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文史杂谈:苏联是怎样镇压“布拉格之春”的?
2022-05-09 05:36:42 来源: 腾讯网

1968年,一场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运动席卷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不过,相较于此时捷克国内的欢欣鼓舞,苏联却一片寂静,甚至略微有些低气压。

在东欧,几乎每一次动乱都是在斯大林统治松动时发生的: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的东德造反是这样,1956年发生的波匈十月事件更是如此。但在这些国家中捷克斯洛伐克却是例外,它在动乱中维持着一个平静、稳定的局面。

东欧的混乱与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稳定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也印证一个事实: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是有过一段蜜月期的。

据资料记载,作为斯大林的真正崇拜者,时任捷克斯洛伐克最高领导人的诺沃提尼不缺威信,他不仅处处模仿斯大林的言行举止,而且还专门设计了跟斯大林一模一样的大元帅服,以表示自己的“正统性”。不过,与斯大林相比,诺沃提尼还是差了很多。

事实上,这位铁匠出身的总统能长期在捷克斯洛伐克占据高位,主要还是靠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初大清洗时的狂热。就像斯大林对付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政敌一样,诺沃提尼也将政治恐怖遍及全国。通过这种疯狂的政治行为,诺沃提尼最终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位置,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大林”。

前文也提到了,诺沃提尼是铁匠出身,才疏学浅,他之所以能在国内维持一种平静、稳定的局面,主要还是凭借强大的政治机器。正因为如此,等到斯大林去世后,诺沃提尼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1956年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的横空出世,既让一群政治犯欢欣鼓舞,也使斯大林的支持者痛哭流涕。在这种情况下,诺沃提尼的敏感神经也被触动了,他认为自己应该采取办法,挽救摇摇欲坠的极权统治。既然赫鲁晓夫想搞政治改革,那他不妨也试一试。

不过,相较于赫鲁晓夫的改革,诺沃提尼的改革就没有半点新意,它无非还是扩大企业权限罢了,这样换汤不换药的改革政策自然不能使经济有所起色。

几年的折腾让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意识道:改革不能交给官僚去执行,只要诺沃提尼的统治仍然存在,捷克斯洛伐克就不能进行改革。于是,捷克国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政治解决上了,他们迫切呼吁对政治进行改革。

进入60年代以后,诺沃提尼的统治开始动摇,尤其在经济增长、民族问题等主张上,诺沃提尼本人也遭受了猛烈地抨击。于是,捷克斯洛伐克最高领导人的位置很快就落到了杜布切克的头上。

其实杜布切克的上任是受到苏联支持的,苏联认为诺沃提尼在国内不得人心,所以对杜布切克的上任也并无异议。作为回报,杜布切克也迅速出访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向勃列日涅夫表示,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的关系不会因领导人的更迭发生任何改变。杜布切克的诚恳赢得了莫斯科的信任,他让莫斯科相信捷克改革的步子不是很大,至少他不会在某些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

可惜,这段“蜜月期”还是太短了!

随着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不断深入,苏联人突然发现事情已经脱离了掌控。他们发现,杜布切克的改革竟然直指内务部,众所周知,内务部是苏联模式的产物,也是维持秘密警察统治的根基。杜布切克的逾越让莫斯科感到不悦,他到底要将改革带向何方?

1968年4月,捷克中央通过著名的“行动纲领”,提出建立“一个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新模式”。它的实质是彻底摒弃了苏联模式,也意味着捷克斯洛伐克不仅要摆脱苏联模式的制衡,甚至要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完全抛弃苏联模式。

这一切都让莫斯科方面感到事态失控,它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层决定不能再等了,决意要以武装干涉的方式阻止捷克改革的进程。

1968年8月,华约军队全面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面对苏联的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展开反抗。8月21日,布拉格广播电台发出最后的声音:“能说的话都已经对大家说了,广播很快就不能继续下去了,这个国家属于我们,主权终将回到我们手中。”

几乎在一夜间,所有的捷克地方路标、村镇名称都换了名称,而大街上人们围着苏联军人抗议的场面更是屡见不鲜,这是捷克人民针对苏联武装干涉发出的不屈呐喊。

然而,有意义的抵抗已经结束,当改革派的杜布切克等人被劫持到莫斯科之时,“布拉格之春”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责任编辑:zN_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