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焦点快播:武则天在破旧立新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套治国理念
2022-06-26 08:39:00 来源: 腾讯网

武则天很早就专注治国理论研究,考虑唐代经济发展的走向。她地位稳固后即向唐高宗提出“建言十二事”: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进号天后,建言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位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如;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帝皆下诏略施行之。

十二建言是成熟的政治建言,是一套具有重大意义的治国方针,既是政治纲领,又是实施措施。她的治国纲领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上,赢得百姓的拥护。她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为高宗治国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国家发展赢得了希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劝农桑、薄赋徭。农桑是武则天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措施。她二次进宫,每年三月亲蚕祭祀,把发展蚕桑作为国家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此后,唐朝的丝绸业的发展达到极致的繁荣,产品远销亚欧市场。

薄赋既是轻徭薄赋的而经济思想,又是立民为本的政治手段。《孟子·尽上心》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科使富也。”薄赋有利于发展生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轻徭则减轻农民的负担,从而缓和阶级矛盾。

武曌

(二)给复三辅地。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同治长安城中,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辅”。武则天恢复三辅给“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官员管辖,目的是稳定唐都长安有序治理。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咸亨五年(674年)以来,吐蕃、突厥、辽东常扰边,天后建议息兵讲和。停止用兵,平定新罗就是一例。对外讲和,对内讲德治,达到仁治天下,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禁浮巧。全国禁止官员浮夸和淫舌,提倡实事求是的作风,主要抓整治官僚主义,廉政建设,洁身自好,从我做起。

(五)省功费力役。停止不必要的工程建设,杜绝一哄而上,节省国家每一笔开支,把钱用在刀刃上;特别是财政官员要管好国库,提倡勤俭节约,禁止滥用劳役。

(六)广开言路。令国人畅所欲言,听取人民意见,聚集人民智慧,为国所用。

(七)杜谗口。教育国人要有品德修养,不要妒忌人,不要说人坏话,更不能诬陷别人。

(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教育朝廷官员要读《道德经》《孝经》《论语》,每年读一经,并用于实践。此类书是培养品德的好书。特别是对王公和高管,要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要用言行来影响百姓。道德培养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武则天推行的孝道文化,父母亡,需要守孝三年。周礼虽然繁琐,但体现了仁爱,从简传承是必要的。

李治

(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在高宗皇帝上元年间之前立过功的勋官、勇士、烈士,国家都要表彰,付给抚恤金;不给就追究。这是武则天对于献身国家事业的功臣的重视。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给京官增加俸禄,目的是调动其积极性,多为国家出力。这又团结了官员,使政权组织更加稳定。

(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对任职很久有才华的官员进行晋级提升。这体现出武则天重视贤才且能用好人才、不分背景、身份,只要有才华就可以得到提升。

高宗采纳了她的建言,把它当作治国方针,保持了唐朝的稳定与繁荣。高宗驾崩第二年的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命令精通律法的韦方质对国法进行仔细修正。本着约法省刑的原则,制定《垂拱式》20卷、《垂拱留司格》6卷及《垂拱新格》2卷。这些条文,贯穿了武则天无为而治、以德服人、不滥用刑法的思想。

武则天颁布的法律条文,传递出一种男女平等的信息。十二建言第九条要求:父亲健在而母亲故世,为人子者应该服丧三年。这在当时是对男权思想的挑战,主要针对董仲舒提出的以“三纲五常”为体统的儒学教条;同时也暗暗针对长子世袭制,为其称帝进行伦理铺垫。

董仲舒

法制制度基本形成后,武则天着手对大臣进行思想教育。她令文人撰写《臣轨》发给大臣每人一册,《臣轨》即为人臣应当遵守的规矩和标准,包括国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等十章,作为臣僚的座右铭与士人贡举习业的读本。

她还命人作《孝子传》《少阳正范》赐太子李贤。武则天教育大臣、教育儿子实现“母仪天下”的目标。她还撰写了《列女传》《百僚新城》《乐书》等千余篇,成为治国系统理论。

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正月下敕,将御史处分下级权力收归中央,由她裁决。二月调整登闻制度,让臣民上访伸冤有机会;可在西朝堂击鼓立石,声音能传到明堂入天子耳,以利于解决从前的重大冤案。

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在稳定政局后,果断结束了失人心的酷吏政治,转而对铨选制度进行大胆改革,开制科考试招纳贤士,选拔国家所需人才。诏书一下,洛阳涌进考生上万人。

从“十二建言”纲领到《垂拱格》的制定,从道德理念的养成到招贤纳士的人才政策,构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治国理论。这些上层建筑建立在破旧立新的基础上,是武则天在治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

责任编辑:zN_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