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天消息!徐达四子支持姐夫朱棣造反,被建文帝一剑杀死,得到了什么回报?
2022-07-04 09:45:05 来源: 腾讯网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布衣昆季之交,他的一生可谓传奇而又圆满。徐达起初只是开国第二功臣,被封魏国公,在开国六公之中排名第二,李善长为六公之首,之后李善长获罪被满门抄斩,徐达顺延成为开国第一功臣,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开国功臣在历代可谓是高危人群,很容易被开国皇帝猜忌乃至清洗,尤其是在明朝更是如此,徐达却打破这个常规,不仅从开国功臣第二顺延成为第一,得以善终,后人也是享尽荣誉,可谓是无以复加。

徐达四子三女中,长女婚配燕王,也就是日后的徐皇后,次女婚配代王朱桂,幼女婚配朱楹。四个儿子之中,长子徐辉祖袭封魏国公,二子徐膺绪袭指挥使,三子徐添福早夭,四子徐增寿袭左都督,死于建文帝之手,后被朱棣追封为武阳侯,再进封定国公,子孙世袭。


(相关资料图)

徐达享尽荣誉,得以善终,在明朝开国功臣之中已属少见。而他徐氏一门两国公,更是特殊中的特殊,在明朝开国功臣之中仅此一例。

那么徐氏一门为何有两国公,而且都是世袭的呢,在明朝灭亡以后有着什么样的结局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一、建文纯臣徐达长子徐辉祖,反对朱棣造反,至死都不配合。

燕王朱棣能逆袭成为明成祖朱棣,成为大一统王朝之中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藩王,除却他本身的能力,还有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神助攻”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得到了岳父徐达家族的助力。

靖难之役时,徐达早已于洪武十八年病逝,徐氏一族当家人第二代魏国公徐辉祖并不支持燕王朱棣,不过老四徐增寿却支持大姐夫朱棣。

也就是说朱棣造反,大舅子反对,小舅子支持,这么一看像是两头押宝一般,其实也不是。因为徐氏一族,已经不需要两头押宝,身为开国第一功臣的家族,朱棣输了,不会牵连到他们。朱棣赢了,他们的地位虽然会提高,但已经是封无可封,差不多达到了上限,没必要因此两头押宝,因为两头押宝,风险太大了,而且也有实力可以不选择不站队。

只能说这是理念之争,徐辉祖身为徐达长子,他的选择是效忠建文帝朱允炆,或者说他选择的是效忠皇室,毕竟朱棣说得再好,与他关系再近,也是藩王造反,不具有大义之名。

可以说徐辉祖是公私分明,是一个纯臣,认为燕王朱棣有反心,所以对其一直很警惕。在明太祖朱元璋忌日时,朱棣派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入京,建文帝朱允炆犹豫要不要扣下他们时,朱高煦偷了舅舅徐辉祖的马逃跑,徐辉祖不念及舅甥亲情,而是马上派人去抓,结果没有追上,但也向建文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燕王朱棣起兵以后,徐辉祖也是几次领兵,战绩不俗,还大败过燕军,不过可惜的是他表现得再好,因为是朱棣大舅子的这层身份,也是让建文帝不敢放心重用他,只是如同救火队长一般救急,而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却是大受重用,成就了屡战屡败的运输大队长威名,很可能是个高级卧底。

等到朱棣拿下南京以后,建文帝或是被烧死或是逃走,大势已去,徐辉祖虽然没有愚忠地抵抗至死,但也是摆明了不合作不服的态度,留在父亲徐达的祠堂之中,不迎接朱棣,被下狱审问时,徐辉祖也是什么都不说,是“惟书其父开国勋及券中免死语”。

朱棣是大怒,将徐辉祖是“削爵幽之私第”,五年以后,徐辉祖这个建文纯臣在幽禁之中死去。

如果徐辉祖圆滑一些,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及时改变态度,迎接朱棣,并且支持他称帝,即使之前有屡次对朱棣出手的历史,朱棣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不过徐辉祖再怎么说也是朱棣的大舅子,是他岳父徐达的长子,朱棣也不能杀了他,只能那般处理。

在徐辉祖死后不久,朱棣看在妻子徐皇后和老丈人徐达的面子上说道:“今辉祖死,中山王不可无后”,以徐辉祖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后来徐钦犯错被朱棣夺爵,明仁宗继位以后又复爵,至此魏国公爵位由徐辉祖一脉在留都南京延续至明朝灭亡。

二、徐达四子徐增寿,支持大姐夫朱棣,为此被建文帝一剑杀死,朱棣投桃报李追封他为定国公。

相比于大哥徐辉祖的纯臣行为,徐增寿的选择是亲情为先,是大姐夫朱棣的铁杆支持者。当建文帝疑心朱棣要反的时候,询问徐增寿,他是极力打掩护:“燕王先帝(指懿文太子朱标,被建文帝追尊为孝康皇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

大姐夫朱棣起兵以后,徐增寿又是“数以京师虚实输于燕”。建文帝虽然能力一般,但时间久了,也察觉出不对劲,等到朱棣渡江兵临南京城下时,建文帝当面质问徐增寿,徐增寿不能回答,被大怒的建文帝“手剑斩之殿庑下”。

朱棣破入南京城,进入皇宫以后,是抚尸痛哭小舅子徐增寿。登基以后,为了回报自己的小舅子,是追封武阳侯,谥忠愍,再是寻进封定国公,由子孙世袭,这一脉后来跟随朱棣迁至北京。

至此明初的这场靖难之役改变了开国第一功臣家族的命运,由一门一国公成为独一无二的一门两国公。《明史》记载:“洪武诸功臣,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

虽然徐氏一族可以说也是靖难之役中的最大赢家之一,但也付出惨重代价。第二代魏国公徐辉祖被夺爵幽禁郁郁而终,第一代定国公徐增寿,因为输送情报,被建文帝杀死。这还是看在中山王徐达面子上,若徐达不是朱棣岳父,以他狠辣的手段,估计也就是让徐增寿一脉袭封魏国公这个爵位,而不是再给一个国公爵位。

可以说徐氏一族,身为开国第一功臣的家族是极尽荣耀,与明朝是休戚与共。

不过在明朝灭亡以后,徐氏一族两国公的结局并不好,而且没什么作为,不及先祖徐达的万分之一,没有一点亮眼表现。北京的定国公一脉,《明史》记载:“再传至曾孙允祯,崇祯末为流贼所杀”。

南京的魏国公一脉还好点,崇祯帝自缢身亡以后,南方忠于明朝的势力拥戴崇祯帝堂哥朱由崧在留都南京继承皇位,是为弘光帝,这其中就有第十代魏国公徐弘基参与拥戴,不过同年十二月徐弘基去世,由儿子徐文爵袭爵,是为末代魏国公。

弘光政权是个短命政权,成立不到一年,清朝豫亲王多铎率兵南下,到了南京城下时,三十多名勋贵大臣开城门投降,有著名的水太凉先生钱谦益,也有末代魏国公徐文爵。

再往后正史之中末代魏国公徐文爵就没有记载了,不过既然是投降的顺臣,虽不至于在新朝再大富大贵,但是应该不至于被杀,这一脉一直延续下去应该没什么问题。

责任编辑:zN_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