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热门看点:乾隆抄了康熙的1个政策,最终结果如何?让人意想不到
2022-06-13 07:25:55 来源: 腾讯网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曾在康熙、雍正、乾隆迎来盛世,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连康熙也出现过重大的错误决策,而这项决策不仅被乾隆抄了去,甚至更加严格,也埋下了一个清朝走向灭亡的祸根。

相关资料图

我们都知道,康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英明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注意缓和阶级矛盾,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农业政策,重视农耕,发展经济,改革税收,疏通漕运,同时还对三藩、噶尔丹等各地反清势力大规模用兵,实现清朝的国土完整和统一。

▲康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英明的皇帝。(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不仅如此,康熙还开海设关,发展内外贸易,重用海外传教士,学习西方近代科学,使中国社会出现“天下初安,四海承平”相对稳定的局面,为开启百余年的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夯实基础。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晚年的康熙帝沉浸于前半生的丰功伟业之中开始倦于政务,标榜仁政,致吏治废弛,从而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收复了中国台湾地区之后,康熙皇帝就把当年的迁界禁海令给废除,开放了四个港口让中国人出去做生意,这个生意一做就是几十年,但到了康熙晚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康熙决定闭关国门。

▲康熙晚年,决定闭关国门。(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公元1714年,当时有艘商船非常可疑,江苏巡抚张伯行就派人前去检查。调查人员到了当地之后,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官商勾结”非常严重,当地的富商张元隆竟然和两江总督噶礼,有着不清不楚的不正当交易。

那么张元隆和噶礼是怎么交易的呢?他们用官船运送大米,往海外走私,对国内经济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当时康熙觉得大米走私的问题,是应该好好管控一下

▲康熙觉得药好好管控大米走私的问题。(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而张伯行也对康熙说了大米走私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张伯行认为,大米出口给外国人赚取了外汇,非常多的白银流入中国,因为当时白银是主要货币,这就导致了白银的贬值,从而造成通货膨胀,米价上涨,百姓吃饭的成本就贵了,万一以后吃不起饭造反怎么办?虽然这种想法是真的很荒谬,但是康熙却听进去了。

于是在康熙五十五年,皇帝又再度下禁海令,不过此次的禁海并非严禁,而是有限度的开放对海外的贸易,禁止中国人出国做生意,但是外国人还可以来中国做生意,即便如此,对民间的贸易势力也是迎头痛击。

▲乾隆中期,大清的闭关锁国也正式开始了。(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乾隆即位后,在对外贸易方面基本上沿袭了先祖的政策。18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开始工业革命,其海外贸易日益扩张。特别是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首的西方商人,一直强烈渴望寻找机会打开中国市场。

等到乾隆中期,清廷直接就把康熙禁止中国人出国做生意但外国人仍然可以来中国做生意改为禁止中外贸易,这就相当于关闭了所有的通商口岸,大清的闭关锁国也正式开始了。

▲闭关锁国的决定严重影响了清朝发展。(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这个决定严重影响了清朝的发展,一直到外国人用鸦片毒害中国人,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才被迫又打开了通商大门。可以说,康熙皇帝当年的一个错误举动,让乾隆学了过去,而这直接就导致了清朝的没落

参考资料:《清史稿》

责任编辑:zN_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