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天日报丨抗战时,几名日军在河坡上烤火,扭头时发现,枪被游击队员拿走了
2022-07-02 08:43:50 来源: 腾讯网

1943年10月底,阜东县游击大队得到消息,一队日军正在蔡桥一带,进行扫荡。

当时,游击队驻扎的地方——西三岔,距离敌人扫荡之地不远,得到消息之后,游击大队长张富财便带着几名队员一起,悄悄赶往日军活动之地进行侦察。

黄昏之际,几名游击队员们躲在河边的芦苇之中,暗中侦查着对岸日军的动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只见夕阳西下,百余名日军,陆续撤回营地,哨所之处,燃起堆堆篝火,十数名巡防日军挎着长枪,开始沿河岸巡戒。

敌众我寡,张富财随后下令,全部撤回。回去的路上,一行人议论纷纷,对面日军那一排擦得锃亮的长枪,让众人看后,分外羡慕、感慨不已。

抗日时期,一线战斗部队的枪支器械尚且不足,地方游击队这边的军械配备,更是捉襟见肘。

张富财的队伍里,大约二十来人,而真正打起仗来,能够摸到枪的才不到六人,其中还包括三支土猎枪。

在当时,游击队的标配大多是大刀、长矛、红缨枪、土地雷,而有一杆好枪,则成为了不少游击队员们,心中非常迫切的期盼。

“要是能够搞到一支鬼子们的枪,那才过瘾哩!”旁边的一名游击队员,说着说着,忍不住感慨道。

“咋搞?那么多敌人。”张富财摇了摇头,当时的他,和其他队员们一样,都认为眼下的这个情势,想从敌人手中搞枪,困难重重。

然而,张富财却没有想到。当天,他身旁还真有个人,对这件事儿,上心了。

这个人便是游击队员庞开亚,庞开亚平日里做事十分大胆,但又经常犯错不断,所以人送外号“庞二纰漏子”。

当天,庞开亚随着队长一起去侦查,看到日军搁在对岸的那一排枪后,心里便再也淡定不下来了。

虽然队长说想从对面敌人手中搞枪,很难,但犟脾气的庞开亚却不信这个邪。

“无论如何,今晚非得去搞支枪来不可。”庞开亚在心中暗自道。

当晚,约莫二更刚过,庞开亚便悄悄出了村,一个人来到了先前侦查的地方。

此时河对岸的营地一片沉寂,只有西面河岸处,一堆篝火旁边,几个还没睡觉的日军哨兵,兀自躺在河坡上,裹着个被子“呜哩哇啦”地聊天。

庞开亚在心中盘算了下,渡河之后,如果摸进敌人营地内去偷枪,风险太大。

最快、最安全的,莫过于去偷湖边那几个日军的枪。

打定主意之后,庞开亚悄悄下水,头顶着一蓬乱草,慢慢地游到了对岸。随后,他躲进了一簇芦苇丛中,隔着芦苇叶杆,盯着岸上的那几名日本士兵,仔细等待着出手的良机。

河坡之上,放着一个劈碎了的八仙桌,旁边的地洞中,里面的木头燃烧得正旺,几名日军全都凑在洞口附近取暖。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就在不远的芦苇丛中,寒凉的河水里,此刻竟然躲着一名游击队员,正打量着众人的一举一动,打着放在地上那几支长枪的主意。

观察了一会儿,庞开亚发现,这帮日本人始终围簇在烧火的地洞附近,对于放在一旁的枪械,并不怎么注意。

随后,他便悄悄爬上岸,用芦草做掩护,摸到了敌人放置枪械的地方。

当天,几名敌人就在咫尺附近聊天,庞开亚浑身湿漉漉地,没有携带任何武器靠近众人。一旦对方扭头查看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这几个日军谁也没有扭头,夜色之中,庞开亚最终在地上,摸到了一支步枪和一个装有几十发子弹的子弹盒。

武器到手,庞开亚先前的紧张顿时被兴奋取代,他一刻也不敢停留,立即返身泅水回去。

可能是归心急迫,庞开亚渡河时发出的声响,最终惊动了敌人。

那几名在河边烤火的日军哨兵,闻声纷纷爬起,众人去取枪械的时候,这才发现,一支长枪不见了。

夜色朦胧,河面之上,枪声如爆豆一般此起彼伏。几名日军站在河边,沿着声响的方向,开枪射击,而此时的庞开亚,却早已渡河上岸,在走了约摸一里地的时候。

庞开亚拉开枪栓,对着身后敌人方向连开了三枪,然后大声喊道:

“枪我拿走了,以后战场上见。”

在那个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责任编辑:zN_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