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今日热门!【看鉴】《资治通鉴》之:【晚唐时局】(二)甘露之变
2022-06-16 06:26:57 来源: 腾讯网

史学界把唐朝历史划分为四块,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中唐过渡到晚唐的代表性事件,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甘露之变。

按照正史记载,甘露之变就是唐文宗(唐宪宗之孙)不甘心继续被宦官掌控,和亲信(李训、郑注等人)谋划诛杀宦官的行为,最终功败垂成。

为什么称之为甘露之变呢,是因为策划这起事件的官员说皇城的某个地方天降甘露,希望皇帝组织大家一块参观,而他们的真实意图,就是等宦官首脑齐聚这里时,让伏兵出来把他们一网打尽。

这个计划一直进行得好好的,但是在最关键时候却出了问题,因为参与计划的两支军队,竟然有一支没有按计划到达指定位置。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这支军队突然掉了链子,它难免会泄露相关计划的。更主要的是,就算他不泄露相关计划,准备好的计划也已经出现了漏洞。

但是开弓已没有回头箭,计划进行到了这种阶段,如果突然中止,后果更可怕,所以策划者只好硬着头皮去继续做下去。

更要命的还在于,因为计划在实施中出了重大意外,所以参与者一时非常紧张。已经走进埋伏圈的大宦官仇士良,突然发现迎接自己的禁军将领紧张的有些不正常,于是马上率众逃出险地。

计划执行到此时,朝臣集团更是只能硬着头皮上,但是终于功败垂成了。

接下来,就是仇士良率领宦官集团,对密谋者来了个大反杀。这一通大反杀,把朝臣集团杀了个一片狼藉,因为参与者实在太多了。

这个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争议,也没有太多详细介绍的价值。但是因为相关历史是朝臣集团写的,所以我们有一种错觉,那就是皇帝全程参与了这起事件。

换而言之,朝臣集团密谋清洗宦官集团,完全就是皇帝的意思!其实,这是标准的一面之词。

从利害关系上讲,大唐皇帝就不可能清洗宦官集团。

皇帝可能会打击某些宦官,也可能会适当削弱宦官集团,却绝不可能产生清洗宦官集团的念头,因为真把宦官集团清洗了,当时的大唐皇帝除了当傀儡,好像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在当时背景下,构建成熟官僚政治的客观基础并不成熟,所以面对强大的朝臣集团,皇帝需要宦官集团协助管理;当然了,面对强大的军人势力,皇帝也需要宦官集团协助管理。

经过多少年的反复博弈,这一切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所以从唐玄宗开始后,大唐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没有一个皇帝会真正削弱宦官政治,相反都是有意无意的扩大宦官政治。

因为类似的原因,宦官政治从唐玄宗开始后,那是一代比一代完善;一代比一代更组织化、系统化、制度化。

因为宦官集团可以随便打压皇帝、甚至杀皇帝、拥戴新皇帝,所以我们难免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宦官的势力已凌驾于皇帝之上了。

其实呢,宦官集团可以这样干,主要是因为各方力量都希望宦官集团这样做。否则,宦官敢动皇帝,皇帝分分钟钟就可以灭了他,就算他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也会很快被清算的。

对此,我们只要看看甘露之变中的主角仇士良就可以知道了。

在甘露之变时,仇士良是坐头把交椅的大宦官;而且在甘露之变后,仇士良一副想杀谁就杀谁的样子,更把政府高级官员杀了个一塌糊涂。

在各种云遮雾罩的历史细节中,皇帝已被仇士良控制了。


(资料图片)

问题是,仇士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就是面对皇帝的猜忌,吓得提前退休了。然后,他的家还被皇帝抄了!

更夸张的还在于,最后让仇士良如此恐惧不已的皇帝,竟然还是仇士良一手扶植上位的皇帝。

唐文宗死后,皇太子李成美、安王李溶、颍王李瀍,谁该继承皇位呢?

按法理说,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因为有皇太子,自然是皇太子应该继承皇位啊!所以普遍朝臣都认为,应该让太子李成美继位。

但是仇士良认为皇太子年幼,所以力挺皇弟颖王李瀍继承皇位;还有一些人力挺皇弟安王李溶继承皇位。

最后,在仇士良的力挺下,颖王李瀍继承了皇位,他就是唐武宗。

从这层意义上,唐武宗就是仇士良一手扶植上位的。而且在此过程中,因为有太多的朝臣都拥戴皇太子李成美、安王李溶,所以与唐武宗有太多的隔阂。

简单的思考,唐武宗拿什么与仇士良相争呢?

问题是,在宦官集团、朝臣集团、军人集团三足鼎立的格局里。仇士良再牛,也就是皇帝的家奴。

唐武宗上位后,表面上对仇士良非常尊敬,但是他对仇士良的猜忌,谁也能看出来。最后仇士良越来越来惶恐,只能选择递交辞职报告。

面对这种事实,如果有人真相信,宦官集团当时已凌驾于皇权之上,也未免把宦官集团想得太神奇了。

这就好像史书中说起魏忠贤有多了不起,而实际上呢,无非是因为他的主子一直信任他、重用他;换个主子不信任他、不重用他,他当时就啥也不是了。

唐武宗上位后,看到曾与自己竞争皇位的太子李成美、安王李溶,那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害怕,于是就把他们都杀了;并把支持安王李溶的杨妃也杀了。

当然了,这三个人的死,后来就成为仇士良权倾天下、无法无天的主要罪证之一。因为这意味着仇士良曾杀死两个亲王,还杀死一个皇妃。其实呢,这三个人都是唐武宗要杀死的。

当然了,当唐武宗不信任仇士良的时候,仇士良马上看不到出路了。

总的来说,在宦官、朝臣、军人势力构成的稳定平衡关系的格局,宦官想与皇帝斗,通常是看不到出路。不论宦官怎么权倾朝野,也无法摆脱他依附于皇权之上的事实。

在此前,仇士良可以杀众多朝臣,表面上是仇士良非常了不起。其实呢,这是因为太多的人都希望这些朝臣赶紧去死。

对此,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当仇士良派人押着即将被砍头的宰相游街时,吃瓜群众那是一片喝彩声,甚至还有人拿砖头瓦块扔向囚车中的宰相。因为在吃瓜群众眼中,这些朝臣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吃瓜群众看到宰相被杀,可以痛快的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在野的官员呢?对此通常只能没事偷着乐!

要知道,吃瓜群众看到这些人被杀,通常只是满足一些廉价的快感罢了。而在野的官员,却会因此得到货真价实的利益。因为这些人被杀,他们就可以迅速替补进去。

甘露之变的主谋郑注、李训都极力排挤当时大名鼎鼎的牛李二党,所以牛李二党的骨干成员大都处于在野的状态。郑注、李训把牛李二党排挤的有多惨,我们只要看一下史书这句话就可以知道了。

“这时,郑注和李训对他们所厌恶的朝官,都指斥为李德裕和李宗闵的党羽,每天都有人被贬逐。上朝时,百官的班列为之一空,朝廷上下人心恐惧。”

仇士良屠杀在朝的官员时,牛李二党的官员会是什么心情,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因为史料有限,我们也不知道仇士良靠什么得到了军人势力的支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军人势力借此大作文章,仇士良当时就翻船了。

事实上,甘露之变后,只有一个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窜下跳反对仇士良,即使如此,也把仇士良吓得一个劲退缩。因为刘从谏上表中央政府时说,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随时可以带着军队去干掉仇士良!

要知道,就一个节度使这样表态(而且绝非什么牛X闪闪的节度使),都能把仇士良吓住;如果众多节度使都这样大呼小叫,仇士良当时还怎么玩呢?

所以,不论仇士良怎么玩,他也必须得让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更得尊重朝臣集团的既得利益;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央政府是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否则,地方军人趁乱闹事,宦官集团作为臭名昭著的一种力量,当时就有可能被清洗出局的。

因为类似的原因,甘露之变后经过一系明争暗斗,最后还得恢复到旧轨上,而一旦回到旧轨上,仇士良就知道自己的前途实在不妙。

于是,仇士良就选择了主动退休。

仇士良这样做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他此前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维护帝国的稳定,绝没有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意思,更没有领导宦官集团要反天的意思。

面对仇士良的这种退缩,皇帝暂时非常满意,而且也不敢轻易动他,所以就批准了他退休,并给了他优厚的退休待遇。但是一年之后,皇帝就对他反攻倒算了,幸好仇士良死的比较及时,所以也算寿终正寝了。

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的宦官、朝臣、军人集团三角平衡关系非常稳定。

在这种背景下,仇士良再风光无限,他的权力也非常有限。

首先,宦官集团再强大,也无法打破朝臣集团对他的制约。

甘露之变后,仇士良把朝臣集团杀了个一塌糊涂,最后的结果,也就是朝臣集团换了一拨人上来,而换上来的这拨人,还是继续与仇士良作对,关键是仇士良还奈何不了人家。

其次,宦官集团再强大,也无力打破军人势力对他的制约。

作为军人势力,不要说宦官集团了,就是皇帝加上宦官集团,再加上朝臣集团联手。

更主要的是,有上述两种力量制约,宦官集团再牛逼,也不敢真正凌驾于皇帝之上。

因为他们真正敢凌驾于皇帝之上,这两种力量打着保卫皇权的旗号清君侧,宦官集团恐怕都不够当盘菜吃!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仇士良一度风光无限,最终却只能在皇帝的猜忌下选择主动退休。

据史书所说,仇士良退休前,给送行的宦官们讲了一番至理名言。

你们以后一定想办法成为皇帝的最佳损友,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能长久的享受荣华富贵。换而言之,你们必须得想办法让皇帝喜欢吃喝玩乐,绝不能让皇帝关心国家大事。

面对仇士良的这种教导,送行的宦官纷纷点头称是。

这种内容,几乎被所有的史书所引用。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它是政治宣传的内容。

因为中晚唐的宦官政治,就是一种制度化的东西。宦官拥有巨大的权力,绝不是源于他们善于讨好皇帝,更不是简单的因为皇帝昏庸。

在这种背景下,宦官想拥有巨大的权力,就是得时刻用事实证明,他们是最忠于皇帝的力量,他们是与皇帝利益最密不可分的一股力量。只要能做到这一点,皇帝自然会不断加强他们的权力。

否则,他们再会教皇帝吃喝玩乐,也是没有价值的。

事实上,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越来越强大,主要是因为事实证明,宦官集团是皇帝最可以信赖的力量。所以,皇帝才会让宦官的权力不断系统化、制度化。

宦官给皇帝当最佳损友,所以拥有了巨大的权力。那不过是标准的政治宣传结果。在这种宣传中,宦官自然是邪恶变态的化身,而信任宦官的皇帝也都一个个脑袋跟骗踢过一样。

关键是,仇士良在退休时对着众人说出这种话,就是自己给自己整砍头的材料罢了。因为只要这件事坐实了(他曾说过这些话),都不用找他别的罪行,就可以把他拉出去杀头了。

因为你一直这样祸害皇帝,祸害国家,临走时还教你的狐狗友继续这样祸害皇帝、祸害国家。你说你该死不该死?

甚至而言,对你这种教导点头称是的宦官,也都可以拉出去杀头了。因为你们这是计划以后要干什么啊?

这种内容,在各种政治宣传的段子中,没准真会出现。问题是,谁敢相信一个正常人会说出这种话呢?

END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蓦然回首,邂逅经典文化。

本文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学习,

责任编辑:zN_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