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起自布衣,是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开国天子,比汉高祖刘邦出身更低微,上无片瓦,下无立锥的赤贫之家,以至于父母兄长相继饿死之后都没有安葬的地方,好在同村的刘继祖大发善心,给一块地埋葬父母。朱元璋对刘继祖的感恩可谓是真情意切。后来能吃饱饭的朱元璋的情感回忆:“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
俗话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虽然刘继祖早亡,但是朱元璋感念他当年的恩情,不仅被追封为“义惠侯”,配祀在皇祖陵中享受皇家祭祀,还带给子孙后代二百余年的荣华富贵和荣耀,回报可谓丰盛。
尝尽生活苦涩,墓地恩情犹记在心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困家庭,在战乱、动荡不安的时代,朱元璋还不满十六周岁,正处在懵懵懂懂的青春前期。这时的他,却早已品尝到了命运的苦涩和严峻。
俗话说“羊马年好种田”,然而,至正三年这个羊年却一夏无雨,粮食减产一半,以至于闹饥荒,人们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
从草木返青开始,人们就四处剜野菜,剥树皮,搀在粥里吃。两碗野菜稀粥吃进肚里,根本扛不住饿,光一泡尿又都撒光了。
就在这时候,瘟疫又来了,使人们突然发高烧,上吐下泻,人很快虚脱,一般挺不过三五天就死了。这种恐慌笼罩了整个凤阳,不少人家打起包裹,锁上院门,开始逃难去了。
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逃了一辈子难,如今已六十四岁,身躯佝偻,年迈的他一个多月没吃过一顿正常的饭,加上又患疫病,最终在绝望中呻吟结束了他的所有苦难。
然而,对于朱家来说,这却只是灾难的开始。就在朱五四去世前三天,重八的大哥朱重四也染疫病倒下了,几天后也去世了,最后五十九岁的老母亲陈氏也撒手人寰。
十六岁的朱元璋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一个个在面前死去,却无能为力,只有和活着的人相对痛哭。十六天内,连失四个亲人,对朱元璋的精神打击不言而喻了。
而在此次灾荒之前,二嫂三嫂都已先后病故,二哥的独生子也夭折了。原本人口旺盛的朱家,现在也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重六,以及大嫂王氏和她的一双小儿女。
从朱元璋记事起,朱家就不停地搬家。朱五四的人生中搬过七次家,从江苏再到安徽,却也没有找到一块能养活一家人的土地。
如今,他被土地榨干了一切,大地也都没有一块他的葬身之处。大嫂带着剩下的儿女回娘,家里只剩了朱元璋和二哥朱重六了。
走投无路之下,兄弟俩狠起心厚着脸皮去求地主刘德,本以为主佃关系多年,刘德会念及主佃之情,不至于忍心让佃户暴尸荒野。
谁知,刘德没有一丝怜悯,反而“呼叱昂昂”,把兄弟俩痛骂了一顿赶了出来。最后还是刘德的胞兄刘继祖看不过眼,给了他们一块荒地,这才没让亲人的尸体去喂野狗。
兄弟双眼含泪,跪下用力磕了几个响头。刘继祖忙把他们搀了起来,挥手说道,你们兄弟赶紧回家准备准备给父母入土为安。
其实,朱元璋家连一粒余粮都没有,翻遍整个屋,也找不出一件完整的衣服可做寿衣。父母只穿着那身破烂衣裳,卷着那张破旧不堪的芦席入了土。加上兄弟二人都饿得脱了相,哪有力气挖深墓穴,只好草草埋了了事。
朱元璋后来回忆此情景,伤感说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在刘继祖帮助下,他们父母也总算入土为安,这时候,朱元璋兄弟二人为了讨生活,也准备像父祖当年那样,分头去逃难。
想到家破人亡,亲人离散,兄弟俩抱头痛哭。用朱元璋的话说:“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
哭声惊动了隔壁的汪大娘,老人家挪着小脚,过来安慰兄弟俩。汪大娘说,二哥年龄稍大点,一个人出去讨生活还行,但重八年龄太小,不如到村头皇觉寺里当个和尚,虽说也不能吃饱饭,但不至于颠沛流离。
后来,朱元璋在《皇度碑》中写有一句:“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客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
不过,朱元璋到了庙里当和尚没多久,全县大饥,寺庙里的粮仓也吃空,老和尚宣布粮食已尽,叫大家各谋出路。
朱元璋只当了五十天和尚,还没来得及学习念经做佛事,对朱元璋来说,唯一的出路,除了乞讨还是乞讨,也别无谋生手段。
不过,寺院给了朱元璋一套僧装,一个木鱼,一只瓦钵,有了这一身行头,不是当乞丐“要饭”了,而是可以美其名曰去“化缘”,其实,名目虽异,内容则一。
当朱元璋背上破包袱,提上木鱼和瓦钵,走出皇觉寺破败的大门的那一刻,游荡生活就此开始了。
三年游荡险恶的江湖,朱元璋对基层百姓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人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至正十二年,朱元璋穿着破烂袈裟来到濠州城下,从这里开启了朱元璋成功的序幕。
朱元璋在化缘的路上遇到好友汤和,在汤和的劝导下,他决定投靠“红巾军”的郭子兴,初入义军的朱元璋当然只是一个小角色。
郭子兴对朱元璋越来越欣赏,后来将干女儿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他成了义军元帅的女婿。
至正十三年,郭子兴遂命朱元璋回乡招兵买马。这一安排是由于朱元璋在营救郭子兴过程中出了大力,郭子兴对朱元璋更加放手使用,提拔朱元璋为“红巾军”镇抚大将。
此时离他当初投奔红巾军,仅用一年三个月,从当初的一个落魄小子居然变成了红巾军的军官,骑着高头大马,身披绸缎衣服,今非昔比,也算得上衣锦还乡了。
这时侍卫来报有故人来访,朱元璋闻声一看,竟是汪大娘儿子曹秀和刘继祖儿子刘大前来投奔。
得知汪大娘和刘继祖已亡故,内心无比惆怅,遂留下刘大和曹秀作自己贴身护卫,这哥俩虽然资质平平,但朱元璋一直把他们带在身边,不让他们二人到战争前线涉险。
但这哥俩看到别人在前线杀敌立功也颇为眼红,屡屡申请到前线,但都被朱元璋拒绝了。朱元璋说:“我不想看着你们去冒险,去送命,不想对不起我的恩人,你们的父母。”
也是,古来征战几人回,朱元璋对他们的爱护确实是真切的。
当吴王后,返乡探望省墓
至正二十六年三月,朱元璋回想当年从凤阳招兵之后,已经离开家乡整整12年。得知濠州被收服,这天正好是他大哥的忌日,前三天又是父亲的祭日,离母亲祭日也不过短短十三天,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内心充满了遗憾。他决定趁此机会,回乡省墓,当即带着刘大与曹秀一行人返回家乡。
此时,朱元璋忆起当年草草埋葬的父母,一阵辛酸再次涌上心头,在外戎马倥偬十几年,无暇顾及家乡,没有一次是风光为爹娘省墓,闻听此消息,激动得无法言喻。
据史书记载,朱元璋返乡心切,本来平时用五天的路程,他仅仅用了三天,可见其归心如飞。
他曾经说过:“濠州是我的故乡,即使收复了全中国,没有收复濠州那也是不圆满的。”
回到村落后,朱元璋看着曾经自己熟悉的故乡,对身边人感慨,虽然村还是那个村,但已是物是人非,朱元璋自己家院子也坍塌成了一堆瓦砾,当年的一切人和事,都已经成为过往。
本来这次他衣锦还乡可以洋洋自得的,但一看家乡破败不堪的此状,莫名地暗自垂泪。
朱元璋来到破败的家里,他见到的第一个人是他儿时的玩伴刘舔儿。刘舔儿比朱元璋大两岁,此时也不过四十二岁, 已经被艰难的生活折磨得像一个行将就木的小老头。
朱元璋凭着记忆找到了父母的坟头,但经过多年无人照料,坟头长满荒草,已是平地,朱元璋感慨万千,想着自己如今的富贵,而父母的坟头如此荒芜,不仅跪地泪如雨下,他还决心将父母骸骨起出来,风光改葬。
但被跟随他的官员极力反对,他们认为朱元璋能有今日,足以证明其父母坟地的风水是极好的,要是起坟改葬,会破坏了他们老朱家的风水,此言朱元璋觉得有理,于是下令将坟地扩大,弄得像个帝王家的坟地。
乡亲父老得知朱重八回来了,轻声问道:“重八你现在都做吴王了,好大的阵仗!”
朱元璋拉着乡亲们的手,非常亲热,叫手下把带来的干粮和肉都分给了乡亲们,朱元璋还觉得不够,又给乡亲们每户两匹绸布、两匹棉布和二十两银子。同时宣布赐给村里剩余的二十户乡亲每户二三十顷地免十年钱粮赋税,众人感激涕零急忙谢恩。
与此同时,朱元璋任命刘大和曹秀为守陵官,并对乡亲们说:“以后你们就不要种地了,地租给别人,我立你们为陵户,你们以后和你们的子孙后代只要专心地看好朱家的祖坟和祭奠之事,快快活活度日就行!”
朱元璋看乡亲们脸上的喜悦,甚是欣慰,但朱元璋发现曾经给放过牛的地主刘德没有来。原来刘德得知曾经被他羞辱的朱重八现在是吴王,吓得大气不敢喘,哪还敢露面。
朱元璋问乡亲们问刘德去哪了,没人敢回答。因为大家都知道刘德曾经羞辱过朱元璋。
朱元璋随即让人将刘德叫来,刘德心惊胆战地来见朱元璋,一看这阵势,可把他吓坏了。平时只在村里耍横的他,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吓得两腿发软下跪磕头使劲认错。
朱元璋看到当年意气风发的地主,如今已是垂垂老者,感慨得把刘德扶起来,说道:“嫌贫爱富是人之常情,你也没想到我能飞黄腾达,身份高贵,成为天下至尊。”
说完,不计前嫌的朱元璋也赏赐给刘德三十顷田,在场之人纷纷被朱元璋的豁达所感动。
之后,朱元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乡,并且一再嘱咐乡亲们要保护好自己。而已故的刘继祖更不会想到,因为自己当年的一块墓地会给凤阳带来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称帝后,回馈家乡凤阳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定都应天。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徐达平定陕西之后,朱元璋想起定都的事,于是召开朝会发起群臣讨论。
自古以来国都都是一个国家、政权的中心,所有号令等都从此出,地理位置、交通位置和军事位置都相当重要。
当年项羽灭秦后不听劝告,放着地形险要、进可攻退可守的关中地区不要,而选择了四周都是平原的彭城(今江苏徐州)作为国都,唯一的理由就是“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结果被刚刚平定了三秦的刘邦集合五路诸侯共计50万兵马长驱2000余里趁虚而入,打得他找不着方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都之所在,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生死存亡。
当时朱元璋手下文武众臣提出的主要国都候选城市有西安、洛阳、应天、汴梁、大都几地,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朱元璋看到群臣意见各异难以统一,于是提出了早已埋藏在自己心中以凤阳为中都的想法。
群臣都惊呆了,凤阳?凤阳是个怎样的地方?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地方,那就是“穷”。
穷没什么,关键是这个地方只有巴掌那么大一小块儿。一个又小又穷的地方能作为国都吗?
能,只要朱元璋想让它能,它就能。文武百官心里都清楚:朱元璋之所以想要将凤阳立为国都,是因为凤阳是他的家乡,他想光宗耀祖。
说白了,这依旧是浓浓的乡情在"作祟”。
就连刘伯温都直截了当告诉朱元璋:“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
但朱元璋力排众议,下令仿照南京规制在凤阳营建中都,并签署行政命令,即开始着手营建中都,工程浩大,动用人数众多。
朱元璋一面下令在当地设立行工部,具体负责营建工作;一面又相继命退休后的李善长,及作为亲信的汤和、吴良及工部尚书薛祥等人前往督工。这自然表现出了朱元璋本人对建都一事的重视程度。
经过六年的时间,中都“规制之盛,实冠天下”,不但规模宏大,建筑要求也一直很高,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此是不惜成本的。
与此同时,陵园圈进了许多乡亲的祖坟。按照历朝历代的定制,这些普通人家的坟墓都是要迁出皇陵,不得混于皇陵之中的。
但朱元璋的批示却是:“此坟墓皆吾家旧邻里,不必外徙,春秋祭扫,听其出入不禁。”
洪武七年元月,朱元璋专门设立皇陵祠祭署,朱元璋为了纪念汪大娘,将她的儿子曹秀改姓汪,取名汪文,刘继祖的儿子刘大也正式改名为刘英,朱元璋将这两故人随之升迁成“皇陵祠祭署署丞”和“署令”。
朱元璋不仅一直厚待刘英和汪文,对汪文的儿子汪伦,刘英的儿子刘鉴,照顾也是十分周到,衣食无忧,接到应天国府读书。
洪武十一年五月,皇陵完工后,朱元璋再次将故去的恩人刘继祖追封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义惠侯夫人”。
朱元璋对刘家后人更是关怀备至。刘英得了太常寺卿的虚职,虽未有实权,但此虚职也被儿子刘鉴所继承,并特命将刘继祖夫妇、汪大娘,还有有恩于朱元璋喊过干娘的赵氏都配在陵寝内,享受皇家烟火祭祀。
而朱元璋对汪文、刘英就像自家人一样。尽管汪文、刘英在朱元璋面前无拘无束的,但他从不责备他们,反而觉得更加亲切。
有一次,刘英从凤阳来南京来看望朱元璋。因为朱元璋政事繁忙,刘英被告知三天之后才召见,刘英却生气回家了。
换是他人,谁敢?换他人,估计够灭九族了。
面对刘英此举,朱元璋并非生气,反而是刘英赌起气来,不接受朱元璋的邀请。
因为请不来刘英,朱元璋感到很歉意,琢磨着怎么才能把刘英请来。可就在这时候,等来的是刘英病故的消息,朱元璋悲痛不已,特意写了一篇《祭署令刘英》:
“昔者朕寓居是方,存亡者感英父子之恩,至今犹存情怀,未尝有所忘也。前者英赴京来,朕为机务浩繁,兼寿有年,失顾问于英,三日复觉,令人觅英所在,莫知所之。稽于金川之门守者,报无知英之出入。复于京内物色数日,乃知英还矣。命召复劳再见,久未至。再命召之,告者乃云英亡。呜呼!感恩之道常怀,感恩之礼未终,英遽然长逝,朕思昔恩,不胜嗟悼。特以牲醴奠祭之。英其不昧,飨之!”
可见,朱元璋对刘家确实有真切的情感。
靠着这样的一个特殊身份存在,汪刘两家不仅在洪武一朝享尽荣华富贵,后世诸朝亦是如此,两家世袭为官,直至大明终结。
想到洪武朝被朱元璋屠戮殆尽的开国功臣们,刘家的这份乡情是何等的贵重、深远。
而凤阳一地,因刘继祖的一块墓地,带来特殊政策,获得了极大的优待。但即便各种政策倾斜,依然没有帮凤阳真正摆脱贫困。
结语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而刘继祖因当年的这一善举,为自己的子孙赢得了200多年的荣华富贵和荣耀,甚至给凤阳一地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了巨大提升。在后来朱元璋无情大肆屠戮功臣情况看,确实是一副铁石心肠,但对刘继祖半分墓地的恩情,就显得足够情深义重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也并非是无情寡义之人,无情寡义,只不过是所谓帝王心术罢了。
而刘继祖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好人终有好报”!
-
乐享端午假期 贵州发放1000万元文旅消费券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发布信息,为迎接端午小长假,贵州推出多项优惠和活动迎端午假期,其中,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于5月28日...
-
福建推出“4个100”文旅产品 做热周末与暑期文旅市场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做热周末和暑期文旅市场工作新闻通气会。会上介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推出4个100特色文化...
-
50%限流开放 北京图书馆、影剧院等室内文化场所有序开放近日,在继续分区分级做好社会面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北京市连续7日无新增社会面病例的区,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美术馆...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全国将办6200余项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全国各地集中开展系...
-
居全国首位 广东2022年新增债券发行进度已超八成日前,广东省率先发行财政部下达的2022年第二批新增债券1398 8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1266 8亿元、新增一般债券132亿元,为...
-
乐享端午假期 贵州发放1000万元文旅消费券
2022-06-02 08:40:00
-
福建推出“4个100”文旅产品 做热周末与暑期文旅市场
2022-06-02 08:37:20
-
50%限流开放 北京图书馆、影剧院等室内文化场所有序开放
2022-06-02 08:34:50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全国将办6200余项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2022-06-02 08:33:00
-
居全国首位 广东2022年新增债券发行进度已超八成
2022-06-02 08: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