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韩信被杀前的话语让刘邦心颤
2022-06-11 08:21:53 来源: 腾讯网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军事家。秦末乱世,群雄涿鹿中原时,韩信还是一位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主。

一直到了秦二世二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这才带着佩剑投靠于项梁。项梁死后,改投项羽门下,升任郎中。之后,韩信曾多次献计于项羽,却一直不予采纳。

一气之下,韩信这才转投刘邦门下,后因骁勇善战受到了刘邦的重用。楚汉之争时,韩信多次立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可以说,刘邦汉室江山的建立,少不了韩信的功劳。然而,这位为西汉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无双国士”,仍然没有逃脱了兔死狗烹的命运。

公元前196年,一代战神韩信最终走上了不归路。他在萧何的诱骗下,只身进入皇宫。然后被吕后杀死。因为刘邦和韩信有过约定:"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所以韩信的死法很凄惨,他是被吕后装在布袋里,悬梁于房梁之上,然后被竹签刺死的。一代战神最后落了个如此的结局,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韩信死后不久,刘邦出征回来,得知事情的真相以后“且喜且哀”。随后问了吕后,韩信临死前有没有说过什么话。吕后一一道来,刘邦听闻后突感脊背发凉。那么韩信在临终前到底说了什么?

根据《史记》记载,韩信临死前说过这么一句话。韩信:“吾不用蒯(Kuai)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韩信后悔没有用蒯通的计策,最后却被一个女人所杀,难道这是天意吗?

刘邦听了这句话以后,顿感脊背发凉,心中揣测这个蒯通到底是谁?如果韩信听从了他的话,这还了得。于是,就下了一道圣旨,一定要抓住蒯通活煮了。

蒯通,自幼博览全书,足智多谋,才华不在张仪等人之下。只不过,随着秦国的统一,像他这样的纵横家不再吃香,最终落了个无用武之地。

秦始皇死后,山东战事频发。蒯通看准了机会,准备在乱世中有一番作为。公元前203年,韩信歼灭魏、赵、燕国,准备攻打齐国。(蒯通是齐国人)谁知道刘邦的帐下纵横家——郦食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竟然说服了齐王投降。

而此时的韩信正统领着大军向齐国奔来,势必要拿下齐国。结果,听到齐国投降的消息后,韩信不得不失望地撤出军队。就在这时,蒯通却对韩信说,齐国虽然投降了,却没有下诏书。因此,可以率军攻下。毕竟,当时的齐国可是一个大国,拥有七十二城池。

韩信听了,觉得很合理,于是率领军队向齐国发动了总攻。当时的齐国已经要投降了,所以也没有设防。就这样韩信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七十二座城池。齐国灭亡时,齐王却认为郦食欺骗了自己,于是就把他放在锅里煮了。郦食可是刘邦最信赖的谋士之一,能力不低于张良等人。因此,齐国一事,韩信和刘邦之间就有了间隙。

在还没有灭亡齐国之前,韩信对刘邦还是忠心耿耿的。自从齐国灭亡后,韩信突然意识到刘邦对自己的限制似乎没有那么大。看着自己手下几十万名雄兵,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翅膀硬了。于是,就和刘邦讨价还价起来。

刘邦被困在荥阳时,遭到了项羽军队的围攻,形势非常危急,急需韩信的支援。就在这时,韩信并没有派兵,而是派遣了一个使者。这位使者不是来救刘邦的,而是来讨价还价的。使者告诉刘邦,韩信之所以没有发兵救援,就是因为自己无名无分,希望刘邦封他个“代理齐王”,这样他才好发兵援助。

这是摆明的落井下石,意思是说,你不给封个王,我就不救你,看你能把我怎么着。还好当时刘邦的身边有很多谋士,言明了事情的厉害之处。如果此时的韩信不加以利用,有可能成为飘摆不定的棋子,最终会把自己推向深渊。于是,刘邦不仅把韩信封了齐王,而且还把“代理”二字去掉。而这件事也成为了韩信被杀埋下了伏笔。

韩信当上齐王以后,蒯通曾给韩信一个建议:从你的面相来看最多不过是封侯的命,而且前方的路途会凶险异常,可是我看你的背影,却发现贵不可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蒯通从韩信的面相上来看,最多就是封侯的命,而且路途异常凶险。但是看其背影,却贵不可言。

韩信一听就来了兴趣,就问何为背面,到底该怎么办。蒯通解释说,你现在手握重兵,倒向汉王,汉王一定会成功,倒向楚王。那么楚王一定会胜利的。我建议你自立为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到时候再实现帝王霸业。

从蒯通的解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所谓的背面就是指背叛刘邦,只不过,这句话被蒯通说得异常的好听。从这一段话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蒯通的才华并不在萧何、张良之下。如果韩信听从了他的建议,必定会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再加上韩信的军事才能,中国的历史就有可能改写,更不会有什么西汉王朝。因为三足之中,刘邦一方是最差的。

结果蒯通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韩信的认可。最后失望透顶的蒯通,只能装疯卖傻地逃命去了。后来,蒯通被刘邦抓了起来,并架起了油锅要炸了他。临刑前,蒯通却因为一句话救了自己。蒯通:“狗忠于主人,对以外的人狂吠。当时并不知道有您。秦灭时,天下英雄共逐之。和我这样的人多得是,难道陛下杀光所有人吗?”

刘邦听后,认为蒯通说得很有道理,又加上刘邦爱人才,也就放过了蒯通。而蒯通也得以善终。

只是可惜了韩信,像蒯通这样的大才弃而不用。如果当年他听从了蒯通的建议,你认为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责任编辑:zN_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