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环球头条:李家庄村的由来
2022-06-24 07:27:15 来源: 腾讯网

李家庄村的由来

图/文 智岗


(相关资料图)

在李庄村村南路东的田间地里,矗立着一座1993年建立的墓碑上篆刻着“始祖李公廷秀之墓”。

这就是我们李家庄村的祖先李廷秀之墓。

在我孩提时代。在东拐子前街东头,路南坐北向南的三间房屋里有磨面机、碾米机。挨着碾米机躺着半块石碑,上面写着:李廷秀,山西洪洞县人云云。

这半块石碑上,记录了我们祖先李廷秀不完全的简历。不知什么原因,什么时间,墓碑被砸两半,其中一半躺在碾米机旁边,另一半不知去向。

碑文告诉我们,祖先李廷秀是从洪洞县大槐树底下移民过来的,由于墓碑缺失,碑文不完整。

查找史料得知:山西的洪洞县大槐树移民最主要发生在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间,大约四十多年中,共进行了十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我们是其中的一次移民,具体时间无法考证),成为了明初大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北京、江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中的大部分人群,都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移民

为什么移民。一种说法:在元末明初这些年间,因为元帝国的残暴不仁,兵荒马乱之中又夹杂着水旱、蝗疫等天灾,生活在中原地区的百姓损失严重,人口数量直线下降。黄河流域作为中原地区的母亲河,接连的决堤更是加重了民间的灾难,仅元末的水灾旱灾,就有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8次之多。

造成西多东少,人口分布不均。

还有一种说法:从“燕王扫北”说起了。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名棣,领重兵镇压守大都(即今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火文)即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建议,大力削藩,剥夺分封在全国各地的叔父们的兵权。燕王以讨齐、黄为名,起兵反抗,号称“靖难”。建文帝派兵平叛。于是在河北、山东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史书上称之为“靖难之战”,民间传说则为“燕王扫北”。在此期间,人民遭受战乱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袭击,“村庄毁去十之八九,村民仅存十之一二”,“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史书上记载,河北这块地方“遍地白骨”,“怵惊心目”,满目荒凉。

而山西洪洞一带,却无兵荒马乱之苦,连年风调雨顺,环境安宁,人民繁衍生息,一片升平景象。“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1403年,燕王军攻占南京,建文帝于战乱中失踪。燕王即皇帝位,改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在历史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大力发展生产,极力恢复河北一带的经济。永乐初年,诏令从山西“分丁于真定、南官一带占籍为民。”于是,当时的中央政府便在洪洞县设立一个移民机构,专门办理移民事宜。相传此处有一棵老槐树。故河北老百姓中有“要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老槐树”的说法。

我们当地流传下来的说法:“燕王扫北”下令:见人就杀。兵分东、中、西,三路,由南向北。西路违抗命令,一个人都没有杀,、中路执行命令坚决,见人就杀,东路执行命令折中,见两人杀一人留一人。

燕王即皇帝位到北京后,酌对中、东路,带路将领。提出严厉批评:人都杀了,谁给我这个皇帝做活儿。

随即采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移。由西路向中、东路移民政策。

官方预先张贴告示:除广济寺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所有地方的人都迁,也有的传说限定某日凡愿迁者都到大槐树下报道,不愿迁者也必须到那里向官府央情。结果,当成千上万的民众齐聚在大槐树下的时候,官府出其不意,调集大批官兵,一举将大槐树下团团包围,所到之人不论男女老幼,一个不留全部迁移。凡不从者便绳捆索绑,一串一串连接起来,在官兵的喝遣下不得不依从。那些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闻讯赶来。自然是“爷娘妻子奔走相送、牵衣顿足、拦路哭喊"的情景了。

那时候还创造了一个词叫“解手”,一直流传到现在仍然使用,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百姓们被迫登记以后,为了防止他们途中逃亡,官兵们把他们反绑起来,然后用一根长绳串连起来。那时候,迁徙路上,到处是一串串的移民,他们一步三回头,天也愁地也愁。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人们免不了要大小便,但一根绳子拴几个甚至几十个人,大小便非常不方便。于是只好向押解官兵报告说:“老爷,请解手,我要大小便。”这样子日复一日,人复一人,次数多了,日渐简化,只要说上一声:“老爷,我要解手。”从此,上厕所就用“解手”一词代替。

官兵为了防止移民在迁徙路上逃跑,就在每个移民的小脚趾上刻上一刀,把小脚趾的指甲分成两半,以此便于认出哪些是移民。所以现在一些地方很多人们都说低头看一下脚趾就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何方。

我们的祖先李廷秀和另外一位祖先,两个人被遣送到此地,官府嘱咐:两人协议分地。随后两人协议结果:明天随意插旗,谁插的旗,地归谁。

我们的祖先李廷秀,一夜未眠将我们村南,所有土地插满旗帜。另外一位祖先,天亮起床后,发现村南已插满旗帜只好央求道:给我留条出路,留点薄地,我也要生活。

就是现在连军家西边、民希家东边南北过道,是出路。送给西边沙坑土地,作为生活用地。

李庄村现有土地两千四百多亩地(不算划拨给周围村庄土地),耕种千年,繁衍生息。都是我们的祖先李廷秀一夜未眠的功劳。

我们的祖先李廷秀育有四子,其中两子被老伴带至河南至今未归。据说五十年代全国形势稳定后,好事的族长带着两位人员及家谱前去河南续家谱,行至半途,双双病倒了,只能半途而废。家人纷纷议论、猜测。两位先人合不来,不要强行续家谱。

前几年,我们李庄村有人用联合收割机去河南收割小麦,夜宿在小李庄村里。闲聊中得知共同的祖先李廷秀。才知道是同一家人,倍感亲切。

河中住有散落在本村的李家人,七十年初期,去山西洪洞县制挂钩瓦。在大槐树下迁移纪念馆看到李廷秀名字,并在旁边签字留念。

我们李家庄村李姓家族作为李廷秀的后代,一定要发扬祖先李廷秀勤劳、智慧的精神。用我们一双勤劳的双手,勤奋地劳动。勤劳就是培育智慧之花的沃土。在成功的路上,我们只有不懒惰,不胆怯,脚踏实地地,勤奋不辍,才能取得辉煌的成果。

李家庄村的名字,是由生产队的解散,村委会的成立,口语、习惯,变为:李庄村。

从建国后的三个生产队编制使用数十年,变为六个生产队使用两年,到现在四个生产队编制,是由土地承包、责任田的原因。生产队编制,实属名存实亡。

李庄村现有辈分最高一辈者(人员名单由李孟生提供):李荣廷、李孟生、李孟长、李孟新。李福廷、李永、李华、李英。李海长、李付长。李风林。李怀锁、李怀臣、李怀志、李怀合、李书海、李书合。李东。

忘记祖先就意味着背叛。

责任编辑:zN_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