中,出了东华门,来到朝阳门,但城门却被严密把守。王承恩只好假说奉命出城,但守城门的人却请他到天亮时验明身份再出城。无奈之下,崇祯和王承恩只得由胡同绕出紫禁城,奔向正阳门。

在那里,只见三盏白灯高悬在城门之上,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说:“皇上,正阳门已被叛军攻陷,咱们转向安定门吧”此时,崇祯早已龙颜扫地,一路上缄口无言,由王承恩搀扶着,主仆二人又朝安定门走去。可到那儿一看,安定门城门紧闭,根本无法开启。

这时天色已亮,崇祯长叹一声道:“走不了啦,回宫吧。”崇祯还心存侥幸,执意来到皇极殿前,亲自敲响了景阳大钟,他想召集群臣,再商出逃之计。但大钟响了好久,也不见有人前来。

此时,大臣们早已逃之夭夭,哪还能听到皇帝的召唤。崇祯大骂百官贪生怕死,该杀!走投无路之下,崇祯已无意再回皇宫,只想一死了之。他命王承恩在前,他踉跄跟在后面,主仆二人登上了煤山山顶。

经过一夜的奔波,这时的崇祯已是狼狈不堪,身上只穿着白色内衣,长发披散,右脚光着,只有左脚还穿着一只鞋。来到山顶寿皇亭,崇祯回首望去,此时天色已经大亮。崇祯知道北京已完全陷落,不由感到万分沮丧,心灰意冷。他用手扶着寿皇亭的柱子,不禁悲伤怨恨了起来:平时对大臣们都不错,可现在却没有一个人跟随在左右,真的是可怜可悲到极点了。想到大明江山葬送自己手中 ,更悲痛欲绝。

此时 ,崇祯想到了外面叛军和朝廷奸臣里通外合,导致朝廷沦陷,尤其痛恨吴襄吴之亨和苏京苏之亨。于是他让王成恩剥掉槐树皮,咬破手指,在露出的白树干上给李自成的留下遗言:“拜上自成李皇兄,坐殿先杀两个亨:一个苏之亨 ,一个吴之亨 。你要不杀这两个亨,你的江山和我一样同。”还晓谕李自成:“莫坏我尸,莫毁我陵,莫容我官,莫害我民。”

写完遗言,走投无路的崇祯,便吊死在那棵歪脖子大槐树上了。

(待续)

责任编辑:zN_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