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观察:资治通鉴:当别人想拉我们下水时,先盘算下如何做才更有利于自己
2022-06-15 06:45:51 来源: 腾讯网

《资治通鉴》第一卷 周纪一

【原文】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译文】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

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

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

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背景解析】

自从赵韩魏三家里应外合灭掉智氏家族后,三家开始独自发展。虽然共同的敌人被除掉,随着时间的发展,三家之间开始爆发彼此的冲突矛盾。

由于地理的原因,赵韩魏三家地盘横纵交错,为了更有利发展自己的势力,势必想办法把路上的其他人给清除掉,于是就发生了上述材料中,韩赵分别想联合魏家来瓜分第三方。

【材料解读】

1、为什么韩赵两家争相从魏国借兵,而不是韩赵联合攻魏?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451年韩魏赵三家联合灭掉智氏后,赵家获得的利益最大,韩魏次之。之后43年也就是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攻打中山国前,韩赵势力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然而智襄子被杀后,魏文侯成为晋国执政者,再加上魏文侯重用李悝,在国内大力改革,综合国力迅速大增。最后从实力排序来看,三家中赵家老大,魏次之,韩最弱。

这种情况下,只有老大联合老二或者老三联合老二攻打第三方才有搞头,因为如果老大联合老三攻打老二,魏国被灭后,老三能否独善其身呢?显然以当时的实力,韩是做不到独善其身的。故而韩家族长只要脑子不进水,无论如何是不会跟老大合作灭老二的。

2、为什么韩赵邀请魏去瓜分第三方,魏文侯都拒绝了呢?

从魏家角度讲,韩赵之间发生矛盾,跟魏家一点关系都没有。对方没有得罪自己,又没有损害自己的利益,反而要帮助其他人灭掉第三方,这不就是自找麻烦充当帮凶吗?

何况魏如果联合赵把韩给消灭了,后期若与赵发生矛盾,能不能打赢还是一回事,但是在国际上肯定是没办法拉盟友帮助自己的。因为自己曾经充当帮凶把小弟给灭了,哪天说不定反咬盟友一口。

魏若跟韩联合攻打赵,从实力上说,是无法一举灭赵的,到时候战争陷入僵局。从地图上看,你会发现,魏处于韩赵之间,拼死把赵灭了,魏也会元气大伤,到时候趁你病要你命,很容易被其他诸侯乘虚而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难道三家之争,就因为魏家充当和事老就停止了吗?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何况在晋国国内是三只老虎,而且地盘相互接壤,三家日后的矛盾还会持续进行,这是客观条件所导致的。魏文侯之所以,韩赵都来求自己,自己谁都不帮。其实他这样做的目的,其一让第三方知道对方曾经都找过自己,这样有利破坏韩赵之间联合的可能。其二在魏文侯的沟通下,韩赵都会意识到,三家彼此你争我伐是没办法消灭对方的,与其相互内斗,最终被其他外部势力给团灭,不如把内部矛盾向外释放,于是赵向北和东边扩张,韩向南边的郑国扩张,魏则向西北秦国扩张。。

魏文侯眼见老大和老三有矛盾,自己谁都不帮忙。这样的选择其实是明智的,利用韩赵两家都有求于自己的优势,趁机取代赵国成为三晋霸主。

【启发】

第一,平衡与分化

在我方没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一方面我方不能主动打破平衡,另一方面要与第三方共同制约想要打破平衡的一方。同时,对于其他两方,尽可能地分化对方的关系,避免对方联合起来针对我方。

第二,发展与制约

三方破局关键在于实力,维持平衡的目的在于避免过早进入斗争期,以及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三方平衡的局面时间对于三方皆有利,因此需要通过时间去消耗对方的实力,一旦某一方松懈落后,实力差距由此拉大。就好比三国时期,魏吴蜀三国一样,只有建立三足鼎立,然后通过时间去消化对方的积累。

第三,外放与内斗

三方斗争,表面看起来平衡,但是矛盾并不会消除,只会越发激烈,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分配方式。为了延缓矛盾的爆发,可以通过制造更大的外部矛盾或通过外部利益回馈,可以使得内部矛盾暂时平缓。三国时期,刘备去世后,蜀国在诸葛亮的领导下,蜀汉内部已经出现了不可协调的矛盾,为了缓解内部矛盾,诸葛亮不得不三番五次远征北方获取利益来转移内部的矛盾和注意力。

责任编辑:zN_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