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中国人口最少的3个姓氏,比大熊猫还稀有,一姓被韩国人认作祖先
2022-05-17 10:21:46 来源: 腾讯网

中国人宗族姓氏观念很强从历史上看,姓氏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现实来看,姓氏是人们对其祖先或同辈关系的称呼,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候地位低贱者连自己的姓氏或字都没有,只有人惯的绰号。

至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但姓的重要性丝毫未减,然处于非常重要的位

在西方国家,男女双方一结婚,女变姓,变成丈夫的姓,中国根本没有这种情况。 对些宗族观念却无父母而言选择上门女婿姓氏。在我国,"姓名权"也同样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并被赋予了权利和义务。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个人身份的确定。姓氏在中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姓氏部落相伴已久时姓氏作为符号,是连接与宗族部落人民的有力"粘合剂",鼓励我们同一宗族同心同德地作出贡献

01""字姓有的人比大熊猫还少

从古今,已经用了1.8万多个姓氏5000多个姓氏仍用着,众多姓氏中23个是普通姓氏占中国人口的60%.在生活中,我们几乎都有“王”,“李”,“张”等姓氏的朋友。

是剩下的那些并见的姓人口往往少,有姓甚至很少有人听说。在世界各国中,只有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广泛。所以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是哪?恐怕很难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人口最多的三个姓就是大熊猫和大熊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最3个姓有1个姓比国宝大熊猫更珍稀,也是韩国的始祖。

"李、王、张"号称"三大姓",这三大姓约占中国总人口的21%。 而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也存在着一个特殊群体——“李王张三小”家族。这个家族人数众多,分布广泛,在历史上曾长期活跃于内蒙古地区。 与三大姓相对应的还有三小姓,以为三小姓最多见,用它们的人非常少。

被称作"三小姓中最末一个"的就是"难姓",用此姓的人甚至少于大熊猫。

此姓"难"读n ì ng,"难"姓很古,也被朝鲜人视为其先祖,这就要从"难"姓的由来谈起。

02从头开始知道姓氏是怎么来的

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姓氏”如何产生。 我们知道,中国有很多古老的民族都有着独特而复杂的姓氏制度,其中以汉族最多。那么为什么叫“姓氏”呢?这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黄帝族。 "姓"是当今汉语中的一个字,但是秦汉之前,"姓"和"氏"并不是一回事,如果想婚嫁的人们不知道他们结婚对象的"姓",就会酿成大祸!

据文献记载及各项考古发现,我国姓氏起源于人类原始部落,与母系社会图腾崇拜有着直接联系,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

原始部落中的人们对自然怀有极大的敬畏,以自然物象为保护神。 然而,当自然界发生重大变化时,人们往往会对自然失去信心。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例如,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古埃及就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饥荒。 一部野史曾记载过今天听到的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一个把太阳作为图腾的部落在某一天目睹日食后,他们都以为自己也将随太阳一起消逝,所以受这一信仰的影响,部落里的人们因他们的“信仰”,“祖先”和“保护神”太阳白日的消失而恐惧到死。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原始部落对于图腾的关注。

先秦典籍也有不少图腾物象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是先民们对自然万物和宇宙起源的认识与解释。其中有些神话故事,虽然没有明确地讲出它们产生的具体时间或地点,但却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于某些事物的崇拜心理。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黄帝轩辕氏家族,其母名为"附宝",附宝见旷野上漫天雷电围绕北斗枢星而来,便觉得自己已经怀孕,轩辕丘这一地点生下黄帝,并将黄帝养于姬水边,便以"姬"为姓氏。

有些读者会怀疑母系社会何以按母系社会的姓氏来算? 母系氏族是怎样产生、发展起来的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一、关于氏族公社的起源与性质所谓“氏族”即部落联盟的意思。氏族起源于何时呢? 文献上有这样的说法:"民人唯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以为小孩子生下来还活着,他只知道他的妈妈是什么人,因为当时可没像今天的婚姻这么复杂,他们不用去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而且没有固定伴侣,所以孩子的爸爸也无从知晓。

在字源学上,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姓氏者,人之所生者也。古之圣洁者,因感念天而子之,故谓之天子;由女而生,生亦谓之生。" 这个解释说明了一个问题——姓氏是由氏族部落所创造出来的。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着名的姓氏都产生于氏族部落之中。 前5个短句讲了前一个氏族部落的神话故事。

以上最后两句"从女从生、生亦声"是指"姓"为形声字,"形声字"意为一汉字具有两部分,一部分代表该汉字,称为"形旁",一部分代表该汉字发音,称为"声旁","姓"声旁即为"生",目前这两个汉字发音不一,乃由于古今语音发展而来。

知道“姓”字发音的来历后,“女”字旁边发生什么事?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同"字代表同一种母系,"嬴"字与"姜"字,"妫"字,"姒"字,"姚"字这几个中国最早的姓都有血缘关系,"氏"字代表由同一种母系传承而来。

近亲不可以结婚是现代社会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常识,但是到了古代就需要大家去试错,去吸取沉痛的教训后才能找到这个真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畸形儿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就已经出现了畸形儿。 古代畸形儿虽缺乏文献记载,但这并不代表不存在,当时人们认为它是家丑不可外扬的东西,因而鲜有此类记载。

因此在上古时代,男女双方结婚时一定要明确彼此的"姓",否则会生一个先天性缺陷婴儿或畸形儿,大家都以为生此子女是上天的谴责或某种报应,因此慢慢出现"同姓不通婚"的现象。

但"氏"是继"姓"后出现的,此时古代社会已成为父系社会,人们是以父系身份识别血缘的。

古书上写着"炎帝列山氏姜姓","黄帝轩辕氏姬姓",知道了"姓"和"氏"的由来才能读懂中华民族炎黄二帝就是分属两个以母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组织的部落,"姜"和"姬",而且各自都有代表父系一方的"氏":列山和轩辕。

在以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姓氏"被共同使用,母权制渐渐向父权制演变,但是母系社会仍有影响,这种状况直到春秋战国时代逐渐绝迹。

原始部落图腾向氏族演化是姓氏第一次演化,即“姓”。 在原始时期,“姓”是人们为了区别自己的祖先而从自然界中选择出来的一种符号或象征。 在这一点上,"姓"是氏族的象征,起着维护宗族团结与统一的作用,并以此区别不同血缘的氏族。 人口增长后,"姓"成为血缘世系发展的历史基础和血缘纽带。

03"困难"这个姓氏是韩国人承认的祖先

“难”姓起源于古鲜卑族“吐难”部落。 这个部落最初以狩猎为生,后来逐渐向中原迁徙,最后定居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据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公元5世纪以前就有了“难”姓部族。 当时还在南北朝时,古鲜卑语“吐难”就是他们给一种禽类动物起的名字,这只禽类动物经查考,确认它就是现在的鸵鸟。

为什么要用鸵鸟来命名自己的部落? 因为在远古时期的时候,有很多部落是用鸟名来称呼自己部落成员的,而且鸟名中还包含着一些吉祥寓意。如:鸟能纳福、鸟可以避邪等等。 这与上面提到的图腾崇拜有关系,这个部落所崇拜的是鸵鸟这种动物,所以将部落名称称为"吐难",并以此鸟为其部落图腾,"吐难"后发展成姓,并简化为"吐难"或"土难"。

时代变迁,北魏政权进入中原后,定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着手进行大变革。

因为中原仍是汉族文化,所以要将少数民族文化完全复制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只能由弱势方顺应大流而来,孝文帝下令推行汉化改革,包括将少数民族姓改为中原姓。

因此,边远山区“吐难氏”部落亦顺应朝廷政策,有些吐难氏人民将“吐”字改为汉字单名“难”字,另一些人改为“山”字。

此中“难”姓族因生产所需,随鲜卑族北迁至今中国东北地区,其安家落户于今松花江旁,故当时,松花江均改称“难江”。

那以后,一些鲜卑族又继续北迁,几经辗转,来到朝鲜半岛,他们也在那里安家落户。

留在中国未继续向北迁移的难姓一族目前分布于河南省洛阳市和焦作市武陟县附近4个小村庄。

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男女老手们仍用自己古老的姓"难",尽管现代汉语里"难"很容易使人想起"灾难","苦难"之类的坏词,但今天的中国人已不再图腾崇拜这个姓,它只被当作一种符号,其生活也并非很困难,并且为它所继承的古老姓感到骄傲。

姓"难",但她们的人生并不困难,因为"难"字作姓氏时读作"n ì ng",如果下一次碰到姓"难"的朋友,就不要把她们的名字叫错。

据上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它是中国最后一个姓氏,罕见。 但这次普查中却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竟然有人把这一姓别错了!这个名字叫张金柱。他是辽宁省辽阳市人。 在最初的人口普查中,普查人员都认为是当地人方言或书写造成的误差,毕竟谁愿意使用“难”这样一个陌生的姓氏?

但村里人都说:"我们的先人也是这一个姓氏。"

经报道后,这一消息传达到韩国文化署(KDO).韩国文化署原本认为无关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使韩国人极为高兴,马上派出“寻根访问团”到中国去学习,在一番考察和研究后,大家都得到了很有意思的发现。

通过韩国人向韩国“难”姓民调查了解,确认韩国难姓一族是由中国移民而来,并口口声声称一位名叫“难楼”先祖曾为官。 但他们在中国的身份却不是真正的官,而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到中国来生活呢?难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吗?他们为什么要去中国? 空口无凭的韩国人这个从中国来的先人是不是真的?

1977年考古人员在河南焦作市武陟县发掘出一篇源于魏晋南北朝时的碑文,其中记载着一位名叫“难楼”鲜卑族的官吏,难楼的故乡及亲属都写得清清楚楚,其故乡就在今武陟县。

如今在武陟县那4个小村庄里人人都姓"难",而在这些难姓的后人中间也有一些古代的传说,印证了韩国人的话:中国难姓一族确是韩国难姓一族始祖!

时代变了,远隔两国还有一族能够找到先人,实在是弥足珍贵。 不过,中国的姓氏是有讲究的,如果你不知道它的来历,那就很难叫出这个人的真实姓名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给孩子起个好名字呢? 如今仍有不少人因其姓氏怪异而担心取名字,如姓"操",姓"死",这在现代汉语中是很尴尬的,也很难有个好名字。

04“尸”姓非尸!

接下来要讲的姓氏之一,也很难有个好名字,也会引起他人可怕的联想:"尸"姓,读音sh ū。

"尸"姓在三小姓中排在最后一位,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一见这个姓氏,脑海里想到的一定是"尸"字,不过这个误会很大,尽管现代汉语里"尸"字代表"尸",可是古时候"尸"字不代表"尸"。

据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载,"尸"字原意为祭祀时表示死者受祀者,《仪礼·特牲礼》中有这样一句用原意记载的话:"尸者,所祀者之子。" 这个解释可以说是对尸为“孙”作了最准确的描述。尸是祭祀的对象之一。在《礼记·特牲礼篇》中写道:“尸,所祭之孙者也。 也就是说,用以作“尸”者,就是所要祭祀之人之孙。

《仪礼·士虞礼》一注中说:"尸者,主物也。孝子之祀不见亲,象心无所系者,立尸者而思其义焉。且男尸、男身;女尸、女身,将使异姓而不见。" 这是关于古人如何进行尸葬仪式的记载。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做法叫做“立尸”或“作尸”。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原因很简单:古人没有死。 在此更详细地说明一下,作“尸”者尚不可能地位低下,毕竟这是为了取代先祖而接受牺牲。

明白了这一切,我们便不再想姓"尸"为"尸"一意。

那么,此姓又源于何处? 这就需要我们从历史上去寻找答案了!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出现姓氏的地方应该在河南登封一带。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文化发达。 《左传》记载东周时期部分召公后裔所居地名叫"尸乡",今其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以西,召公为周王室贵族,"姬"为其姓氏。

由于《左传》等史料印证,今河南省偃师市这部分“尸”姓即来源于“姬”姓。

那么,它们为什么不叫"姬",而是改"姬"呢? 原来是为了躲避战乱或者为了避祸而改名,所以叫姬姓。那么这个姬姓又有哪些历史变迁呢? 古时候,诸侯王们分封后便用上了自己的封地名,因此在一次又一次的分化和历史长河中种种灾难而需要改“姬”为“姬”以寻求庇护时,结果如今均无“姬”这个姓氏,其已全部分化为别的姓氏。

有些人如果想了解自己姓的由来,在溯源下,还是可以查到姓的由来。

"尸"姓的另一出处还有青铜器"尸臣鼎",其中有一位西周时期王室大夫"尸臣",也出自"姬"姓,"姬","尸","名臣",但现已不能证实何处"尸"姓子孙为其裔或已无其裔。

"尸"姓的另一可查考的出处为史书所载"尸佼",战国时期思想家,原籍山西省曲沃县,今山西省曲沃县也有尸姓后裔,可能与"尸佼"有关。

05关于"山"姓的由来说法很多,但数量极少

也有“山”姓,倒数第三。 这个名字来自古代传说中的大禹之孙禹贡(即今河南新郑市),是我国北方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主要活动在夏王朝时期。据史料记载。 山姓渊源流长,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但是现在姓"山"的总人数不下2000多人。

在人口普查中调查组也发现了这一点,但是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如今这些同姓“山”的人彼此之间并无关联,但是他们都知道自己姓的由来,他们有不同的说法和根据。

部分山姓后人称其是岳飞直系后裔,当年曾遭秦桧毒打,逃亡过程中,为避免被查到,将原“岳”字移去上“丘”字外,仅留下“山”字外,故这部分人形成“山姓”。

另有部分山姓人称其为炎帝神农氏后裔。 这一点很值得怀疑,因为我们知道,炎帝神农和黄帝一样都是我国远古时期着名的人物。但是,他的子孙却没有像他那样世代繁衍下来,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发展起来了。 此渊源更甚,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代有一专司山林之官,此官又称“山师”或“山虞”者。

山是这个官职代代相传,而且当时还流行以官职为姓,所以这个脉的人用“山”为姓,他的山姓子孙一直延续到现在。

据其他部分山姓人说,其姓是从“烈山氏”即炎帝继承而来。 但这两个传说都不能证明炎帝与山氏有关联。因为炎帝是一个历史人物,而不是传说人物,所以炎帝和山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关于神农和山氏的关系问题。 据《风俗通》载,传说炎帝生于烈山这一地方并生长于此,故以“烈山”之名为姓,称“烈山氏”,其后裔以“山”为姓。

不过,据《风俗通》所载,山姓又有另一渊源,即回族山姓,早在元朝时就出现了一个官:山僧(晋宁路总管)。 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元代文献中,其具体姓名和籍贯不详。而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元史·地理志》找到答案。据史书记载,明朝末年的一个叫马文升的官员。 其祖先是康里人,则很明显入关以后才用山姓,现以为山僧后裔的山姓回族人,主要分布于河南和宁夏一带,数量极少。

也有说山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一高级官员“叔山冉”。 这个人在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做了多年县令,后来被楚平王任命为左中郎将,并担任过吴国的左丞相一职。 其后裔以其姓名中“山”、“冉”各成一姓,故今亦称“山”姓与“冉”姓有同始祖。

调查组帮“山”姓的人相互取得联系,还对其姓氏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考证,结果发现,事实的确像他们说得那样,让人不得不为我国文化传承能力强、渊源悠久而叹服。

这"三小姓"现在随着人口大融合、社会流动加快,不知道还能否把这个姓氏传承下去,想要延续传承下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今天我遇到了"难n ì ng","尸","山"这3个在中国姓中数量倒数第一的姓,如果我本人将来能够与这些姓的人相识的话,我也可以多多询问他们姓的由来,我相信我在当事人口中听到的消息将会更加有趣。

责任编辑:zN_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