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朱允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输掉江山社稷
2022-05-14 09:35:50 来源: 腾讯网

1402年,地点南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王朱棣。大势已去,朱允炆只能逃离京师,一说出家当和尚,一说自焚而死,一说远渡南洋。不管怎样,朱允炆都输掉了江山社稷,让朱棣成为赢家。

“靖难之役”,朱允炆麾下名将众多,手握“三个二”,获胜没啥悬念。谁知,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着实可惜。“三个二”,徐辉祖、瞿能、盛庸,谋略过人,骁勇善战,若能放权给他们,朱棣也蹦跶不起来。“不杀吾叔”的圣旨,还让李景隆当主帅,朱允炆没有理由不失败。

1392年,朱标病逝,冯胜、傅友德、蓝玉、赵庸等“淮西旧将”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朱元璋给朱标打造的文武班底,年幼的朱允炆压不住,自然需要帮助孙子清理障碍。1398年,朱元璋病逝,功臣宿将已不多了。

没有朱标的“班底”,朱允炆麾下还是有很多名将可用,守住江山没问题,远征漠北也还有机会。宿将序列:瞿能、耿炳文、郭英、俞通渊、顾成、宋晟、刘真等人都很能打。新生代的名将:徐辉祖、盛庸、铁铉、平安、吴杰,都是具有帅才。

相对于朱棣而言,朱允炆的武将序列优势很明显。朱棣起兵时,只有王府的八百卫士,张玉、朱能、谭渊、薛禄、王真、邱福等人,大多只是“千户”、“百户”这些小官职,战斗经验并不多。

豪华的阵容,朱允炆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也是醉了。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附近各镇兵马纷纷归顺,麾下兵马数万。耿炳文挂帅出征,率13万兵马迎战朱棣,双方在真定厮杀。此战,耿炳文轻敌冒进,遭受失败,却守住了真定。

朱元璋创业之初,作为“淮西二十四将”的耿炳文追随。守卫长兴期间,耿斌文多次击败张士诚,守住了南京的东大门。耿炳文善于防守,朱棣屡次进攻失败,麾下兵马损失不少,又不敢绕道真定,只好撤退回燕京。

朱允炆若能信得过耿炳文,不临阵换帅,再抽调各路兵马,守住各要地,朱棣熬不住,部下也会涣散。可惜,朱允炆不但换了耿炳文,还让李景隆挂帅,坏了好事,朱棣得以逆袭成功。

李景隆,名将李文忠的儿子,却远不如父亲,堪称纨绔子弟。1399年,李景隆率兵北上,攻打燕京。此时,朱棣去攻打大宁,想拉拢宁王主权,借助他麾下的蒙古铁骑参与“靖难之役”。守卫燕京的,是朱高炽。

燕京之战,大将瞿能、瞿郁、瞿陶父子三人勇猛无敌,他们攻破了张掖门,很快就能拿下城池。李景隆害怕瞿能夺取功劳,又认为燕京很容易攻克,不但没有增援瞿能,还下令撤兵,朱高炽得以躲过一劫。

瞿能,明朝名将,平定西南的功劳,瞿能与蓝玉不相上下。“靖难之役”,瞿能有两次机会击败朱棣,乃至将其阵斩,都被李景隆坑了。燕王麾下将士,他们的家属都在燕京;南军夺取燕京,朱棣只能束手就擒,没啥悬念。

燕京之战,瞿能有望一举平定“靖难之役”,李景隆坏了好事。朱棣得到宁王麾下8万兵马,尤其是蒙古骑兵后,实力大增,火速赶回增援。朱棣以兀良哈三卫的蒙古骑兵为前锋,踏破冰河,突袭南军侧后,李景隆一败涂地。

瞿能父子掩护李景隆,一路撤退,所部损失不大。1400年,朱棣率兵南下,与李景隆在白沟河对决。朱棣佯攻正面,自己则率主力赶往上游,伺机渡河。瞿能了解朱棣的战术,早已在河对面设下埋伏,迎战燕军。

瞿能麾下兵马不多,但其作勇猛,又乘着燕军立足未稳时发动进攻,南军士气高昂,无不以一当十。朱棣初次战斗,燕军损失惨重,只能绕道南军后方扎营,等次日再决战。

次日交战,瞿能立誓击败朱棣,抢先发起进攻,率数十位骑兵冲阵,挫败燕军前锋,斩首百余人。南军的奋勇冲杀,瞿能又无视建文帝“不杀吾叔”的圣旨,以弓弩齐射。朱棣仓促列阵,以骑兵正面抵挡,本人率精锐骑兵突袭侧后。

瞿能骁勇无敌,直接撕破燕军阵型,多次穿插而过,张玉、朱能也挡不住。南军增援后,瞿能前后夹击燕军,朱棣陷入重围。三次更换战马,五次砍断大刀,朱棣虽说能打,但瞿能实在太狠,父子3人同时上阵,锐不可当。

李景隆临阵想撤兵,不敢伤及朱棣。瞿能则高呼:“燕王倦矣,不乘此立功,更待何时”。手持长矛冲阵,朱棣落荒而逃,退守堤坝。瞿能杀来,燕军精锐阵亡数百人,朱棣再次逃走。此时,李景隆若能全力以赴,进行增援,朱棣就此被擒拿。

李景隆的糟糕表现,让朱棣绝处逢生。大风狂吹,折断旗帜,沙尘漫天,李景隆手忙脚乱。朱棣则借此机会,重新整合队伍,突袭大营,李景隆狼狈逃走。瞿能回来增援,视线受阻,父子三人阵亡沙场,着实可惜。

白沟河之战,南军功亏一篑,朱允炆用人不当是关键。即便如此,燕军也是元气大伤。随后的济南之战,铁铉、盛庸合力,将朱棣击败,燕军撤退。济南之战的胜利,让南军重新焕发斗志,铁玄、盛庸等人走上第一线。

1401年初,朱棣再次南下,并突袭德州,盛庸则派一千骑兵追击。朱棣亲自断后,南军不敢射击燕军,朱棣从容撤退。接下来,双方在东昌决战,朱棣又是一败涂地。朱棣中了盛庸的圈套,孤军闯入,被合围。

东昌之战,盛庸可以轻易斩杀朱棣,结束“靖难之役”。但是,盛庸不敢违抗朱允炆的“圣旨”,不敢使用弓弩、火枪射击,朱棣得以突围。即便如此,燕军也是损失惨重,一万多精锐骑兵,包括数千蒙古骑兵阵亡;大将张玉,朱棣的铁杆亲信,战死沙场。

盛庸的崛起,让朱棣十分忌惮,但朱允炆的“圣旨”作怪,朱棣还是能够躲过一劫。1401年6月,双方再次决战,地点是夹河。此次战斗,盛庸再次将朱棣包围起来,却因不敢使用弓弩齐射,朱棣率十几个骑兵突围。

初次战斗失败,朱棣仗着有“护身符”,再次组织兵马与盛庸决战,并率3位骑兵掠阵而过,南军不敢射箭。夹河之战的惨败,盛庸也是很无奈。朱棣也是雄才大略之人,唯一“封狼居胥”的帝王,斩杀朱棣不难,活捉就不容易了。

瞿能、盛庸的失败,主要是朱云炆犯了“宋襄公式的错误”,坑了自己,也坑了许多名将。夹河之战,朱棣获胜,却损失惨重,不敢轻易与南军正面决战,只能采取奔袭战术,突袭南京。

徐辉祖,徐达的长子,谋略过人,能征惯战。朱棣奔袭南京,徐辉祖火速率兵增援,在齐眉山决战。徐辉祖采取“防守反击”战术,挫败燕军主力;又派兵截断燕军粮道,取得了主动权。

夏季天气炎热,燕军支撑不住,朱棣有溃败的可能。谁知,朱允炆居然将徐辉祖调回南京,守住京师。燕军主力被拖住,江淮一带名将云集,朱棣岂能突袭南京呢?不得不说,朱允炆表现太糟糕,再一次错过战机,输掉了江山社稷。

徐辉祖南下,前锋没主帅,燕军将其各个击破,朱棣直抵长江一线。此时,燕军也是疲惫不堪,朱允炆若能严防死守,等待各路“勤王”军的到来,还是有希望击败朱棣,成为赢家。

李景隆,还是李景隆,坑了朱允炆。李景隆屡次战败,损兵折将众多,朱允炆没有责怪,对他已经很不错了。谁知,李景隆居然主动打开金川门,迎接燕王的兵马。朱允炆只有逃离京师,输掉了江山社稷,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参考书目:《明史》

责任编辑:zN_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