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不被历史承认的清朝皇帝:在位时间仅3天,最后安稳活到了1942年
2022-05-08 12:45:23 来源: 腾讯网

晨起阳光洒落在金色故宫的大殿之中,随着一声悠长的吆喝,一张象征着权势的黄绸从地面缓缓升起,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向着殿外跑去。这是来自电影末代皇帝中的一个经典片段。这个小孩是谁呢,为什么可以在皇权中心的故宫接受万人朝拜,其实影片中这个不足三岁的小孩就是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这部电影就是围绕着他,讲述了一段关于他的故事,那么他的一生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后人愿意将他的经历拍摄出来呢?

一、天选之子

说起溥仪大家可能一时想不到他是谁,不过如果提到末代皇帝大家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想要了解溥仪,首先就从一个叫慈禧的人入手,可以说慈禧间接影响了他的一生,溥仪出生于公元1960年的醇亲王府,当时是正值光绪帝统治下的大清王朝,说是光绪帝的统治其实实际的控制权是在慈禧的手中,其实光绪并不是慈禧的亲生儿子而是她的外甥,慈禧自己的儿子年少继位于是形成了开始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时期,但是慈禧太过于贪恋权利,这也导致他的儿子虽然坐上皇位最后却郁郁而终,在她儿子驾崩后,慈禧火速把从醇亲王府出来的载湉推上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不同的人生相同的命运,在光绪帝即位后,依旧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也并没有实权,在长时间慈禧权利的压制下,光绪其实一直都是郁郁不得志,所以在当时朝中有人积极进行政治变法时,光绪帝是非常想加入实现自己的一番抱负的,然而这加速了慈禧与他的矛盾,慈禧此时已经动了废帝新立的念头,不过这个时候并没有轮到溥仪,慈禧看中的是载漪的儿子,甚至当时已经封他的儿子为“大阿哥”了,不过就在两年后就废除了这个由自己亲封的“大阿哥”。

废除的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样一来,慈禧就没有傀儡为她所用让她继续掌控政权,这时慈禧看到了只有几岁的溥仪,这下溥仪成为了真正的天选之子了,然而溥仪的家人却高兴不起来,自己家已经有一个人在吃人的皇宫中任人摆布,他们也实在不愿意自己家里这个无知幼童在进入权利的漩涡之中,稚子何辜。在电影末代皇帝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当时重病垂危的慈禧召见了这个未来的皇帝,年幼的溥仪眼神中充满了对这座皇宫深深的恐惧,可以说除了溥仪身边的仆从可以从王府进入皇宫以外,没有一个人是开心的,回到现实慈禧懿旨以下,即使对于这个三岁的孩子再不舍,他的父亲载丰也没有办法,于是在全家人担忧的目光中,溥仪坐上了去皇宫的马车,年少的他不知道,他这一走会给他带来怎样飘摇的一生。

1.登基称帝

说溥仪是天选之子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坐上本来不属于他的皇位,众所周知慈禧是一位非常贪恋权位的人,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在位期间都是受她控制的,然而到了溥仪称帝的时候,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后居然崩逝了,就是这么巧,在光绪帝驾崩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时间里,慈禧也逝世了,溥仪当时实在是太小,不然,这权利不也是妥妥握在手中了,不过当时他只是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小孩,于是,由他的父亲载丰做辅政大臣,开始了他短暂皇帝的一生。

二、年少动荡

溥仪曾在《寄秉藩》中写道:浩浩去千里,悠悠岁华长。念子增寥寥,夙夜常哀伤。目击四海沸,坐视邦家亡。久欲奋双翼,继子游东方。奈为俗营牵,日夜交彷徨。勾践志报吴,薪尝胆尝。这首诗用来形容溥仪漂泊的前半生最合适不过来,溥仪自从坐上皇位后就在懵懂中度过了三年,靠着父亲载丰和当时隆裕太后的扶持也算是无忧无虑。然而好景不长,就在1911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当时的满清政府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已然是落落寡合,落后就要挨打,随着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西方列强在北京城烧杀抢掠,不作为的满清政府毫无反抗之力,甚至连慈禧都出逃了,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不少列强在瓜分完中国的土地后,满清政府虽然再一次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可是此时已经失去了民心,已经走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

当时封建落后的大清王朝在经历了多次战争后,国力衰弱,不少有志之士开始寻找新的思想以求可以解放这个落后的国家,于是一场以反对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辛亥革命就这样开始了,随着武昌的第一声枪响,北京城的不太平也由此开始了,当时手握大权的袁世凯进入了紫禁城,迫于多方压力,隆裕太后被迫写下来退位诏书,就这样溥仪结束了自己短暂皇帝的一生。在满清政府的统治结束后,中华人民临时政府成立了,新政府虽说也给了溥仪各种优待,但他早已不能再享受当初的荣华富贵,他还是继续住在紫禁城内,有人照顾还有定期的生活费,只是已然成为了一只关在笼内的金丝雀,这只金丝雀成为了各方势力眼中的傀儡,之后的溥仪经历了复辟帝制运动,可惜当时的社会早就已经是军阀统治下的混乱时期,复辟帝制的闹剧也短暂结束了。此时的溥仪就在这样动荡的紫禁城内长大了,再也不会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孩了,他迫切地想要离开紫禁城,殊不知在紫禁城度过的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三、命运坎坷

1919年,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大思想家胡适进入了紫禁城,成为了溥仪的老师,胡适的到来给这座死气沉沉的宫殿带来了一丝活力,溥仪在接受新思想的教育下,第一次萌生出了去紫禁城外面看看的想法,不过遭受到了隆裕太后的反对,其实也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去哪里又安稳呢,虽然拦住了他去外面看看的想法,但是却阻挡不了他思想的改变,袁世凯病逝后,多方势力开始争夺大总统的位置,动荡不安的局势让溥仪第一次离开了紫禁城搬回了醇亲王府,可以说紫禁城早就成为了自己的家,在这样的动乱之中,他看着属于自己的珍宝被一件件掠夺,不知道他的心情又会是怎么样的呢。此后的北平开始了军阀混战,原本张作霖成为了北京城的统治者,但是却受到日本人所害身亡,于是一瞬间北京城又乱了起来,这时由于日军蓄谋已久打算侵略华北,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在日本人的运作下,溥仪去往了东北。

1938年,九一八事件的爆发,日本成立了“伪满洲国”,溥仪心甘情愿地加入了日本阵营,继续做他的傀儡皇帝,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过溥仪的内心依然还是想做他大清朝的皇帝,比如说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国号是“大清”而不是“满洲帝国”,甚至他在登基大典上穿上了龙袍,虽说他在伪满洲也算是一个皇帝,但其实溥仪过得也是寄人篱下的生活,手中没有一兵一卒,自然也是受人摆布,所有政治文件他也没有批复权,可以说他这个皇帝只能算一个摆设。他的一生从离开紫禁城的那一刻就走向了下坡路。在日本战败后,身为汉奸的溥仪被苏联俘虏,在苏联度过了五年战俘的生活后,新中国成立,他又被交还回来,这一次他被收押到抚顺的战犯管理所,一呆就是整整十年,十年后溥仪被放出来成为了北京植物园的一名普通工人,再一次回到北京溥仪的心情五味成杂,在这个人人平等的年代,溥仪已经没有了高人一等的权利,他住在北京一个小胡同中,闲暇时也会跟着来北京的游客一起游览故宫——这个他曾经的家,只是不同于往日的是,如今的他也得买票才能进去,电影末代皇帝中最后有一个镜头,快闭馆的故宫人际寥寥,只剩下溥仪一个人,他缓缓走向金銮殿中的皇位。

突然有一个小孩也进入了殿内,溥仪从皇位下拿出一只蝈蝈,小孩好奇地询问溥仪怎么知道这里会有蝈蝈,溥仪笑了笑看着金銮殿中的皇位。这一幕不仅让人唏嘘,五十年的变化,改变的哪里仅仅是他呢。

四、结语

如果你走在新中国刚成立后的北京路上,看到一位带着黑框眼镜、穿着中山装气质笔挺的人,那他很有可能就是清代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停止转动,每个人渺小且脆弱,溥仪的一生有过尊荣也有过落魄,风雨飘摇动荡五十年,如今的溥仪脸上更加增添了一丝从容淡定,比起他早亡的叔叔,他或许更幸运了一点,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改造,还为北京植物园的建设添砖添瓦,还出版了自己的书籍《我的前半生》,这之后他就像许许多多的平凡人一样生活着,一直到1942年病逝于北京。

责任编辑:zN_0816